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诗小札
(一)
《岁暮到家》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此乃常州阳湖派诗人蒋士铨所作《岁暮到家》,言母慈子赤之事,抒母慈子孝之情,生动传神,感人至深。爱子心无尽:母爱子之心无穷尽矣,难以言表。归家喜及辰:远游之子如约早归,母喜不胜喜。何谓“早归”?“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可证也。告母归期之家信尚发油墨清香,寒夜油灯下,慈母飞针走线,终未赶上游子归心似箭的步履。否则该是“手捧寒衣盼子归。”及此,母慈子孝已显端倪。游子早归,母子相拥,悲欣交集。母“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儿“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母慈子孝更具体生动,于细微处见真情,直指人心。嗟夫,寸草之心难报三春之晖,然三春之晖是自然之光,唐代孟郊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句,而寸草之心乃人生觉悟也。
(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此系唐代刘长卿一首五言绝句。妙哉“苍山远、白屋贫”,就饥寒交迫的雪夜孤旅者而言,山不远亦远,屋不贫亦贫矣。此为实境描绘,更是心境写照,开篇一个“远”和“贫”,点透了行者的困与苦。“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柴门犬吠,如闻人声,如遇暖流,雪夜孤旅,犹若归来。及此,余恨不能遣魂入诗欣然而歌:雪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人生是一次充满坎坷的远征。吾辈极需“柴门犬吠”般的慰藉。
庚寅年秋记于野山居
(致公党常州市委会 徐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