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体验英国教育 感受英国文化

  2010年初,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美术教师赴英国培训活动。经过三周的学习考察参观活动,对英国的基础教育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英国的文化、风土人情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增加了阅历,开拓了视野。

  本次学习培训的主要地点是位于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曼彻斯特市的苏曼教育中心。苏曼(Suman),是江苏省教育厅设立于曼彻斯特的教师培训中心,每年都有好多批江苏的教师或学生通过苏曼在英国进行培训、游学。苏曼中心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坐落于曼彻斯特西南部,距离市中心2公里,距离曼彻斯特大学、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等著名高校10分钟车程,距离世界闻名的的曼彻斯特足球联队俱乐部25分钟车程。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听讲座,中学参观,社会考察。讲座主要由当地教育界专家主持,主要介绍英国的教育体系,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通过讲座上专家的讲解,和英国同行的讨论、交流,对英国的教育有了基本的了解。到中学参观,真切的感受到英国基础教育的真实情况。

  在学校参观时,通过深入课堂,真切的感受到他们的教育教学和国内的教育教学之间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既有理念上的差异,也有具体教学过程的差异。个人感受以下几点特征比较明显:

  学生学习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班级。学生上课实行选课走班制,教室的功能是固定的,教室内的设施比较完备,能根据课程需要配置各种教学设施。国内教室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学生学习的场地,教室内的配置很难满足所有课程的需要,必需另外设置相应课程的功能室。相比较而言,他们的教室的使用更方便、效率更高。

  对学生关注度高。对学生的关注没有体现在在口号和标语上而是体现在细节上。有几个现象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在参观过的科学教室内都配备了学生专用的护目镜,这就可有效的防止学生做实验时出现对眼睛的伤害;学校的各种设施的设计中都充分的考虑到了残疾学生的需求,如楼道有专为轮椅车通行设计的通道等。在每一个参观的学校都可以看到有专门的助教帮助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进行辅导,有的是开办了专门的班级,一个班中1个教师,5个助教;有的是在班中或在小房间1个助教只辅导1个学生。教师辅导耐心细致,十分敬业。避开我们生数众多和条件不足的原因,我们的辅导很多流于形式,近乎无效。

  教育教学十分用心。学校处处尽现教育的功能。参观的学校走廊布置和教室设计人性化,充满了个性和特色。有学校荣誉,有学生作业、作品、活动照片、有学科知识内容等等,走进了学校里面就会感受到教育的存在。教师课前准备充分,创造条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精心准备教学素材,设计教学程序,课堂教学中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教学秩序形散而神不散,学生在校快乐学习。也许没有压力的缘故,前途无忧的原因,英国学生在校生活轻松愉快,课堂中放松自由,兴趣浓厚,许多学生都是根据老师的要求作笔记、动手测量、绘制观察报告、上网查阅资料,学生课后作业也不多,让人感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设计与操作能力、书面或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我们十分注重基础知识记忆、概念原理理解与解题,方法上强调多做多练,过分重视了逻辑推理能力与记忆力的培养。

  由于语言交流的不便,对英国人的了解主要靠平时对他们行为的观察。英国人不愧是最具有绅士精神的代表,他们有相当高的社会公德意识,讲话的时候语速适中,音量不高,富有耐性,但不缺乏热情和幽默。平时当我们在路上行走、在商店购物、在车站等车时,都能观察和体会到这种礼仪氛围。

  我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要乘公交车,外出考察和参观都要坐长途车,所以观察英国的交通就成了观察了解英国人生活的一个重要视角。英国交通和我国交通最大的区别是,车子都靠左行使,所以司机一律坐在右边,并兼职售票,这让初来乍到的我们很不适应。在每个红绿灯处都安有过马路的装置,当你要过马路时,按下等待键,这时系统得到信息,会自动设定过马路的时间,你可以从容地到马路对面。让我们感受到交通的井然有序。在过马路时,我们经常会碰到司机为我们让路。在上班高峰期,虽然大家都在赶时间,整条路上却没有一个超车、插队的。有一次,一辆救护车开过来,路上所有的车辆都自动让出一条通道来。耐心等待已经成为英国人的一种习惯。

      双层巴士是英国的一景,我们发现车上很多非常人性化的设计。比如,你可以随手拿一份免费的当地报纸;车上设有残疾人专用车位,而且车辆可自由升降,以方便残疾人和手推车进入;扶杆上装有“停”键,以方便乘客到站叫停;先上车的乘客总是坐在靠里的座位,方便后来的乘客就坐。“窥一斑而知全貌”普通英国人的文明修养,生活状态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现。

  培训时间有限,学习、了解、观察、体会的内容有限,但收获很大,思想得到了碰撞,视野得到延伸。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