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致公说事儿
致公说事之二十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芳谈“肥胖与饮食”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芳谈“肥胖与饮食”

 

  张芳访谈文字版   

   【主持人的话】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肥胖的发病率呈现爆发式增长,如今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肥胖为什么会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哪些危害?肥胖的主要成因是什么?
  2012年10月31日(周三)15:00—16:00,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芳做客东方网“致公说事”节目,就“肥胖与饮食”话题从营养学的角度与网友讨论如何预防和治疗肥胖症。

   【嘉宾简介】

 
 

  张芳,女,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近年来作为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涌现出的优秀青年人才,她从事营养与慢性代谢性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得到有关方面重视,相关研究不仅获得过中国科学院辉瑞奖学金一等奖,并先后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赛诺菲——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优秀青年人才奖励基金项目资助、上海市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等,已发表相关SCI论文八篇,其中第一作者文章两篇,共同第一作者文章一篇。

  张芳近年来在研究中发现,某些物质有助于改善肌肉、肝脏和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通过动物实验为防治2型糖尿病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成果发表迄今已被国内外同行引用136次。

  此外,她还在博士后研究工作中,运用一些新的科学方法研究揭示饥饿对主要脏器及其相关疾病的影响,为人们深入了解自身器官比如肝脏的工作机理提供了新视角,为某些疾病治疗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再比如她在相关研究中发现的胰岛素分泌调控新机制,使人们对糖尿病及其治疗方法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

[主持人]:

【主持人的话】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肥胖的发病率呈现爆发式增长,如今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肥胖为什么会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哪些危害?肥胖的主要成因是什么?
     2012年10月31日(周三)15:00—16:00,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芳做客东方网“致公说事”节目,就“肥胖与饮食”话题从营养学的角度与网友讨论如何预防和治疗肥胖症。

[主持人]:

东方网的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您收看由“致公”上海市委与东方网联合主办,并由东方网为您全程播出的“致公说事”节目。您好,张老师。
 

[嘉宾张芳]:

您好,主持人。

[主持人]:

张老师将与我们讨论的是“肥胖与饮食”,我特别想听网友问您的问题。您肯定没有肥胖的困扰?

[主持人]:

东方网的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您收看由“致公”上海市委与东方网联合主办,并由东方网为您全程直播的“致公说事”节目,我主持人。今天做客节目的嘉宾对于接下来要聊的话题太有发言权了,很多的网友看到嘉宾的照片的时候说嘉宾实在是太以身作则了。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我身边的这位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芳,您好张老师。

[嘉宾张芳]:

您好,主持人。

[主持人]:

您的身材怎么这么好,是不是平常有很多人称赞您?

[嘉宾张芳]:

其实也有肥胖的困扰。

[主持人]:

什么的原因促使您关注到了肥胖的问题?

[嘉宾张芳]:

其实肥胖可能是大家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知道它的定义是怎么样子的?肥胖跟您的关系远近是怎么样子的?当我接触到这方面的研究时,我发现它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觉得我可以做一个跟自己很相关,又对其他人有帮助的事情。所以我很喜欢我现在做的工作。

[主持人]:

我们网友和普通人关注的可能没有这么专业,我可能关注到的是本来衣服穿S号,现在穿M号。我知道跟您交流的时候,您说“肥胖是社会问题。”您为什么说肥胖是社会问题?

[嘉宾张芳]:

我用一个卡通向大家展示一下,人类的进化史也就是从四肢着地,到慢慢地使用工具,到现在变成更加地高大强壮。我们继续进化下去身材上会变成什么样子?在美国的某一期《经济人》杂志上,我们可以看到它描述未来的人变成大腹便便,四肢强壮,还有一个特点可以看到手中都拿了一个可乐瓶子。从这个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问题,首先这个可乐瓶有可能代表了我们快速的生活方式,我们更多地接受了快餐,我们有高糖、高脂、高能量的食物摄入。同时我们身边可以看到身材越来越发福的人越来越多了,不仅在西方,也在中国,我们的身边越演越烈。这是一篇出现在《经济人》杂志的封面上,它可能不仅是单纯的个人得问题,它已经上升到经济问题了。在以美国为力例来讲,他们跟肥胖相关产生的经济负担达到了十千亿。已经成为了社会问题。以上是漫画的形式来讲,数据又是怎么样?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疾病防治中心,在过去的20年间对美国的肥胖人口进行了调查。我们可以看到1991年到2010年这中间CDC对各州中的肥胖人口进行统计。我们以91年为例,我们可以看到91年的统计数字里边最多肥胖人口比例的州也只是在15%到19%,没有超过20%,甚至有个别的州他们完全没有肥胖人口的数据。但是我们一步一步的看这四幅图片,到2010年的时候我们肥胖人口的颜色已经加到最深颜色,也就是30%以上。也就是说大约每三个人里面有一个肥胖的人。美国是这样,全世界是怎么样呢?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数据是这样的,看了有些吓人,就是说我们现在全世界的肥胖人口达到3亿,潮重人口相当13亿。13亿是什么概念?非常庞大,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肥胖在西方世界,因为它接触地更早,演化地更加地剧烈,是不是在我们国家稍微轻一点?我们在国际权威的杂志《柳叶刀》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数字,中国的肥胖人口已经达到1.37亿。我们看到从2002年到2010年成人潮重的比例从25%飙升到45%。同时,肥胖社会影响也逐渐吸引了很多人的重视。我们说肥胖已经成为了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值得大家关注。说肥胖的很多,然后每个人都说“我要减肥。”很多女生尤其说“我要减肥。”但是是不是真的了解肥胖?

[主持人]:

我认为我们很多时候提到肥胖的时候往往是一种感觉,我想世界卫生组织和经济杂志也好,他们公布的肥胖显然不是以美观为主的。他们会有比较规范的定义。

[嘉宾张芳]:

是的,肥胖是一种状态,像每个女生都会做到无论多瘦,都会嫌自己胖。其实它是要标准的,肥胖的标准是怎么样子的呢?我们是有一个确定指标,也就是体脂指数。它的计算方式是体重除以身高。我之前计算过,这个数字得出来是24.2,这个数值拿到了之后,它是不是可以规范我们肥胖的标准呢?我们在这里面也会发现BMI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油世界标准,又有亚洲标准,我们中国也推出了自己的标准。分析它的原因比较好理解,因为肥胖最初发生在西方国家,问题的关注也会多一些。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更偏向于西方人为标准,所以你会发现它的值比亚洲国家高一些。在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标准中他认为正常值是在18.5到24.9,也就是说低于18.5它认为是偏瘦的身材。高于25,包括25是偏重的状态。肥胖是30以上,还分轻度肥胖、重度肥胖。因为我们亚洲人的体质、饮食习惯都会不一样,所以我们偏向于用我们自己的标准定义肥胖。我们认为一个正常的身材,正常的BMI值应该在18.5到24之间,当高于27的时候要十分小心了,因为进入了肥胖的区域了。我们反过来说刚才这个例子,一个体重70公斤,身高170的成年人,他计算出来的BMI是24.2,用我们中国的标准来说他已经摄入了超重的范围。所以就要比较小心。但是从我们日常来说,比如说男性朋友1米70,70公斤,其实还好。实际上在我们这个标准上,我们是有一种健康风险的提示作用,我们这一部分人要注意了。所以其实平常我们做体检也好,还是自己平常关注自己的健康也好,我比较推荐大家经常算一算自己的BMI值,是不是今天我要注意一下了?也有一种可能,有一些女生是不是减肥减过头了?运动消耗太大了?也要注意。

[主持人]:

我觉得您提的这一点对于女生来说挺有意思的,比如说女生不管多瘦,她始终认为还要瘦一点。其实在节目开始之前,我自己测算了一下,我测出来的数字是22.7,还在正常的范围内。可是平时的时候我常常会因为我又吃了点甜的东西,又吃了油的东西,我会有负罪感。今天测算了这个数据之后,我觉得还可以接受。我觉得公布一些健康指标数据,和我们真正的观感上的差别所在。

[嘉宾张芳]: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主持人]:

对肥胖的分类您一定也是非常了解的,我们在研究方面是不是有一些分类在里面?

[嘉宾张芳]:

一般来说肥胖大多数其实是单纯性肥胖,从病理学把肥胖分成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单纯性的肥胖没有非常突出的指标,我们也不把它作为病理学上面的指标来看。但是继发性的肥胖一般是由内分泌的疾病所引起的,所以它有可能在体形上相对单纯性肥胖更夸张。

[主持人]:

我们更能发现他胖得更明显?

[嘉宾张芳]:

对,有的时候迅速就发胖了。我们一般人一般是单纯性的肥胖。还有另外一种分类方式,是从腰臀比去看。

[主持人]:

就是从体型上看?

[嘉宾张芳]:

对,您说的非常对。一种是苹果型肥胖,一种是鸭梨形肥胖。

[嘉宾张芳]:

在这个里面的标准是腰臀比,什么叫腰臀比?就是腰部和臀部的比例,它直接反映了内脏脂肪分布,对健康的提示有一定的作用。对肥胖出现的前期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我们一般认为亚洲范围内男性比较正常的范围腰臀比是0.75到0.85,女性是0.7到0.8。相对来说苹果型的肥胖,产生的内分泌的相关性更严重一点,鸭梨型的更弱一些。

[主持人]:

腰臀比是腰部和臀部的比例,鸭梨型确实比苹果型的值弱。另外说到肥胖的时候我们从健康的角度分析,我们不谈美观或者外在的东西,它其实从健康的角度来说有很多的危害在里面。

[嘉宾张芳]:

是的,很人多认为胖了就胖了,我不影响其他。实际上肥胖之所以这么重要,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是因为它跟很多慢性代谢性的疾病有相关性。肥胖之后,引发后续的内分泌疾病比例非常高,所以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比如说我们非常熟悉2型糖尿病、高血压,胆结石、肾结石。

[主持人]:

这里我们从一些PPT来看,可能更加的直观。

[嘉宾张芳]:

基于这一点我更希望大家正确地认识肥胖,然后对它有一定的关注,但是不要过度地紧张。

[主持人]:

除了容易患的疾病之外,它的患病率比其他人要高。

[嘉宾张芳]:

就以糖尿病来说,肥胖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机率比正常人高出5倍,高血压会高出3.5倍。这些慢性代谢性的疾病是相通的,肥胖刚刚好对它们有助推力的作用。大家要非常小心这些后续疾病的发生。

[主持人]:

其实身体各个部位是有联系的,也许它会起到一个非常差的助推力,对身体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嘉宾张芳]:

希望大家更加地关注肥胖,关注自己的健康。

[主持人]:

很多朋友觉得特别奇怪,我没有特别懒惰,为什么特别胖呢?我们除去个体的不谈,您的研究来看,造成肥胖的原因有多少?

[嘉宾张芳]:

造成肥胖的原因非常复杂,有的是压力,有的人是过劳肥。

[主持人]:

其实恰恰相反?

[嘉宾张芳]:

是的,还有很多是遗传因素。我们一般来说肥胖主要的因素是因为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慢性不平衡所导致的,我们从这一副PPT中可以看到我们的肥胖能量摄入主要是通过摄食进入的。也就是说大家通过摄食,能量的单位是卡路里。同样,我们在天平的另外一边发现有新陈代谢。适应性的产热,当我们进入一个冷环境,然后肌体会自发地去调节,产生热量,去调节我们对环境的适应。这个时候就会消耗掉一部分能量。还有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运动产能,这是主动性更强的一块。主要是这三个方面,是包含在能量消耗里边。肥胖的主要原因就是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他们之间的慢性失衡。

[主持人]:

也就是说能量失衡?

[嘉宾张芳]:

对,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发现桌面上的食物越来越丰富了。而且高糖、高脂肪的东西越来越多,高能量的东西我们很难拒绝。因为它很容易获得,所以这些慢慢一点一点的卡路里都积蓄进来了。基于这种原因,我们能量摄入其实是越来越多的。我们从中国的营养与健康调查报告中看到,上一次也就是第四次的调查报告,这是2004年完成的。我们在这里面做一个参考,我们看到谷物摄入提供的能量比占到47.4%,这个已经低于了世界卫生推荐的量。相对来说脂肪摄入提供能量的比已经达到了35.4%。当然这些都是在城市人口调查研究显示。我们想想从02年到10年、12年,我们的生活水平其实是进一步地提高了,我们摄入高能量的食品的概率更大了。我相信新的数据出来它不会进一步减少,而会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能量消耗是怎么样子呢?我想应该描述是静止型的生活。

[主持人]:

基本不动?

[嘉宾张芳]:

对,比如说我们工作的时候是用电脑的,我们回家之后是看电视的,我们出行是以车代步的。我们能量消耗跟以前相比是越来越少的,这个天平就非常不平衡。这种慢性代谢的长期不平衡,就导致肥胖了。我们看到这种“文明病”离我们越来越近,不单纯在城市,我觉得在乡村里也越来越多了。

[主持人]:

就像您说的这是一种“文明病”。比如说我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带来的困扰就是肥胖。很多时候胖也是从口入的,对很多的个体来说也是这样,他摄入了很多高糖、高能量。以前生活水平不好的时候,咱们有句话叫“通信基本靠吼。”那个时候去山的时候,看到常年爬山的人,肥胖的人数也一定比平原的人要少,也是这个道理。

[嘉宾张芳]:

有一定的道理。

[主持人]:

我们发现了生活跟肥胖的关系,针对肥胖我们有哪些对策?

[嘉宾张芳]:

比如说我们的减肥药,很多广告。比如说抽脂手术,比如说明星今天又做什么样的干预。比如说克林顿,他做手术之前,他也做肥胖干预。比如说我们知道马英九竞选,他也做了瘦身计划。我们从普通人到一些国家元首、明星要人,他们都做了很多的肥胖的干预。

[主持人]:

您知道减肥药、抽脂也好那么受欢迎?因为减肥是苦差事,好象把人从中解脱出来了,我觉得这也是他们畅销的原因之一。

[嘉宾张芳]:

是的,您说的有道理,但是反过来讲我更相信身体其实也是自己的一种平衡。既然肥胖是一种慢性平衡失衡引起的疾病。我们治疗它也应该有慢性,缓缓地让它回归到正常的过程。我在这里提示大家,所有的疾病都是预防要比各种高科技的手段治疗要更加有效、安全。所以希望大家更加关注自己的体脂指数,更加关注自己平常的体检指标,去进行相应的措施。

[主持人]:

您说预防是最好的干预手段,也给身体适应的过程。另外在营养方面、饮食方面我们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能够更好的维持身材,保持健康?

[嘉宾张芳]:

我非常赞成主持人的看法,肥胖也是一种病,我们也应该从口入这个方向预防它。这个里面我向大家介绍营养金字塔,我相信有很多的观众朋友都很熟悉这个营养金字塔。我们上海市就做得很好,我们有很多发的原料材料,比如说我们家就有市政府发的营养金字塔,上面介绍了食物的搭配首先是谷物类,这个是最重要的,相对提供的能量比应该是最多。其次我们会摄入一些水果、蔬菜,再次才是我们的肉、蛋,再往上是奶制品,顶端是油脂,因为油脂的能量比较多。我相信大家对这个都比较熟悉,但是它的原理还有比例都非常好。但是有一个小问题,可能在我们买菜做饭的时候问题来了,我到底做多少,吃多少才跟这个配比是一样的呢?我在家就想我既然是做营养的,我既然也要关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的家人应该怎样去配餐呢?然后最近可能也有很多人在关注这个问题,推出了另外一个概念,就叫“我的盘子。”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图看一下,我的盘子里面怎么配比我们的蔬菜、水果的范围。我们可以看到他推荐的果蔬类占到50%。另外的50%他强调了谷类,要占到另50%的至少要三分之二左右。再接下来才是肉类、禽类、蛋类的比例。同时配了一杯奶。我觉得这种形式给我的提示是简单、清楚一些了,我知道果蔬类要50%,要配比一些奶制品。

[主持人]:

它是一种更直观的方式,一下子把抽象的数字划解到我们的盘子当中。但是我想还有一个问题,这个配比很清楚,但是执行也许有困难。因为越是高糖、高油脂的东西口感越好。我突然想到了很早之前看到的一个笑话,比如说有一个女病人看医生说,“我最近一直在变胖,有什么好办法?”医生给了她一个创可贴。她发现没用,医生说你贴哪儿了?”她说贴胳膊了,医生说要贴嘴巴。

[嘉宾张芳]:

是的。

[主持人]:

您在研究当中提到了卡路里的问题,这也是很多网友关注的问题,您能不能跟我们讲讲卡路里的作用?

[嘉宾张芳]:

这个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是营养师,配餐。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给大家介绍一下卡路里,比如说卡路里我们很熟悉,它是一种能量的单位。那么卡路里限制大家有没有听过呢?

[主持人]:

我是第一次听说。

[嘉宾张芳]:

我在做肥胖相关研究的时候,我看到这个名词。顾名思义,卡路里限制也就是对我们能量的限制。这个限制是不是没有止尽呢?就像很多女生来检查的时候,什么也不吃。反正从这一点上来说,她们的勇气和毅力非常可嘉。卡路里限制就是摄食能量符合正常的情况下,减为70%。我想大家都听过中国的一句俗语,“吃饭吃到七成饱。”这是一个通俗的,中国古老的、朴素的流行病学。它是不是有科学根据呢?因为我们是做科研的,我们通过一些动物实验,然后验证它的效果。科学家的实验,就会发现卡路里限制对这个小鼠的寿命延长,慢性代谢性的疾病都有调节的作用。我们之前放的PPT中间就可以看到,他们对猴子这种更接近于人的动物做了卡路里限制的实验。就会发现我们左边图片中展示的是卡路里限制的实验组猴子,右边的图片展示的是正常的猴子。当我们喂养了足够的时间之后,我们再比较这两组猴子的差别。我想大家都可以看到左边的猴子皮肤看起来更加地紧致,也就是说它在衰老的标志上不是那么明显。相对来讲右边的猴子感觉背有点突,皮肉更加松驰。在动物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卡路里限制对慢性代谢性的疾病还有长寿都有很好的作用。当然,这是仅止于动物研究上,我们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在人群上还有进一步的调查。但是给我们的提示,卡路里限制在保证每天的营养基础上,我能吃到7成饱。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坏的脂蛋白减少了,高密度脂蛋白它增加了。同时对于一些跟糖尿病患者比较有关系的,糖耐受量也有很好的改善。这提示我们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我们对摄食能量进行7成的限制,有可能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再低的话,比如说每天只吃一杯饮料,每天只吃一个苹果,我们现在还缺乏实验数据的支持。就我知道有一些模特因为减肥,完全节食,最后发生各种内脏组织发生功能性的病变,相对比较危险。

[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了身体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它从瘦变胖是一个过程,从胖到瘦也需要一个过程。我有一个同学总认为自己太胖了,我应该再瘦一点,所以她就进行很严厉的节食措施。她坚持了一段时间,我们真的发现她真的瘦下来了,但是之后她得了演厌食症。我觉得从肥胖这种病转移到另外一种病,其实提示我们做减肥运动的时候要适可而止,要给它一个过程。

[嘉宾张芳]:

我们也要有一些科学的依据指导大家。

[主持人]:

有一个仪器我不知道您知不知道?它像一个体重计一样,它可以测出来你的体重,你的健康的年龄。通常比较肥胖的人,他们测出来的年龄会比实际年龄大一些。另外咱们说到卡路里限制的时候,还有一种物质是不得不提的。

[嘉宾张芳]:

是的,我们前面所说的卡路里限制是大家在保证营养充分的情况下,吃到7成饱。但是大家都是饮食男女,周围人都在吃,类似聚餐我们怎么能控制它呢?我觉得非常困难。就我来说,我自己的自制力非常不够。现在有越来越的科研工作者,卡路里限制这个大方向是好的。是不是有一些食材,是不是有一些好的方法,在不损伤健康的情况下,模拟跟卡路里限制一样的作用呢?所以有很多的科研人员付出很多的努力。在这个里边我们发现一种天然存在的小分子化合物,是叫白藜芦醇,其实它最早发现的时候是在法国和西方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的。大家就发现西方人的餐饮高糖、高脂,所以他们的肥胖人口非常多。但是为什么在同样的情况下,法国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较少呢?大家不断地寻找、排查,最后找到了一种物质,可能也不是会非常容易想到,就是葡萄酒。葡萄酒这种物质法国人相对其他人群比较多摄入,大家再进一步去找葡萄酒中是不是有特意的物质可以达到防止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作用呢?于是大家就找到了白藜芦醇,在后续的科研人员的进一步研究当中,发现白藜芦醇有其他的作用,比如说抗氧化,抗癌。在我们和很多国际同行做的实验当中发现它对肥胖也有一定的效果,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有一定的提高,可以缓解2型糖尿病的一些相应的病症。这些提示我们可能可以在一些其他的手段中,找到一些新的方式、方法来模拟卡路里的限制。我们找到这样的物质的基础上,我们就看一下它的好处是在哪里呢?更希望找到的就是这种天然的、小分子化合物。比如说这个白藜芦醇它存在于食材中,比如说大家比较熟悉的花生、葡萄,我们相对比较少吃的水果蓝莓等等。这幅图片里面展示了很多的食物里面都富含有这种物质,但是我在这里面提示大家的也是无论是哪一种方式方法做减肥,都不能偏执和疯狂,一定要适度。我们还会有进一步的科研努力,然后给大家更多地解决肥胖的方法。

[主持人]:

刚才我们花很多的时间说吃的问题,用科学的语言说就是能量摄入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的就是能量消耗的问题,如果说摄入我们控制的,但是消耗我们不管的话,恐怕效果也不会特别好。

[嘉宾张芳]:

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管住嘴,迈开腿。”其实最初我听到这句话,更多的是讲给糖尿病人听的。其实糖尿病也是肥胖相关的疾病。我在这里推荐的是,与其你在后面疯狂地做减肥,不如管住嘴,迈开腿。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做肥胖的预防,在这里面我想提示大家平常可以适度地做一些运动,当然是一些比较规律的,身体可以接受的运动。比如说我们平常可以想到的慢跑、散步,其实我们平常在做家务,比如说我们喂养宝宝,然后我们帮助周围的人做一些事情,其实都会消耗卡路里。大家不要觉得这是很重的负担,一定要每天跑马拉松才可以实现的。比如说我们到二楼是不是可以不坐电梯呢?如果可以步行是不是可以不开车呢?所以我更推荐的是大家采取这种运动方式。我们科研数据也是有一定的支持,假设我们已经管不住嘴,我们摄入了高糖、高脂食物。我们也是在动物实验上完成的,比如说我们给各种动物喂养高脂的食物,但是我们在这个里面给实验组一个可以运动的跑轮。很多的小鼠你给它放进去的时候,它很愿意参与这样的运动,他们摄入高脂之后,他们的体重、生化的指标也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哪怕您今天摄入多了,不要紧。您相应地找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然后多采取一些运动的方式,我们一样可以对肥胖有预防的作用。

[主持人]:

您提到的观点特别棒,能量消耗和运动并不是特别重大的事情,并不是只有在健身房中才能起效果。哪怕以车代步,哪怕我们现在可能的情况下减少电梯的乘坐都是很好的方式,其实处处我们可以做一些能量消耗的运动,处处可以锻炼身体。除了能量摄入、能量消耗,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建议?比如说生活习惯方面,比如说心情方面是不是也有影响?

[嘉宾张芳]:

我觉得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影响,我们其实精神世界对于人来说很重要的一层。比如说您提到的规律的生活方式,其实非常重要,这个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一直在提“你生活要规律。”但是到底怎么是规律?而且有哪些好处呢?我们在这个里面也可以用一些科学实验的方法给大家一些提示,比如说现在越来越的人加班、熬夜,这种生活方式不是很规律,就像我们在开场的时候有叫现在很多人是过劳肥,在这么大的压力下,很多人是不瘦反肥的,然后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发现很早以前,在美国就有一种说法叫“电视土豆。”我每天在看电视的时候,我自然而然没有感觉的,吃了很多的零食,而这些零食很容易是高糖、高脂。根据我前面讲的结果,大家很容易想到很容易导致肥胖。从这些方式来讲,都很容易导致肥胖,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很容易导致肥胖。我也想用一些科研数据,给大家一些小小的提示和支持,比如说我们在俗语里面讲到“马无夜草不肥。”我看到很多人也问过“是不是晚上吃东西最容易发胖?”之前我们很难回答,因为没有数据我们很难说是对的还是错的。

[主持人]:

这是俗语,但它究竟有没有科学支撑,您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很难下这个定论?

[嘉宾张芳]:

是的,有很多的科学家做实验发现,如果我们吃正餐以外的食物,我们就是强调是不是夜间饮食很容易发生肥胖呢?我们找到这样一篇文献,有这样的报道,它是拿小鼠做实验的对象去看。因为小鼠的活动规律刚好跟人是相反的,我们是白天进食、晚上休息。而小鼠刚好跟我们是颠倒过来的,所以他采取了一样的策略。让小鼠在正餐之外,不要给它吃任何的东西,在这个里面他就发现虽然我限制了它吃食物的时间不是24小时,而是刚刚好它活动的这一块时间。但是它并不影响总的食物的摄入,也就是不影响能量卡路里的摄入,发现小鼠的体重是有降下来的。从动物实验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出晚上吃夜宵很有可能造成更加肥胖。

[主持人]:

也就是说证明了咱们传下来的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的。知道您要来,我们前期收集了很多网友的提问。我们来看看他们有哪些困惑,有位网友提问说“为什么有些人吃什么也不胖,是不是遗传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主持人]:

也就是说证明了咱们传下来的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的。知道您要来,我们前期收集了很多网友的提问。我们来看看他们有哪些困惑,有位网友提问说“为什么有些人吃什么也不胖,是不是遗传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嘉宾张芳]:

我觉得这位网友挺专业的,一下子想到遗传这件事情。

[主持人]:

我也会找这个借口。

[嘉宾张芳]:

我身边也会出现我就是喜欢吃肥肉、高脂、高糖,但是我就是不胖,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说他跟个人得体质有很密切的关系。我举个例子来说,丘吉尔抽烟非常厉害,他的私人医生一直说“你一定要戒烟”。但是丘吉尔一直没有戒烟,他在去世之前他的个人保健医生已经去世了。他的例子是不是告诉我们随便吃没关系?我们要知道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摄入是一方面,摄入之后身体也会消化代谢,这个里面就存在很多人吃了进去,他可能消化、吸收不好,他没有吸收进去。或者说他的代谢非常旺盛,所以他能量消耗高于我们。个人的体质存在差异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再去比较的话,就没有办法了。但是还是提示,我们首先了解自己,其次制订相应的抗肥胖,预防肥胖的方式方法。

[主持人]:

人和人不一样,我们看到的只是外在吃进去的东西,但是肌体的代谢能力不一样。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干预的措施。

[嘉宾张芳]:

我们从流行病学,我们只能从大的方向把关能量消耗。

[主持人]:

有网友说糖尿病是不是更应该控制体重?他们的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嘉宾张芳]:

肥胖的人疾患糖尿病要比正常人高出5倍,肥胖比较容易产生胰岛素抵抗,这种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初期的机制。我们的身体会分泌胰岛素,它可以进入身体的组织消耗、吸收,所以我们身体的糖是一个平衡的状态。如果出现肥胖的话,比较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什么叫胰岛素抵抗?其实就是身体还是分泌很多的胰岛素,但是身体不认识这是胰岛素了,或者说胰岛素自己把自己包装起来了。即使你分泌再多的胰岛素,也不能指挥糖走自己正常的路线。这个时候糖就开始失衡,所以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我们反过来也说刚才讲那句话,其实糖尿病病人更加要注意“管住嘴、迈开腿。”

[主持人]:

还有网友说自己不是很胖,但是体检下来内脏体质指数非常高,这是怎么回事?

[嘉宾张芳]:

体质指数可以提示我们肥胖的状态,但是不能提示我们内在的血液的生化指标,内在的内分泌指标。如果你出现了肥胖的症状,比较推荐大家更加密切关注自己的血液指标、生化指标。为什么每年都要大家定期体检呢?除了我们外在能看到的,我们可能由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变化,有可能没有在身体上体现出疾病。所以我们的体检不仅是体重升高,我们自己在家里能观测到的,还是要到医院里体检一下内在的指标。

[主持人]:

其实在内脏、血管方面要影响,所以要体检来发现。还有网友说“孩子体检有点胖,老师说这样发展下去不好。但是姥姥特别宠孩子,应该怎么办?”

[嘉宾张芳]:

现在生活水平非常高,尤其孩子只有一个,非常宠爱。我们把认为好的吃的,也就是口感好,宝宝喜欢吃的东西给予孩子,然后孩子在一个完全没有选择性,就吃掉了。这其实也有一点点危险,因为统计数字来看现在婴儿肥胖的比例逐渐在增加。我想以前很少能听到巨大儿的概念,但是现在巨大儿的比例越来越多。婴儿期的巨大儿不一定身体有危险,但是他在后面罹患到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概率更高一些。在儿童期也是这样子,我们发现学校里面这种小胖墩越来越多,很多人拿着高糖的饮料,喜欢吃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生活方式跟以前变化比较大了,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小胖墩越来越多了。就有很多的成人病,比如说糖尿病、高血压,这也是我们值得关注的。我们强调的还是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就像我刚才提到的卡路里限制,它不是适合所有的人去进行慢性代谢疾病的调节。首先要避开的是儿童,儿童发育需要能量的比大人多得多。糖尿病病人会有一天必须摄入的能量,你少食管住嘴,但是有一个定量指标。但是这个定量指标跟孩子不一样,孩子需要的更多更强,我们注意下限的时候同时不超过上限。孩子更适合吃少盐少糖的,尤其注意不要暴饮暴食。一个方面是家长要了解,你要控制好孩子,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家长要跟小朋友去沟通,你要让孩子自己也了解有一些东西是不好的。我自己可以逐渐地去控制它,当然这些都是在了解孩子个人体质,现在是不是真的需要控制的时候,你再去控制。

[主持人]:

所以说现在养孩子不是容易的事情,单从吃的方面来讲既要提供充足的营养,又不能没有节制,让他得了成人的病。另外43号的网友说“经常吃豆制品,有助于控制体重吗?我在自己的店里看到这样的食客,每一次点很多的豆制品,说这样是为了健康、减肥。”

[嘉宾张芳]:

我一直觉得有一种模式,也不能说是一种模式,就是适度和均衡。当然在医师的指导下,健康节食的时候你要注意营养搭配,比如说每天只吃一个苹果,有点类似只吃豆制品。但是这个时候你要考虑到现在还没有任何一样东西可以把所有的能量,所需要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都包含进去。很难有这样一种完美的食物出现,让大家丰富自己的口感,很困难。所以我还是强调尽量还是多元化,如果您实在是分不清的话,而且确实是有肥胖健康的困扰的话,去年找一些专业的医师做健康的指导,千万不要盲目的减肥。有一些体重下来了,但是身体不好了。

[主持人]:

还有一位网友提问,他说“江南一代很喜欢放糖,这是不是科学?”

[嘉宾张芳]:

我也是北方人,突然来到南方发现口感甜了。是不是对我们造成一定的影响?我想跟这些可乐、冰淇淋相比,这个甜度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一定要适度,像我们摄盐一样,每天每人必须是多少,糖也是一样。因为糖是可以直接提供能量的,我觉得也是一个适度的量,千万不要吃多了。但是我们长期来看,南方人摄糖多一些,北方人摄糖少一些,但是现在没有看到数据说特别高。

[主持人]:

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度。也非常感谢您在节目当中给我们提供这么多好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也希望所有的朋友能够拥有健康、美丽,本期节目到现在结束了,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