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致公风采
柯翔:从心出发

   

       

 

  晋江出生、山东长大,18岁那年她选择华侨大学回到家乡,历经国企职员、普通公务员、科室负责人,在泉州一呆就是20多年了。问起当初的选择,她笑着说自己是从寻根到扎根,从坚持到坚守。“聪明、肯干、点子多,走到哪里,哪里的工作就是第一。”这是同事们对她的评价。 

  从寻根到扎根 

  外公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当初跟随叶飞南下解放福建,1980年离休放弃了在福州干休所的待遇,执意带着子女孙辈回到山东老家。回想起在山东求学的日子,她老是被当地人称作“南蛮子”,因为她从最早满口闽南话过渡到讲普通话,就是不会说山东方言;后来,她从父亲的只言片语里了解到祖父辈印尼排华的经历,了解到泉州晋江一个千里之外的老家,有了淡淡的乡愁,也多了一种身份—“侨眷”。大学四年,乡音乡情的陪伴,让她熟悉了家乡的一切,决定留在泉州,留在根所在的地方。 

  从坚持到坚守 

  2001年她从国企辞职,通过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分配到洛江区工商局注册登记股。当时,基层年轻公务员还是少数,对老同志而言,单位来了年轻人,某种意义上就相当于“发福利”了。“小柯,登记数据补录你来吧”,“小柯,新的OA系统怎么操作啊”,工商部门是较早实现政务电子化的行政部门,老同志虽然基层情况熟,实践能力强,但对于电脑网络等新事物,却是头疼的。她不仅主动承担起所有和电脑网络有关的业务,还手把手教老同志使用ExcelWord,如何发Email以及各种信息化办公软件。在年轻人的带动下,股室焕发了活力,办事群众满意率不断攀升,被评为市级青年文明号。 

  第二次被市局领导指定参加全省信息化竞赛时,她认为自己年龄偏大,家里孩子还小,应该把机会留给年轻人,但领导的信任和坚持,让她坚定了信心。为了备战,她翻烂了一本本理论书,一遍遍上机摸索;为了多出训练时间,她把孩子托付给父母,尽管单位离家仅几百米的距离。泉州商标馆建成后,她又多出一项讲解员的工作,没有讲解稿,她就自己编写,为了讲解的生动和到位,她大量查阅泉州城市历史,特别是与商标有关的文物、史迹,经常有客人惊讶她标准的普通话、丰富的知识储量,她自豪地说,自己就是泉州人,当然要熟悉自己家乡的历史。 

  有人说,公务员职业其实象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他们看到的是福利待遇,体面安稳,当上领导的成就感;而里面也有人想出去,因为大部分基层干部,发展空间不够宽阔,受到的限制多,收入也不高。她则坚信:每一种职业,都承载着一种理想;每一种理想,都凝聚着一种精神;坚守自己的内心不受干扰,面对诱惑不为所动,做一个对工作、生活负责任的人。 

  柯翔,致公党泉州市机关一支部党员,荣获致公党福建省委2015年“创建先进基层组织,争当优秀致公党员”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