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浅议“永镇三江”
 
                           作者:陈维宁
 
   清朝建造的广西自治区南宁市邕江防洪古石堤,有一些石块刻着文字。这些文字,有的是记载石堤层级,如“第拾層”、“第贰拾層”、“第贰拾捌層”、“堤頂第叁拾陆層”。有的则是说明石堤作用,坚固而牢不可破,如“中流砥柱”、“永镇三江”。其中,“永镇三江”,意味深长,令人深思,尤其值得议一议。
  
   邕江防洪古堤保护碑(南宁市人民政府2011年9月立)的背面,是这样解释的:“永镇三江”四个字,是指镇住左江、右江、邕江三江的洪魔。《南宁“八名”》(南宁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版)的解说与此相同,认为“三江”指左、右江,邕江。这一说法的确有点来历。在左、右江交汇处,名字就叫“三江口”。如此一来,“永镇三江”便可以这样解释:石堤临邕江而修筑,邕江的上游有左江、右江。三江,就是实指这三条江;石堤,就是用来永远抵御并镇住这三条江的洪水的。照这样解释,含义虽然有点来历,说得通,有地域特点,也明白晓畅,但显得很一般,缺乏深意,完全没有体现石堤雄大壮观、坚不可摧以及强大的威慑作用。那么,“永镇三江”的“三江”,究竟是实指还是泛指,应该怎样解释才是较为贴切妥当的呢?
  
   无独有偶。“永镇三江”四个字,桂林市也有出现。在桂林,有一座桥叫做阳桥,明朝时该桥改建为石桥。当时的大才子解缙曾经在桥上题书“永镇三江”四个大字,为桂林阳桥添光增彩。在电视连续剧《桂林山水传奇》第一部第61集《鼓楼传奇》中,对此作了妙趣横生的演义,认为桂林有漓江、阳江、小东江,“三江”是指桂林市区。从大范围来说,桂林的漓江上含湘江,下联西江,同样可以称作“三江”。“永镇三江”就是守一方平安了。这是桂林版的“永镇三江”,一样有来历,有地域特点。
  
   “永镇三江”,其实已经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而是一个词语。同一个词语,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实指意义,真是妙不可言啊!这一词语,最早起源于何时,最先由谁使用,有待于进一步加以考证,但南宁、桂林都使用,说明这一个词语不仅仅局限于具体哪条江河,而是包含广西大范围地区,具有广泛的丰富性。在词语释义方面,《辞海》属于比较有权威的一部。翻开《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六版彩图本第1930页),有“三江”词条,可以查找到相关解释。该书有2个解释,包括“三江”一词的最初来源,自古以来的具体指称,都作了简要解释。书中明白写着:“三江”应为众多水道的总称,而非确指某几条水。明、清时以广西的漓江、左江、右江为“三江”。由此可以这么推定:“永镇三江”的“三江”,明清时期在广西,如果有实际意义的指称,那么都可以看作是漓江、左江、右江三条江。
  
   语言的魅力,在于词汇丰富,意蕴深邃。一个词语的见解使用,往往受到时代发展、社会历史、交通地域、文化背景、个人学识与经历等历史因素的影响。有时,语言词汇中出现的数字,指示性是广泛的,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是人类不断地探索认识的结果。就以“三江”为例,我国有众多的三江地域,展现了众多的三江地域文化特征,这种特征,往往又表现了具备共同性的泛指意义,“三江”成了广泛地区的代名词。如生意人喜欢将生意做大做强做到广大地区,就用这么一幅对联表达心境:“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估计不会有人费尽心机去考究其中“三江”是哪三条江。这种对“三江”的认识,更多体现了泛指意义,是一种文化气象,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因此,何必指认“永镇三江”的“三江”是哪三条江呢!
  
   理解“永镇三江”的泛指意义,也就理解邕江防洪古堤的恢宏大气。其实,“永镇三江”是一种大气势,是一种巍然屹立的气魄,其含义不只是要镇住左、右、邕三江以及众多江河的洪魔,更是要威震四方,保佑一方平安,与同刻石堤上的“中流砥柱”交相辉映,气贯长空。
  
   百年古堤,防洪威力不减当年。在统一战线工作中,我们正需要一种“永镇三江”的精神。我市统一战线队伍可谓卧虎藏龙。统一战线工作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就要赶超跨越,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汇聚力量,形成“永镇三江”的威力,争创广西统一战线工作的排头兵。               
                    
                     (作者系致公党南宁市委会宣传科科长)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