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致公风采
妙手仁心托起生命的重托

  下午三点采访胡勤刚时,他刚给病人做完一台长达6个小时的手术,而隔壁的会议室内,江苏省头颈肿瘤外科专委会的会议正等着他两个小时之后去主持。“忙,实在太忙了,”确实,身为医生、院长、博导、主委,众多的头衔固然肯定了他的能力,但也让他常恨自己分身无术,“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

  学生胡勤刚——哪怕只有一次机会也要试一试

  1957年,胡勤刚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教师家庭。文革期间,年少的胡勤刚跟随母亲在无锡乡下插队。1977年全国高考恢复后,他决定通过考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其时,当赤脚医生的胡勤刚正跟着一位公社(乡)卫生院老中医学习伤科,因为刻苦勤奋已悄悄被卫生院内定为老中医的“接班人”。得知胡勤刚要参加高考的消息后,支书找他谈心,先是劝他不要考,虽然后来松口了“但只有一次机会,考不上就不再给机会了”。

  面对这来之不易的仅有的一次机会,胡勤刚深感压力重大,白天要上班看病,只得晚上挑灯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1978年初胡勤刚考上了南京医学院。但他并没有被录取到自己填报的第一志愿,而是被调剂到了口腔专业。当时,口腔专业是个冷僻的专业,胡勤刚没有抱怨命运不公而是迅速投入学习,四年后以优异的成绩从南京医学院毕业并被分配到南京市口腔医院工作。

  1985年,28岁的胡勤刚作出了人生中的又一重大决定,脱产报考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颌面专业硕士研究生。“脱产报考,对别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在当时我是下了很大决心的,”二十多年后,胡勤刚谈起当年的选择,脸色仍略有动容,考前半个月儿子出生,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儿子已经六个月,作为家里的‘顶梁柱’,离开南京去上海读书,爱人一个人带孩子很辛苦不算,经济上的压力也很大,直到现在当年家里经济窘迫的状况仍不堪回首。”深知妻子做出巨大牺牲的胡勤刚唯有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爱人的支持,硕士毕业前夕时,他的导师邱蔚六院士已决定让他直接读自己的博士。但因为种种原因,直到1993年他才报考博士继续师从邱蔚六院士。

  从上海学成回来的胡勤刚很快被南京市口腔医院作为骨干来培养。1991年,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德国Tuebingen大学进修,其时国内正兴起新一股出国潮,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在国外的地位和收入又很高,但胡勤刚还是毫不犹豫地回国了。他说,“我的根在中国。”

  医生胡勤刚——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的生命之托

  一谈到自己的专业,胡勤刚就很直率地说其实很多人对口腔医院的认识有偏差,“不少人以为口腔医院的医生都是看牙的,这是一个误区,就拿我来说,我的专长就是治疗口腔颌面部的各种畸形、肿瘤以及颌面部外伤骨折。”

  因为主要在脸部区域动手术,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与其他外科手术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以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为例,肿瘤切除后,因为少了原有骨骼或肌肉的支撑,会导致面部畸形和功能丧失,因此手术时将病灶切除后并不能简单地一缝了之,而必须继续采用其他组织修补缺损,常常用显微外科技术,“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段,即用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肌肉和骨骼修补口腔及颌面部的缺损。并且,这个用来修补的皮肤、肌肉和骨骼也不能随便选取,它必须与待修补颌面部周围的组织相匹配。因此,一台手术做下来,七八个小时是常事,这对主刀医生来说绝对是智慧和体力的考验,“特别是修复绝对是个细致活,马虎一下就会发生移植的皮瓣坏死,修复失败,一台手术下来,衣服常常都湿透了。”

  他与他的同事还在国内外首先发现舌癌口底区域舌淋巴结转移癌的存在。2005年,胡勤刚团队为一位患舌癌的病人做手术,在切除病灶的过程中,他们突然发现病人舌下部有个淋巴,只有5毫米大小,因没有任何相关文献记载,所以不敢贸然认定是转移。事后,切片检查证实,这个淋巴已经被癌细胞侵蚀。因此,现在胡勤刚每次做口腔肿瘤手术时,总要仔仔细细地检查再检查,看看癌细胞有没有转移,“舌头、嘴巴不停地动,口腔癌细胞很容易转移到相邻的淋巴结,淋巴结又多,即使切除病灶,只要某个转移上癌细胞的淋巴结没被清除,病情很快就会复发”,胡勤刚说,“我必须细致再细致,医生1%的失误,病人就是100%的痛苦,作为执业医生,我必须对得起病人的生命之托。

院长胡勤刚——眼光决定境界,境界成就价值

  成立于1947年的南京市口腔医院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其前身为中央卫生试验院牙病防治所,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五大中心城市口腔专科医院之一。2004年,胡勤刚被任命为南京市口腔医院的院长。怎样才能让口腔医院始终保持在全国的前列?上任伊始,胡勤刚说了四句话——“质量立院、专科强院、科教兴院、制度治院。”

  胡勤刚认为,要为病人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质量是根本。为此,他在医院内部建立了一整套规范化的质量考核控制体系,将口腔医疗这一个体性较强的技术工作变为集体性劳动,以严格的质量标准来衡量、制约医疗行为。医院各科室都成立了质量管理小组,每天有值班主任处理质量问题,职能部门人员则每2周到各科室巡查,医院领导每个月还要抽查10份病历。口腔医院还率先在江苏省设立牙钻机头消毒中心,做到牙钻机头一人一消毒、一清洗一消毒,在口腔器械消毒、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方面与国际接轨,让患者享受到与世界同步的医疗安全服务。

  在胡勤刚看来,要实现专科强院、科技兴院,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储备是关键所在。他说,“眼光决定境界,境界成就价值”。为此,他从更高层面出发,提出口腔医院借助南京大学医学院这个平台与海外高水平大学合作,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交流和培养计划,帮助医院建立长期、稳定、有实质性合作项目的国际合作网络。在他的倡导和推动下,已先后与英国利兹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等多所海外名校建立了合作中心。其中,密西根大学牙医学院是美国最优秀的牙医学院之一,在口腔医学领域成就卓著,享有盛誉。双方合作后,口腔医院及南京大学医学院将选派技术骨干、青年教师前往密西根大学牙医学院访问、进修学习,或参加其主办的专题培训项目及继续教育项目;密西根大学牙医学院也会选派住院医生前来讲学或研究。“现在,我们每年都能派出6-7人到国外进修,”胡勤刚自豪地说。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南京市口腔医院的骨干人才队伍建设已颇见成效,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水平和规模也不断提档升级。医院的4个临床科室中有3个科室成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医院门诊规模及多项技术指标均位居全国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前列。

教授胡勤刚——做老师绝不能误人子弟

  同时兼任着南京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院院长的胡勤刚,每年都要招收几名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南京大学是国内一流名校,对导师,特别是博导的考核也很严格。“没当博导时特别想当,当了博导又觉得压力很大,”胡勤刚坦承,“但担子再重也不能误人子弟。”于是,致公党江苏省委机关的工作人员经常看到,在参加常委会、全委会等会议时,胡勤刚通常会多带一个装有厚厚资料的简陋拎袋,一问这些资料原来都是学生的论文,“因为没时间看,只得带到会上,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一个字一个字地‘抠’”。2008年,他编写的《口腔医学导论》课程通过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评审,获得国家级示范课程项目。据悉,这是全国100个示范课程中唯一口腔医学类课程。

  与此同时,胡勤刚并没有放松对口腔颌面外科学术前沿动向的追踪,研究成果迭出:开发了适合临床应用的口腔鳞癌DC疫苗技术;在国内外首先发现舌癌口底区域舌淋巴结转移癌的存在,获得该领域自主创新的重要成果;高活性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将口腔鳞癌的术后5年生存率提高到60.8%,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一名专业学科带头人,胡勤刚所在学科也已成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和江苏省医学重点专科。

  因为科研教育成就突出,胡勤刚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青年专家,并先后获得荣获全国杰出口腔医师奖和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年还被英国利兹大学医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主委胡勤刚——党要象党,要对得起参政党的政治重托

  20084月,胡勤刚被选为致公党南京市委主委,20102月又被增补为江苏省委副主委。在业已十分繁忙的医疗工作和社会活动之外,更多了一份政治责任。他坦言,“本来作为党派市级组织副主委,跟着主委后面干,没有什么压力。当了主委,就不一样了,如何保持参政党的政治方向不偏移,如何在发挥参政党作用上不落后,如何在参政党整体建设上不掉队,我不能不考虑。当院长,背后还有医院党委撑腰,当主委这份政治责任太重了。”

  胡勤刚说,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参政党永葆青春的关键所在,作为民主党派主委,一定要对得起参政党的政治重托。“执政党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我们参政党呢,党要象党,树立形象”,担任党派市委会“班长”后,胡勤刚特别重视自身建设,特别是基层组织建设,“基深桩正,基层组织是我们所有党派工作的基础和根本。”

  随着经济社会及本党组织的自身发展,近年来南京市委会开始探索基层组织属地化管理,按行政区域建立基层支部,将现有的条状组织结构转化为条块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从本党江苏省委会的调研情况来看,属地化管理后,南京市不少基层组织都迸发出新的活力。以鼓楼区总支为例,在区级层面上支部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结对共建等工作都取得显著成绩,不仅党员们普遍反映组织生活有内涵,结对共建单位中央门街道工委也对支部参与街道建设规划、惠民工程等行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属地化后也使基层组织能够主动地参与本区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积极参与各类通报会、协商会、调研视察等活动,进一步密切了与中共区委统战部联系,在职党员中“两会”人员比例也明显提高,为基层组织参政议政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责之一,为此胡勤刚把调查研究工作放在党派工作的重要位置,从选题、组织人员调研、到结题,都亲自过问,积极支持。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市委会从2008年起,连续四年每年均有两件提案被列为市领导领办提案,有12件集体提案被南京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位居南京市各民主党派之首。200911月南京市委会被致公党中央授予“致公党参政议政工作先进集体”。  

      2011年当选为江苏省政协常委,胡勤刚围绕我省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及创新驱动战略,牵头撰写了“关于加快我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该调研报告提交到省政协常委会后,作为省政协十届十四次常委会首个大会发言稿,被《新华日报》转载。致公党南京市委会根据该调研报告结合南京市的实际进行修改,作为2011年市各民主党派调研成果汇报,得到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的批示,交由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办理。

  从术有专攻的医生、专家,到三级甲等专科院长、高校医学院副院长,再到民主党派市级组织主委、省级组织副主委,胡勤刚说自己是“一头牵着病人的生命重托,一头系着致公党党员的厚望”,正是这种不同角色的自如转换使得他的人生价值更厚重。

                                ( 陈 卓  许美艳)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