当前位置:首页 > 履行职责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关于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师”新职位的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012年,我国专利申请量、商标累计注册量排名世界第一,作品登记量、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创历史新高,PCT国际申请量位列全球第四,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已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知识产权事业进入了推动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阶段。为此,大量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不可或缺。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参与全球竞争,就一定要把知识产权战略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知识产权工作的特点决定了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应该是兼具法律、管理、技术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对既懂技术,又熟悉知识产权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尤显迫切。然而,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专利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及司法领域,大量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多由兼职人员担任,只有少部分单位建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严重缺失。据悉,2012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20万人。按照国际惯例和一些跨国公司的经验,企业和科研机构应按照研发人员的3%配置知识产权专业人员,依此计算,我国对知识产权专业人员有10万左右的需求量。而事实上,全国目前企业从事知识产权相关工作人员不足4万人,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需求。

  我国高等院校近年连续扩大招生规模,毕业生人数逐年升高,2013年已达到700万人。在这些众多的高校毕业生中,有大量具有理工科背景的优秀学生在大学、研究生阶段曾从事科研工作,少部分还拥有专利成果。他们对知识产权已有一定程度的接触和了解,但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培训。这些学生有意愿从事既能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又偏向于管理类的工作。对于这些毕业生,“知识产权管理师”这一职位既可以满足国家和企业的需求,又可以为毕业生提供一个全新的、具有职业前景和竞争力的发展方向。

  为此,笔者建议,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师”这一新职业,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具体而言:

  一、知识产权管理师是经过定期、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通过考核,获得知识产权管理师职业资格,具有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知识、技术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知识,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知识产权商业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综合商业管理人才。

  二、知识产权管理师作为高知识含量的职业,可以从三级开始鉴定。共分知识产权管理师三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知识产权管理师二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知识产权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三个等级。

  三、申报知识产权管理师的条件为具有理工科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接受知识产权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或者连续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满一定年限并能出具证明材料。可由相关部门对申报人员进行资格鉴定和考核,对于通过考核的人员颁发相应等级的知识产权管理师职业资格证。另外,为保证知识产权管理师专业知识的稳固与提高,在获得职业资格证后,每年仍应参加不少于固定学时数(如20学时)的后续教育。

  四、企事业单位在招聘知识产权人员时可将知识产权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作为评价其应用能力和水平的依据,并按照知识产权管理师的等级确定薪酬水平,保证其工作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作者为北京市政协常委、致公党北京市委常委、中关村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院长。本文被评为致公党北京市委2013年度优秀社情民意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