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墨西哥人"闹"鬼节
  墨西哥每年从10月31日起举国上下欢度"亡灵节",("亡灵节"也叫"死人节")。
  11月1日是墨西哥的"幼灵节"--祭奠死去的孩子,11月2日是"成灵节"--祭奠死去的成年人,这两天通称为"鬼节"。墨西哥的这一节日,既与西方的"万圣节"有相似之处,又不完全相同,墨西哥人"闹"鬼节,表现了浓厚的印第安民族文化特色,他们认为,死亡既是生命的归宿,也是新生命的开始。
  笔者于去年随团抵达墨西哥城访问,11月1日正值举国欢度"亡灵节"之际,我们骑着旅游马车,漫步在墨西哥的城乡,时时可以见到"亡灵"招摇过市的情景,到处是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特别是市中心的宪法广场摆设着千姿百态的"骷髅"和各式各样的鬼怪面具吸引了我们。
  当地政府为了展示这种古老的文化,特地组织各区文化部门在宪法广场上搭起各种各样的祭坛,大小不一的"骷髅"装饰了整个广场。参加单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挖空心思,把祭坛搭得又漂亮、又富有艺术性。从而表示对民族文化特性的继承。小商小贩也被特别允许在广场四周贩卖各种传统食品。参观的人们喜气洋洋,完全与过节一样。
  据介绍,按照民间风俗,"幼灵"节和"成灵"节期间。人们在墓地通往村庄或者小镇的路上撒了黄色的花瓣,让亡灵循着芬芳的小路归来。晚间,在家门口点上南瓜灯笼,为亡灵上门引路;在祭坛上摆着玉米羹、巧克力、面包、粽子、辣酱、南瓜、甜食、甜点等供品,让亡灵享用。"亡灵节"祭坛上的面包与平常食用的面包是不同的。不同的形状又有不同的含义。有的做成"人"形,有的"人"形不带"腿",表示"鬼魂";做成螺旋状面包,表示生命的轮回;做成千层饼形状、并带有装饰的面包,意在欢迎亡灵的归来。节日里,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戴着面具,穿上印着白骨的鬼怪衣服,在街上招摇过市,表示亡灵归来。
  至今,墨西哥人继承了这个习惯,到处都是一些骨架,和一些古怪的小东西,到处都是白色的青春气息。
  在宪法广场我们看到,人们对"鬼节"的祭品讲究颇多。水是生命之源;盐是智慧之物;火象征光明、信念和希望;点燃的熏香使空气中弥漫着好闻而神秘的味道,将生者的祈祷带给亡魂;白色的紫罗兰象征纯洁和娇嫩,墨西哥人称为"金子花"的黄色万寿菊象征财富;各种草席子,可以做床、桌子,可用来裹尸;玩具献给死去的小孩;用陶土制成的瘦小狗,能将死者带到所谓的"亡灵世界";甘蔗是重要的祭品,古代印第安人将俘虏的头骨与甘蔗穿成一串,那是胜利的象征。
  据介绍,"鬼节"的祭祀活动10月31日中午12点就拉开了帷幕。小镇教堂的大钟敲响12下,这是通知人们:死去孩子的"亡灵"到了。人们准备一个小祭坛,用黑色和橙色的皱纹纸装饰一新,旁边还贴有骷髅图案的剪纸,再摆上水、盐、玉米糊和玩具,点燃熏香和小蜡烛,准备迎接"亡灵"。11月1日中午12点,教堂的12响钟声表示"幼灵"已经离开,随后又响起的12下钟声则表示"成灵"来了。于是,人们把原先家中从门口到祭坛处洒下的白色花瓣换成黄色的万寿菊花瓣。祈祷后,人们在祭坛上摆放时令水果、玉米粽子、用龙舌兰酒浸过的面包、死者生前爱吃的东西等。如果祭坛桌已经堆满,余下的祭品就摆在席子上,包括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使用过的花毯和镰刀、锄头等。
  墨西哥人是以幽默的态度和方式对待死亡,打开"鬼节"那天的报纸,人们可以欣赏到政府官员以及知名人士的骷髅漫画。被画成骷髅的人并不生气,反而以此为荣。这体现了墨西哥人乐观豁达的性格和对待死亡的幽默态度。在广场摆设的祭坛,有各式各样烘烤过的动物造型的面包,煮熟的鸡肉、热狗、热巧克力和甜玉米及一些玩具摆在供桌上,因为墨西哥人相信死去的孩童们,会在午夜时分回到自己的家中玩耍;祭坛供桌上陈列亡者的东西、鲜花、水果、照片和彩绘的骷髅头,以表示接待仙逝的长辈。
  墨西哥人认为,鬼节和人一样需要及时行乐。所以鬼节宛若一场嘉华会,人们带着面具到处游走,吃骷髅形状的糖,面包上还装饰有鬼的形象。黄昏时刻,全家人一起到墓园清理墓地,妇女们或跪或坐整夜祈祷,男人们交谈或唱歌,在子夜中烛光忽闪忽灭充满了整个墓园,游唱歌者为已逝世者的灵魂高歌吟唱……
  墨西哥的鬼节,是受基督教万圣节和印第安人祭奠先人习俗这两种文化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墨西哥传统节日,人们通过守灵、上贡等方式祭奠逝去的亲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墨西哥人总是愿意把他们所继承的古老的文明、文化作为民族的特性,来区别于他们和其他的西方国家的不同。这种民族意识是根深蒂固的,也真实地体现在人们欢度的一年一度的"亡灵节"上。(王起鹍)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