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履行职责 > 海外联络 > 海外联谊
“剑桥”的品位与基调

  中国“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那首诗歌《再别康桥》,让许多中国人认识了英国剑桥大学和那里的康桥。在电视剧《人间四月天》里,反应了徐志摩、林徽因于上世纪初在英国剑桥大学康河里撑船消遣的场景。然而这里并不简单地是诗人抒发浪漫情怀的所在,而真正是一所世界著名的大学城。

  人们把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校园环境做比较时评价道:“牛津是城市里面有大学,而剑桥是大学里面有城市。”由此论断,如果想要欣赏城市乡村相互交融的风景,体验“校园都市”的感觉,那就去剑桥吧。

  

  距离伦敦一小时车程的“剑桥”,是一座拥有十万人口,其中一万五千名是学生的大学城。她所培养出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超过了整个法国此奖的获奖者。剑桥大学的校训是:“此地乃启蒙之所和智慧之源(HincLucem et Pocula sacra)”。因而培养出了像科学伟人艾萨克.牛顿(Lsaac Newton),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英国十九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家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进化论的奠基人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伯特兰•亚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以及英国女性意识大师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等一大批世界名流、数位首相,以及“诺贝尔奖”得主。或许由于这样的原因,每到秋季“诺贝尔奖”名单发布时,在学生们中间就会口口相传着各种消息,或许是哪位教授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某个奖项,也或许是为哪位学者没能获奖而惋惜。

  剑桥城是由圣安德鲁斯(Saint Andrews)和国王大街(Kings Parade)两条街道组成,于这其中分布着剑桥大学各个学院。在剑桥中世纪风格的大学建筑中,最著名的是国王学院礼拜堂(The Kings College Chapel)。这座建立于1500年代的建筑,高二十九米,是目前英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哥特式”建筑。以前还会有学生悄悄地爬到这教堂的屋顶上,由上面垂下写着政治口号的条幅示威。现在校方从保护文物的角度出发,决定对这样的学生给予除名处理。

  在剑桥大学读书,没有外在的诱惑,只有专心专意地做学问,这里的生活可以很孤独,也可以很丰富。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剑桥的城市规划还保持着几百年前的原样儿,道路不曾拓宽,公交车的班次之间相隔时间长,有时想乘坐公交车出行,那效率还不如步行。可如果您推开窗户一览康河的美景,寻找“河畔的金柳”和“波光里的艳影”,将会是另一番情调。

  学校的单间公寓里设有卧室、厨房、浴室和客厅,只要您冰箱里有足够的食物储存,埋头学习一星期不下楼,也会生活的很好。闲暇时去市中心靠着康河的那家Henry’s餐厅喝杯啤酒或咖啡,学学跳舞,听听音乐会,偶尔参加一回同学的聚餐,学习生活依然会有声有色。每到圣诞前夜,这里举办的弥撒,会通过英国国家电视台(BBC)对全国现场直播。

  在英国的大学里,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学文读牛津,学理读剑桥”。所以在剑桥大学的很多地方都保留着著名科学家的印迹。在牛顿毕业的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的正门前,种着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那颗苹果树的后裔;在皇后学院(Queens College),保留着连一颗螺丝钉都没有用过、仅靠数学运算的方法巧妙地用木头插接而成的“数学桥”(Mathematical Bridge),以及毕业于该校的查尔斯.达尔文《物种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1859)的论文初稿。

  剑桥的庭院被称作“Court”(法院、球场、朝廷……),任凭您的理解和遐想。如果您有兴趣的话,也去市中心紧邻康河的那家Henry’s餐厅坐一坐,享受康河的宁静和英餐的格调。

  坐在窗前品咖啡,望着街景消磨时光,是典型欧洲人的生活方式。比起东方人,欧洲人显得懒散许多。干事不紧不慢,下班后会赶紧离开,一分钟都不愿意耽搁。他们的休息时间绝对不容他人占用,任何人、任何事,只要是与工作有关就免谈。我女儿的一位中国大陆同学周日在查阅文献时遇到了问题,便打电话向她的导师求教。不想这位一向和蔼可亲的教授一反常态,毫不客气地回应道:“我在休假,请不要打搅我”。尔后才明白,不是导师不近人情,是观念的不同才产生了这样的分歧。我们提倡的是“奉献精神”,而他们强调的是“维权意识”。节假日期间学生给老师发出的邮件,是一定要等到上班时间才能够得到回复的。

  每天傍晚,太阳还没有落山,剑桥的店铺就打烊了,整个城市空空如也。这样的景象我也曾在伊里、考文垂和诺丁汉一类的城镇遇到过。走在空旷的街道上,偶尔才有一两辆汽车驶过,我停下脚步环顾四周空旷的街道,晚景显得格外凄凉。在夕阳的照射下,只有艳丽的鲜花在向您微笑,想问问路却找不到人影。在这里,除非遇有重大的节日或活动时,才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热闹景象。

  在这个古老的、到处是崎岖小径的城市里,走进稍许偏僻的街巷,就如同走进了绕不出来的迷宫。此时除了查看地图之外,就只能向当地人问路了。我曾经遇见过这样的情形,走在陌生的街道上打算问路时,却犹豫着难以开口,因为迎面走来的人们板着面孔,一副生气的样子。难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绅士风度”么?我不免心里打鼓。可当您朝他走过去开口说话的时候,对方会一改脸上的神态,和蔼地做出反应,耐心听完您的问题,然后诚实、热情地为您指点迷津。

  漫步在幽静的小街道,远离了城里的喧嚣,极目远望是一幅迷人的河景,阳光照射在河水上,映衬着蔚蓝的天空、婆娑的树影和错落有致的房屋。一群群学生结伴正撑船游历康河,他们的嬉笑声打破了河面上的宁静。岸边围栏里的老牛正一心一意地吃着青草,旁若无人。眼前的景象令我恍惚,仿佛正置身于童话的世界中。

  刚从大学课堂上解脱出来的学生们,随意地坐在草地上小息,或慵懒地倚靠在树下的座椅上出神。英国人接受“日光浴”时常是这副摸样。尤其在冬季,有阳光的天气非常稀少,遇上一个太阳情愿露脸的日子,人们就会一窝蜂似的涌到室外,享受难得的“日光浴”。

  初秋的九月,我们一家三口到“剑桥”观光。在这座大学城里,除了以上提到的必去的地方之外,名胜古迹、大教堂、博物馆、教学楼、图书馆也是我们观赏的主题。今天看到的剑桥校区以及剑桥的城市街景与“徐志摩、林徽因时代”并没有太多的不一样。走下康桥,真羡慕那些骑着自行车的年轻人——顺着坡道的起伏忽上忽下,去往任何一个他们想去的地方。

  (作者系致公党北京市海淀区党员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