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履行职责 > 社会服务 > 支边扶贫
江苏又增3万农民迈上“信息高速公路”
  如今,江苏省泰州市渔行村副支书孙照平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轻点鼠标浏览村民们给村委会发的帖子。即使是江苏省信息化示范村之一,几年前,孙照平也不敢置信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实现无纸化办公,"虽然早几年宽带就已经进村了,但由于不会用电脑,那时在大多数村民眼中电脑还只是个摆设," 孙照平说,"可现在,在网上发帖子已成为村民们监督村委会工作的监督方式之一,这完全得益于'致福工程'的实施,村民们学会了上网。"
  像渔行村村民这样,在江苏省,通过参加 "致福工程"的培训班,学会使用电脑,掌握了上网技能的农民已有10万人,其中仅2007年一年就新增3万"电脑通"农民。而"致福工程"这个最初由致公党江苏省委会自酬经费试点实施的项目,也从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成长为本党江苏省委会社会服务的品牌性工程之一,谱写了一篇执政党与参政党相互尊重,共同服务"三农"的新篇章。据了解,四年来,"致福工程"在江苏全部72个县(区)建立了78个培训点,惠泽该省1.4万个行政村,不少农民因此告别了麻将桌爱上了电脑桌,因此能随时把南农大等高校的专家"请"到家,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模式在江苏逐渐成型。
  "农民认可,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是"致福工程"的一大特色,也是其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2007年致公党江苏省委会充分发挥参政党优势,围绕农村电脑普及、农民使用电脑及上网交易情况,开展跟踪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在江苏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专门提交了《关于推进我省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建议》,被列为省政协主席重点督办提案。该省信息产业厅、通信管理局和农林厅积极采纳提案建议,当年4月底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省行政村"村村通宽带",并针对农村地区网络用户出台了更为优惠政策,加快100个"信息示范村"和1000个"信息村"的建设步伐,有效推进了江苏农村信息化进程。
  与此同时,致公党江苏省委会继续加强与政府多部门的合作,努力打造福泽农村千家万户的品牌工程。2007年争取财政投入700万元,与省农林厅、财政厅联合下发了《2007年"致福工程"实施意见》,组织编印《"致福工程"培训教材》4万册及时发放到位,并与省农林厅、南京新华电脑专修学院合作,针对薄弱环节举办"全省'致福工程'教师研修班",使一线教师面向农民传授知识的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致公党江苏省委会)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