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徐俊雅摘录:
记者:徐校长,在走访过程中,了解您的人,对您有个共同的印象:有魄力、有毅力、有办法。坐在你面前,我的迫切问题是,带好一个团队,成就一番事业,最要紧的究竟是什么?
徐俊雅:我从小学习古筝,在音乐艺术方面,我从学生到老师,从办班到办学。确切地说,我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时至今日,我校虽有一支教师队伍,有几千多名学员,要说成功经验,我真不敢当,我就谈一谈追求成功路上的一些感受吧。艺术教育又叫特长教育,与传统教育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不同的特点,搞音乐艺术教育,有三点我感受特别深刻:一是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师生共进,教学相长的亘古不变的真理。带着爱心面对老师、面对学生、面对教育,在困难面前总会有办法,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就这一点来说,教育的问题就是爱心传递的问题,甚至可以说爱心可以弥补教师自身一些知识的欠缺、技能的不足。二是,是科学的管理。我校的师资队伍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方方面面的规章制度,可以有一本书,但最根本的是人文管理,就是对老师的理解、关怀、帮助。每一个老师都是教育的主导者,他们愿与这个团队荣辱与共,愿为这项事业献计献策,愿为学生燃烧自己,这离事业成功就不远了。三是科学施教,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我校始终坚持个性化教育,就是一对一的教育,对每个学生,都量身定做一套成长计划。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定的规矩无数,现在我最看重的是这三条。
记者:女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好像别有一番滋味,或者说别有一番风景,有这样的感受吗?
徐俊雅:女人在众多社会关系中,虽不及男人先天交往的优势,但女人自身的优势也很明显,如:细心、耐心、专心。女人大多比较柔顺,这种柔性在成就事业的路上就是韧劲,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成功要素。我也承认,女人比男人更爱享福,但只要女人放弃了享受思想,要和男人比能力一点也不差。
记者:家庭和事业你是怎样平衡的?
徐俊雅:干事业不一定非要牺牲家庭,说起相夫教子,操持家务,我自我感觉良好。家人对我也是打了高分的,家庭和事业,我是里里外外张忙,我也收获了快乐,这一点我是满怀信心和力量。
记者:你应该是事业型的,在事业的路上,你有没有迷茫过,犹豫过或者说挫败过?
徐俊雅:前面说过,我的发展也是充满挑战的,现在我五十开外,可以说,我的全部身心都投在了对音乐事业的追求上。我不是一帆风顺的幸运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洗,由于国外西洋乐器及港台流行乐的冲击,我们的民族器乐可以说是趔趔趄趄,举步维艰,遇到了很大的生存危机。为了生存,我也在父母的一再要求下,学了会计。当时会计的收入是我们搞民族器乐的十几倍,我的生活从容了,但整个人像丢了魂,迷了路一样。时间不长,我马上醒悟了,民乐虽然清苦,虽然艰难,但那里有我生命的元素,有我力量的源泉,我果断地给自己来了个“拨乱反正”,又回到了我喜欢的民乐上,去品味、享受这份孤独与寂寞。现在看来,我对音乐的坚守是对的。
记者:在音乐方面,你一定感悟颇多,你怎么理解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徐俊雅:生活艺术化,是一个方向,音乐本身就是快乐的艺术,高雅的艺术,一个人的生命力如果注入了音乐的元素,也就等于注入了优雅和快乐。这就是我对音乐和人生的理解,这就是我对人生的感悟。(来自:2014年4月21日音乐生活报B6)
徐俊雅简介:
温州致公党党员,著名古筝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温州市八、九、十届政协委员,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奏员,致公·温州市俊雅民族音乐学校校长,新加坡莱佛士音乐学院客座教授,新加坡国际华人艺术节艺术顾问兼评委,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筝会理事,全国古筝学会学术研讨会四、五、六届组委,中央音乐学院校外音乐水平考级委员会考官,浙江省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温州艺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温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温州市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温州筝会会长。
从事音乐专业三十多年来,数次获国际、全国古筝大赛专业大奖和省、巿戏剧节演奏单项奖,无数次获国际、全国最佳、优秀指导老师奖,特殊贡献奖等。2002年晋升为浙江省第一个古筝专业的国家一级演奏员(正高),同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古筝名曲欣赏》之二和徐俊雅个人演奏专辑CD。三十年来教授辅导过的学生千余人,其中200多名学生考上了中央、中国、沈阳、武汉等音乐院校;300多名学生在国际、全国各类大赛获奖;200多名学生荣获浙江省教育厅举办的AB级艺术测试证书。目前学生在温州、台州地区的教育系统、群文系统及专业艺术团体任职的就达一百多人。二十多名学生分别在美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传授筝艺。2003年利用业余时间创办了致公•温州巿俊雅民族音乐学校。成功举办了“百筝齐鸣”、“俊雅之声”、“洞头拥军”、“桃李芬芳”等一百多场俊雅师生大型演奏会及“俊雅古筝讲座”、“俊雅古筝赏析会”、“俊雅民乐赏析会”等专题讲座。曾应邀进京演出,获得高度评价,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并经常受邀出访欧、美、亚洲等20多个相关的国家和地区演出、讲座和担任评委。受到国际友人及华侨的欢迎和赞扬,国内外数家媒体多次对她作了专访和专题报导。其个人传略被《中国音乐家大辞典》、《世界华人艺术界名人录》收录。
在商品社会的今天,温州人几乎成了智者的代名词,读一读徐俊雅校长,你会对温州人的聪明内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与折服。五十开外的徐俊雅,俊美领秀,儒雅大方,朴素典雅的装束与坚强自信的内心使她显得更加和谐温润,她就好比一个强大的磁力场吸引着你不得不用心去品味、去解读。我们带着好奇与探秘的心情试图解开她做人优雅、做事优秀的奥秘。也许是江南秀美山水的滋养,也许是受着家庭的熏陶,也许是她自己的聪明勤奋,这些好像都是她成功的原因,好像又不尽然。随着对她的走访了解和深入交谈,我们终于捕捉到了她成功的要素,那就是对事业的执着和对音乐艺术的挚爱,她浑身透着“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劲头。小时候老师就讲力的作用有三个要素——方向、大小、作用点。徐俊雅正是这样爱上了音乐,抓住了音乐就全力以赴,矢志不渝地追求,绝不掉线地探究。徐俊雅五岁就爱上了民族器乐,三弦二胡古筝,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究竟弹断了多少坚韧的琴弦,连她自己也说不清,她默默地享受着琴弦给她的寂寞和痛苦,静静地享受着琴弦给他的美妙和快乐,她从办班到办学,学生从当初的十多名到现在的一千多名,期间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的丈夫,国家一级导演、温州市瓯剧团原团长章世杰这样点评她:“她就是太执着,太认真了。病了也不请假,整个身心都沉浸在音乐里,这种劲头总让周围的人不得不尽全力支持她。”让我们走近徐俊雅校长,零距离地听听她的心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