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持人的话】 唱歌是人们宣泄情感的一种基本方式。据研究,人类唱歌几乎与语言的形成同步,唱歌主要被用来表达人们心中的感受,高兴时可以放歌,难过时也可以哼唱。尽管似乎每个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张开嘴来唱上一曲,但是真正要唱好歌,把歌唱好,特别在“卡拉OK”已经十分普及的今天,赢得大家由衷的掌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嘉宾介绍】 宋波,男,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音乐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市音乐家协会理事,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先后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学院及朱丽亚音乐学院,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丁贵文教授、黎信昌教授、周小燕教授、柯顿教授、玛拉丝教授,曾在文化部举办的“国际比赛国内选拔赛”中获得第一名;在“美国罗萨庞赛尔国际声乐大赛”中获得“依丽莎白奖”;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声乐比赛”中获得新英格兰地区第一名。近年来他还获得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文艺人才基金理事会“2005年度优秀教师奖”,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基金奖”等奖项。 |
|
【主持人的话】
唱歌是人们宣泄情感的一种基本方式。据研究,人类唱歌几乎与语言的形成同步,唱歌主要被用来表达人们心中的感受,高兴时可以放歌,难过时也可以哼唱。尽管似乎每个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张开嘴来唱上一曲,但是真正要唱好歌,把歌唱好,特别在“卡拉OK”已经十分普及的今天,赢得大家由衷的掌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12年6月20日(周三)15:00--16:00,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音乐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市音乐家协会理事,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宋波做客东方网“致公说事”节目,就“怎样才能唱好歌”话题与网友展开讨论。欢迎提问!
[主持人]:
各位东方网的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收看在线视频节目嘉宾聊天室。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是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音乐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市音乐家协会理事,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宋波做客东方网“致公说事”节目,就“怎样才能唱好歌”话题与网友展开讨论。在这里我们也要提醒广大网友,如果你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登录提问平台,来进入今天的主题叫做“怎样才能唱好歌”,宋老师这个话题特别有群众基础,现在越来越多的选秀活动,给人们提供了一展歌喉的可能性,但声乐不是谁都懂的,在专业上档次一下子就上去了,您能今天跟我们解释一下说声乐和唱歌是两个概念吗?
[嘉宾宋波]:
大家好!唱歌是每个人都可以唱的,通常指的是歌唱,用人声来歌唱。在音乐术语中通常叫声乐,声乐艺术,放到艺术的层次来了,所谓唱歌通俗的说每个人都可以唱的,声乐恐怕就有一定的程度和高度了,更专业性了。
[主持人]:
“怎样才能唱好歌”,唱歌到底有几种类型?
[嘉宾宋波]:
通常我们说唱歌,过去说三种唱法,美声、民声、通俗,美声主要是西洋唱法,起源于意大利,这个唱法主要是演唱西方古典的音乐,包括歌剧、意大利歌曲等等,同时也演唱中国的声乐作品。
[主持人]:
那能不能给我们举一些例子?
[嘉宾宋波]:
比如说三大男高音,他们唱的都是男高音的歌曲,咏叹调、《今日无人入睡》、《我的太阳》等等这些。我们中国的作品可以用美声来唱的也很多,包括《祖国慈祥的母亲》、《我爱这土地》、《长江之歌》等等。
[主持人]:
第二种好象是民俗唱法?
[嘉宾宋波]:
民俗唱法是借鉴西方的美声唱法、中国的戏剧唱法形成自己的唱法,主要是演唱我们中国的作品,很少演唱国外的作品,比如说民歌,还有晚会的歌曲,包括民族歌剧里面的作品。
[主持人]:
那么接下来这种唱法是很普遍了?
[嘉宾宋波]:
通俗唱歌也是起源于国外,跟美声唱法一样的,也可以唱国外的歌曲,也可以唱中国的歌曲,也可以唱现在流行的音乐剧。
[主持人]:
之前咱们的唱法是三种,美声、民俗和通俗,但现在有了第四种唱法?
[嘉宾宋波]:
第四种是原生态唱法,是从民族唱法当中单独分离出来的唱法,主要是指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原汁原味的一种少数民族唱法,主要是唱少数民族的作品。
[主持人]:
像阿宝,歌曲的话,像陕北的《信天游》,美声相当于西方的传统形式,包括通俗唱法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和通用的,而民俗和原生态唱法是我们中国特色的,下面有一个网友请问声乐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嘉宾宋波]:
声乐首先是音乐,先有音乐再有声乐,声乐的本质是为音乐服务的,为诠释作品的内涵,表达情感、思想服务的。
[主持人]:
美声这个词的起源来自于何处?
[嘉宾宋波]:
是来自于意大利文,“Bel canto”, 是美好歌唱的意思。过去中国都说是西洋唱法,后来还是周先生第一次提出来叫美声唱法。
[主持人]:
有一位网友说美声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演唱风格和方式有没有产生一些调整?
[嘉宾宋波]:
任何科学、艺术、文化都会随着历史的变化而产生一些变化。美声唱歌产生于意大利,后来流传到德国、法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左右流传到中国。随着历史的变化,也有一些很大的变化,包括唱法、音量上,过去都是宫廷的唱法,范围小,面对的观众人群不同,还有人的数量不同,所以它的唱法包括对气息、腔体的运用都是不同的。随着现在的变化,我们的剧院越盖越大,所以不用麦克对歌唱家来说要求更高的腔体的使用,穿透力更强。
[主持人]:
还是一个关于美声唱法的问题,美声唱法的特点是什么?
[嘉宾宋波]:
首先在声音上,美声唱法不用麦克的,美声唱法比如在上海大剧院演唱的时候不用麦克,其他的唱法都用,尤其是通俗和原生态的,原生态必须跟麦克风相连的,因为它是属于电声的,原生态都是用的伴奏带或者轻音乐或者是电子音乐的伴奏,所以人声肯定要用电子的。当然从唱法来讲,美声唱法音量更大,更具有穿透力。
[主持人]:
而且感觉跟浑厚一点。
[嘉宾宋波]:
对,美声唱法讲究腔体、共鸣器官的协调,现在的民族唱法这几年在专家们的指引下,也结合了美声唱法的元素,所以在音量、音色、穿透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总体来说,美声唱法的音量还是大于其它的唱法。另外主要是诠释的作品不同,我们诠释的是西洋的音乐、欧洲的音乐、欧美的音乐,我们唱一些中国的作品,比如说《长江之歌》是典型的美声唱法的作品。
[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了其实原生态是从民俗唱法当中细化出来的,现在有一位网友说民俗唱法和原生态唱法有什么区别?
[嘉宾宋波]:
2005年我参加少数民族声乐比赛,当然现在来看有很多原生态的唱法,过去都列入在民俗唱法一起比赛,他们在演唱作品上,本身他们唱的是本民族的作品,比如说新疆人就唱新疆的歌曲,藏族就唱藏族的,跟其它民族唱法的人,唱的很多现代的包括大的作品,这个作品首先音乐还有戏剧的张力就大,比那些作品丰富一些,能够诠释的作品要求在声音的技术含金量上要求高,所以跟他们在一起比,我就感觉他们略显欠缺,所以后来的比赛单独拿出来了,如果听他们唱的,就是原汁原味的本民族的音乐特点,他们的音乐特点特别鲜美,也应该说特别美,也受广大观众和听众的喜爱。
[嘉宾宋波]:
应该说民族唱法还是学院派的,有的借鉴了美声唱歌的元素。
[主持人]:
如何将通俗唱法和民族唱歌进行融合演艺?
[嘉宾宋波]:
任何两三个唱法相互借鉴融合我觉得是可行的,就是跨界。我们中国人北京的谭晶既唱民族,也唱通俗的,还唱一些美声的作品,我觉得这个跨界得非常好。
[主持人]:
您说到跨界我倒想起来混搭了,在春晚上我们就见过唱民族唱法。
[嘉宾宋波]:
吸引了很多不同的观众群,帕瓦罗蒂当初搞了很多世界性的综合型的音乐会,帕瓦罗蒂是美声,他的朋友们全部都是通俗,他们在一起开音乐会,这个也是为了推广美声唱法和古典音乐,相比较流行音乐的观众群更广一些,他们在一起唱,也是蛮成功的,他也唱一些通俗的作品,通俗的歌唱家也唱一些美声的。
[嘉宾宋波]:
我们现在是21世纪,是多元化的,希望观众群众越来越大,恐怕也是时代的要求吧。
[主持人]:
接下来就有一位网友跟进一个问题说为什么美声唱法历史很悠久,但流行唱法比美声唱法更容易推广,这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
[嘉宾宋波]:
首先来说,为什么叫流行唱法就是大众的?每个人都可以学唱,模唱,相对来说大部分作品在音乐的难度方面,都没有那么高,美声作品往往唱的是外文,在语言上就有难度,另外他们唱的作品跟我们的文化有很多的差异。另外还有难度,美声对音域的要求很高,比如说要求唱高音等。
[主持人]:
只要唱歌的大多数都是通俗的歌曲,很少有人说来一曲《我的太阳》?
[嘉宾宋波]:
是的,美声唱法需要专业的训练,有的人唱得好一点,也是跟专业老师学习的,不是说每个人都能唱的。另外所谓唱美声需要有一个先天的条件,它需要音量,首先嗓子要好。
[主持人]:
咱们老百姓有时候形容这个人很有某方面天赋的时候,一看这个人就是干这个事的材料,如果一个人在一个领域当中具备了这个领域的特质,那么在声乐方面,对于演唱者来说也需要具备基本的素质?
[嘉宾宋波]:
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看,一个是歌唱技巧,包括歌唱者的嗓音条件以及他后来训练和使用的情况,也就是说他的音质、质量,呈现给观众的声音、技巧的质量是怎么样。第二点就是音乐表现,包括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对这个作品对这个人物或者歌词的深刻理解,也包括你的音乐基础,音准节奏正确,是不是跑调,是不是与伴奏配合得恰到好处。第三点就是语言能力,比如说唱外国的作品也好,唱中国作品也好,中国作品主要是普通话,普通话的能力,我们对歌词内涵的理解是否能通过你的演唱表现清楚,你的歌词吐字是否清晰,是否让观众听清楚你唱的每个字,而不是含含糊糊的,还有你的字逻辑重音是不是唱对了,比如说“祖国慈祥的母亲”,我们强调头一个音,我们中国人在唱这些的时候,也遇到了这些问题。
[主持人]:
一旦牵扯到外文的话,恐怕我们意识不到了?
[嘉宾宋波]:
对的,还有最后一点就是舞台表演,你的台风,你的面部表情及眼睛的变化,你在歌唱中的手势等等全方位的呈现给观众。
[主持人]:
也有一些歌者平时非常优秀,但一旦到舞台上可能就紧张了。
[嘉宾宋波]:
无论从事任何职业,就像今天我也紧张,如果战胜不了自己,你不可能发挥得好,唱歌如果紧张了,恐怕不能百分之百展示自己的水平,那你可能就会吃亏的,很多伟大的歌唱家都存在这些问题。
[主持人]:
你刚才谈到基本素质的时候,第一个谈到了嗓音条件,有的人天生嗓音特别甜美,调门特别高,但有的人天生是粗门大嗓,恐怕这两种人嗓音都挺好的,他们适合的演唱类型就会有不一样?
[嘉宾宋波]:
对的,这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看看他本身是个什么嗓音,适合朝哪个方向发展,给他在曲目上找一些相对适应的作品,让他在这些方面发展。有的人比较偏大号的,有的偏抒情的,要最大化的挖掘出他的潜力和优势。
[主持人]:
其次您说到音乐表现力,我们没有什么疑惑,但其中有一点要做一个好的歌者还需要文化修养和敏锐的观察力,这一点我不是特别的理解?
[嘉宾宋波]:
唱歌或者声乐艺术,在听人唱的时候,肯定先听他声音,比如说我们看人先看外表,最终还是看内涵,要看你诠释这个作品的深刻度,你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就需要有文化,但不是说有文化的人或者高考分数特别高我就能唱好或者相对文化低一点就唱不好,有文化一定去帮助你去理解或者学习。唱歌的人一定要有文化,你的大脑中储存的知识越丰富,可能在诠释作品的深度就可能会达到更高的要求。对初学者来说,同样唱这个作品和你唱了几十年后,呈现给观众的就会有不一样深度,因为你的文化程度不一样了,你的阅历不一样了,你的修养高了。另外你敏锐的观察度,当你学习一个作品,比如说一个咏叹调来自一部歌剧,那么你要对这个戏剧要有全方位的了解,或者我们要诠释什么作品,还有一些想象力,昨天我跟我的学生说你唱个爱情歌曲,我学生说我没有谈过恋爱,那你没有感受。我们的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电视、电影都有描述爱情的,你用想象力,这就要有文化了,从文化作品中吸取养分,比如说我们唱有个作品,可以把它想成很多个画面,像幻灯片,比如说要诠释一个将要死亡的人,那我们也没有这个经历,只有从文学作品中来感受。
[主持人]:
声乐有时候跟朗诵是很相通的,我们曾经在上学的时候朗诵过一首歌就是《乡愁》,包含的感情很深刻。可是我们在上学的时候,真的不懂人生的滋味,不知道怎样调动自己的情感,直到有一天听到了一个朗诵大家的朗诵,反倒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人潸然泪下,当有内在支撑的时候,外在的表现才足够震撼。
[嘉宾宋波]:
大的表演艺术家就是这样的,这就是他的功底,对生活的深刻理解,阅历是不一样的,就像生活到80岁的人和对生活30岁的人对某一个作品的理解程度肯定不一样。
[嘉宾宋波]:
最终你要唱情,年轻的时候,嗓子特别好,到了一定程度,你就要唱情。我记得有一次做评委,听上海的高等院校的声乐比赛,其中有很多都是大学教授,我在听他们演唱时给我感触特别深,他们嗓音的条件并不是那么完美,但他们唱得特别的有内涵,有文化,有内在的情感,更打动人,那天给我的印象特别深。
[网友064206]问:
[5]现在喜欢唱歌的人很多,但是唱得好的人生活中还真不多,可见唱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嘉宾宋波]:
你要看学到什么程度,有人说能够比较好的表达你的情感,有一定说话的能力,那么你就能够唱歌,这个是对的,我们没有说成为歌唱家,就说唱歌,就像卡拉OK似的,前两天我陪人去唱卡拉OK,领导就问我,“宋教授,我唱得怎么样,在你面前班门弄斧”我说“没有,卡拉OK每个人都可以去唱的,是群众文化的表现方式,我怎么高兴怎么唱,难度不是那么大的”,我也教交大的学生,“我就喜欢唱歌,一周来唱一次,就觉得特别幸福”,这也是可以的,不是说我们大家学声乐都要走这条路,就像很多学小提琴的,学钢琴的,不是最终都要走这个专业的,就是培养情操。
[主持人]:
下一位网友提问说“宋老师,您刚才提到了很多基本的要素,在你提到的这些先决条件中,哪一点是最重要的”?
[嘉宾宋波]:
如果我们要从事专业这条路,嗓音很重要,没有嗓子,音乐再好,你的能力再强都表现不出来的,嗓音的好坏是你从事声乐这门艺术的重要条件,就像我们招生的时候,嗓音很重要,通过你唱歌,我们就知道你的嗓音条件,是否具备从事专业的素质。当然我们还要考你的乐理知识,如果你五音不全,听力也听不出来的,这个恐怕也是录取不了的。当然也有一些身高的要求,也有文化课,当然我们文化课不会像理工科那种程度,相对低一点,但也是有限的。
[主持人]:
对于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学生声乐的标准也是不同的?
[嘉宾宋波]:
是的。
[主持人]:
我们常说的乐感究竟是什么概念?这个乐感又能否后天培养?
[嘉宾宋波]:
乐感先天很重要,有的人一见面交流感觉特别好,有的人就比较差一些,有说不出来的感觉。那么后天也可以培养,但还要看你是不是有这个悟性,你的五音不全是不可能的,或者你的理解性这方面差一些,那在后来的发展也会差一些。先天的是蛮重要的,但这要看,如果你先天一点都没有,完全靠培养是很难的。
[主持人]:
在先天不是特别完善,有培养的可能性,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可以得到提高的?
[嘉宾宋波]:
是的,学习和训练无论从事什么专业都可以提高,但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一定。这要看你原先的水准和条件。
[主持人]:
咱们平常说这人一听就是唱歌的,是不是也是乐感的表现?是不是音乐的感受能力?
[嘉宾宋波]:
对的,包括你说话,你声音的使用,你的位置,或者说中气十足,包括你的一举一动给人留下所谓的印象。
[主持人]:
一般人的音域大致分为几个八度?
[嘉宾宋波]:
专业的人一般是两个八度,要看你什么声种了,男高音、女高音通常是从中央C到 high C,通常的唱一个八度多一点或者说一个半八度吧。要是唱美声,一个八度是不够的,你要唱通俗可能够了,另外高音有时候用假声带一带就可以了。
[主持人]:
人的声音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嘉宾宋波]:
差异性在音色上,包括我们说话的音色是不同的,是有记忆的,现在我要录音了,我记得你的声音,我能听出来,所以这个音色是有差异的,还有音量,音色和音量这两方面,决定了差异。
[主持人]:
平常我们打电话的时候,熟悉的人,我一接电话就能听出来是谁。
[嘉宾宋波]:
是的,就像谁唱的,你对他熟悉的话,就能听出来这是他唱的。比如说姐妹俩说话都是一样的,在接电话的时候分不出来是姐姐还是妹妹,因为她们的音色是一样的。
[主持人]:
还有一位朋友就问了,您刚才提到了先决条件中有一个语言表达能力,那咬字的清晰对歌唱水平是否有一定的影响?
[嘉宾宋波]:
过去对美声有一个误解,好象美声唱歌字都不清楚,其实是不准确的。我们唱的声音那么好,字没有表达清楚,那好象也不是特别高的水平的演唱。过去讲字正腔圆,怎么来理解?有的人说腔圆了字不是特别正,我不是很认同,这应该是不矛盾的。
[主持人]:
其实我们之前也碰到一些歌者,在模仿西洋非常著名歌剧的时候,使用的是外文,可能他们本身对于外文不是特别了解,所以给人一种音包字的感觉。
[嘉宾宋波]:
其实在国际上大师级的有很多也有这个问题,比如说我到美国去的时候,我当时在大学的老师,是一个美国非常有名的女高音和声乐教育家,她给我打印了一张纸,这个大师什么问题,其中就说我们的吐字不要像萨瑟兰,但吐字很清楚的也有,三大男高音字非常好。为什么叫声乐,不是器乐,器乐没有语言,具体表现什么只能靠猜,我们是有直接的语言,语言就表示出我要唱的是什么东西,如果我们唱的不是很清楚,人们没有在第一时间领略你想表达的情感,那你就失败了。
[主持人]:
那么还有一位网友说是否有嗓子是天生的,唱歌是后天的这么一说?
[嘉宾宋波]:
可不可以从这个方向去理解,就是说嗓音是天生的,是父母赐给我们的财富。我们怎么能把这个嗓子合理的科学的训练好,使用好,这是后天的。父母给的,我们只能说感谢父母,至于后来你是不是把它保护好了,作为财富来加以提炼挖掘了,训练好了,使它能够成为一种技能,这个是后天的,需要学习的,这就是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音乐学院,有这么多的大师级的声乐教育家,是他帮助你提炼成作为一种技能,是后天训练的。
[主持人]:
天生的是一种基础,但要经过后天的培训,才能让它成为我们的技能。
[嘉宾宋波]:
没有一个歌唱大师、歌唱家是没有学习的,父母给我这个嗓子,我就这么唱就能唱出来的,肯定是学的多少,有的学得多一些,有的学得少一些,就像帕瓦罗蒂学得少一些,但他学的老师是非常专业的,这个也是学习,不是凭嗓子自己就能唱出来的。
[主持人]:
我们要唱好歌不是轻轻松松就能达成的,都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除了基本素质,还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宋先生除了著名的歌唱家,您还是一位声乐教学的老师,能不能跟我们介绍一下在歌唱当中基本的声音训练的方法?
[嘉宾宋波]:
这要看你是不是初学者,比如说我现在教学,有一些来的新学生,我要先了解他在这之前的学习情况,是不是初学者或者已经学了几年了。通过我的教学,先从气息方面来训练,我们通常叫打嘟噜,这个是训练气息的,这个要看你打嘟噜是否匀,是否气息更长,比如说打两三秒就结束了或者是强弱变化太大也是不好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调节气息的训练。通过音高来做的,通常我们练五度,或者是两个八度。比如说两个八度,学生都能打两遍,这样练习你的气息,在歌唱中气息是最重要的,如果要唱歌必调气,怎么样把气息吸进来,通过鼻子让小腹把气息吸进来,有人说像闻花的,鼻子或者是嘴是主动的,这样容易将气吸在上胸上,我们通常都是用腹式呼吸。
[主持人]:
气好象是悬在上面的。
[嘉宾宋波]:
是的,你要这么工作的,横膈膜没有怎么工作,这样的话,影响了喉头,容易偏高。
[主持人]:
其实对于我们很多初学者来说,一谈到吸气的时候,我们的腹部反倒是小了。
[嘉宾宋波]:
吸气反倒是鼓着肚子,横膈膜这一块的肌肉比较发达。
[主持人]:
很多朋友包括我在内,我们在呼吸的时候,反倒是相反的。除了气息之外,恐怕还有其它部位的训练方法?
[嘉宾宋波]:
比如说美声唱法,要求喉头的稳定,要有一种力度,你的喉头相对要深一点,如果浅了,有点像娘娘腔的感觉。喉头稍稍要下来一点,有人说歌唱喉咙的感觉就像打哈气的状态。
[主持人]:
半打哈欠的感觉是最好。
[嘉宾宋波]:
其实喉咙还有脖子这个地方是承上启下的,如果这个地方好了,上面的腔体就会用上,下面胸腔这个地方可能就会挂上,否则的话,交通枢纽卡住了,你非得松开它。
[主持人]:
除了喉头的稳定之外,还有一个共鸣的因素在里面。
[嘉宾宋波]:
就是说他的共鸣的腔体,大部分是头腔,有的通过哼鸣的训练,在高音区头声的共鸣多一些,在中声区相对胸声多一点,这个要因人而异。
[主持人]:
是不是在训练声乐的过程中,其实要跟语音结合在一起训练?
[嘉宾宋波]:
是的,语音在歌唱中占的重要因素非常大,我们的语言怎么表述,怎么表述听起来有一种美感,表述得那么好。同样说话,知识分子说的恐怕比一般的老百姓说的更漂亮,我们怎么能够把我们的语言在歌唱中使用得那么好,我们唱外文说高级的意大利语,高水平的英文,那我们唱中文,是不是也是高水平的,美的,这也是声乐工作者应该注意的,或者继续研究的问题。
[主持人]:
有一位网友提问声乐有没有一种速成的方法?
[嘉宾宋波]:
当然了,如果通过某某老师给你点拨一下,可能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说速成,要成到什么水准?另外还要看你的基础,但什么都没有速成的,学哪一门艺术、科学,都没有速成的。
[主持人]:
有途径,但没有捷径。
[嘉宾宋波]:
对的。
[主持人]:
变声期可以学声乐吗?
[嘉宾宋波]:
一般不主张使用得太多,要保护嗓子,有很多小孩在儿童的时候,嗓音都特别好,但在变声以后,嗓音就不好了,在这个期间一般老师都主张不要乱唱,不要唱得太高,让它平稳的变声过来。比如说我们在教一个孩子,首先得问他是否变声了,大概在15、16岁这样子,如果没变声的,一般都不主张过早学声乐,所以为什么学声乐的男的都晚,学器乐的四五岁都可以学。
[主持人]:
在变声期间,就算要训练,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嘉宾宋波]:
对的,多听少唱,多去感受,学习不一定用嗓子唱。
[主持人]:
跑调等改好吗?
[嘉宾宋波]:
这要看你的跑调是不是偶然的,是否是对这个作品不是很熟悉,调性没有掌握,还是说所有唱的歌曲都跑调,如果是偶尔跑调的话,通过训练可以改的,如果先天五音不全的,恐怕很难纠正。
[主持人]:
我不知道这个观点是不是对,说很多人跑调,其实是他耳朵听不准?
[嘉宾宋波]:
也有这种可能,包括我们的学生唱的时候也有跑调的,有的是耳朵的问题,他没有分辨出来他具体应该唱什么音高,就是他听不出来,他说我唱得挺准的,我过去遇到过这样的学生,说老师我今天唱得特别好,都没有跑调?我说“那怎么老师说你跑调了?那是老师耳朵有问题”,还有的时候可能跟声音的技术上有关,有时候技术上存在一些障碍或者是没有很好的运用好,可能影响跑调。
[主持人]:
所以说这个跑调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嘉宾宋波]:
紧张也是一个方面,比如说在很多人的场合,声音也会跑调,包括我现在说话可能跟平时也会有一些不同。
[主持人]: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练习来解决吗?
[嘉宾宋波]:
这要因人而异的,因为我不知道他具体的歌唱状态是什么,在哪个高音,什么音上容易破,我们通常训练,无论哪个声种,都有一个坏声点的问题,这不是一个自然声区,所以我们要做一些练习,让它平稳的转换到高声区,有的人自然条件就特别好,转换得相对自然一点,有的人需要后天的作为一些训练,帮助他过度,等于两个声区中间要靠一个桥梁衔接好,衔接得没有痕迹,原来是一体的,其实是分解的,怎么把这个训练做好。
[嘉宾宋波]:
这要因人而异的,因为我不知道他具体的歌唱状态是什么,在哪个高音,什么音上容易破,我们通常训练,无论哪个声种,都有一个换声点的问题,“passagio",这不是一个自然声区,所以我们要做一些练习,让它平稳的转换到高声区,有的人自然条件就特别好,转换得相对自然一点,有的人需要后天的作为一些训练,帮助他过度,等于两个声区中间要靠一个桥梁衔接好,衔接得没有痕迹。
[主持人]:
高声区是通过训练解决。
[嘉宾宋波]:
另外还要检查一下嗓音情况,是不是嗓音是在一个健康的状态,有的人嗓子有一些问题了,病变了,出了一些问题,如果是这样的,那还是应该在嗓音上做治疗。
[主持人]:
其实很多网友特别关心的是怎么能够张嘴唱一首好歌,您能不能跟我们说一下到底怎样要学唱一首完整的歌曲?
[嘉宾宋波]:
通常我要求我的学生,如学唱中国歌曲,我们拿到了一个谱子以后,首先是查作曲家,作曲家是什么风格,他在什么年代?什么时间写的作品,他的主要代表作是什么,那么我们就掌握了他的风格,当然他的每个作品的风格有一些不同。回头再查这个词作家,比如说我们唱的是唐诗、古诗,那我们就要对诗歌,诗歌产生的年代历史背景做一些相关的了解,然后读、朗诵歌词,这个步骤就像我们搞表演搞戏剧大声的朗诵台词一样的,把逻辑重音要念准确,不是像外国人说中国话那样的,因为我们中国的语言有自己的逻辑重音,把字唱好了,因为音乐是有节奏的,我们怎么能够在节奏中将歌词唱准确,下一步就是学音乐中的旋律部分,我们把旋律音准唱正确了,然后把歌词、音乐对在一起,音乐是有节奏的,歌词也是有节奏的,如果你没有在节奏里读歌词,往往合的时候还会差一点,这一点尤其是节奏快唱的时候就困难,回头还要看作曲家在谱子上标的表情术语还有音乐术语,写的是什么情感的,有的写的是怀念的,有人说慈祥的,有人说深情的,那我们就定一个基调,还有音乐写的什么速度,几几拍子,哪个地方写得强,哪里写得弱啊,类似这些东西,再好看看你的伴奏部分,我们都是钢琴伴奏,如果把钢琴伴奏部分也看了,学习了,否则你就对不上的,经过这个步骤来学习一个作品,相对来说就能够完美一些。
[主持人]:
很多属于门外汉的朋友,有时候就样这样一个误区,上来就听旋律,接着把词填进去,可能在旋律之前的步骤完全忽略的。
[嘉宾宋波]:
是的,包括很多学生先听会了,听会的不是准确的,读谱是准确的,听可能是抓住了大旋律,但这些微小的往往抓不住,我们听是大概的旋律,但这样学习作为一般的学是可以的,如果想要求更高,专业性更强的,还是应该读谱。
[主持人]:
我们再来看网友的提问,他说听您讲,我真的觉得声乐学习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您是不是遇到过困难,想到放弃呢?
[嘉宾宋波]:
这点没有,因为我是做事非常认真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尽可能做好,像有的人可能更顺利一些,有的人更曲折一些,我觉得不论做什么事,就像你要成功需要坚强的意志力,还有刻苦,一定要下定决心,把这个事做好,当然你还得有基本的素质。不是说离这个目标非常远,强迫自己达到这个目标,如果你具备了这个条件,就应该往这个方向去努力,我想最终都会成功的。
[主持人]:
在这里也要感谢宋先生给出的指导和建议,我希望我们本期节目给到你一些帮助。最后,我们要再次感谢宋先生做客我们的致公说事节目,也希望我们广大的网友继续关注我们的节目,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