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四 大 怪
“男人绿帽头上戴,女人用布把脸盖,人力车子倒着踩,花钱要用大麻袋”。这是著名纪实作家叶永烈在一篇游记中提到的越南“四大怪”现象,于是,我邀约了几位好友,于2009年末踏上了这块曾经是“同志加兄弟”的神怪土地。
1. 绿帽头上戴
刚跨越中越边境,我就看见一位越南工人戴着一顶中国男人非常忌讳的绿帽子在运货,因为帽子边宽又硬壳,在亚热带灼热太阳的照射下显得非常的的醒目。后来见多了,才知道越南男人喜欢戴“绿帽子”,是事出有因的,这种硬壳绿帽子既能防弹防晒又可以遮风挡雨,是当年越南的军帽。越南男子大都当过兵,习惯了这种帽子,退伍后只是改钢质为塑料或者布料而已。
细细考证起来,这种硬壳帽子最早还是法国的礼帽,拿破仑就经常戴,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从延安飞赴重庆谈判,戴的也是这种帽子,可见当年曾经风靡世界风光一时。越南人的创造在于把它改成绿色,因为在丛林中作战,白色容易暴露,而绿色则可以与丛林融为一体,连胡志明主席都戴这种帽子。
在越南的旅游纪念品商店里,就有售这种绿色硬壳帽,只是中国游客无人问津,倒是一种独具越南特色的斗笠很受欧美游客的欢迎,我在巴黎生活期间,就曾多次见到头顶这种竹笠的法国人,在自己的庭院里从事修剪花木、铲雪除草等劳作,不用时就挂在墙上作为工艺美术品欣赏。它用草和竹子编成,质轻、透气、防晒又防雨,是越南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备品。头戴这种笠帽的多为越南女子,配以国服奥黛,婷婷玉立,风情万种,充满地道的“越南味”。
2. 用布把脸盖
尽管天气炎热,我见到的越南女子却大都用手帕或者大口罩把脸捂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眼睛,这就是“女人用布把脸盖”的第二怪。因为越南女子以白为美,而越南阳光强烈,所以不仅仅“手帕脸上盖”,外出时还要套上长袖衬衫和手套。战后越南女多男少,越南女孩必需尽可能地美化自己,以吸引男孩的注意。再加上经济萧条生活艰难,越南女孩远嫁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不少。据导游介绍,越南美女特别青睐两种男人。一是硕长清秀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型男人,产自上海及中国江南一带;另外一种是的人高马大魁梧壮实的中国北方汉子,因为这两种类型的男人都是越南所欠缺的。这些外嫁的女孩虽然离乡背井远离故土,但她们的命运却远好于留在家乡的女人。因为多年的战争,越南男女比例一度失调,最严重时达到一比八。面对这一特殊情况,越南政府曾经允许一夫多妻。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女比例的失衡情况逐步好转,政府也已恢复了一夫一妻制。但在现实生活中,越南男人娶2-4个老婆的习俗,依然顽固地延续了下来。政府似乎也予以了默认,因为不管哪个女人生下的孩子都可以报上户口。民间甚至还流行一种比喻:大老婆是“大米饭”天天要吃; 二老婆是”米粉”吃得少点;三老婆是“面条”吃得更少;四老婆是“绿豆糕”,香香甜甜的,最好吃但不能多吃,只可偶尔食之(绿豆糕是越南著名特产)。我听说后,对苦难中的越南女子顿生无限同情和敬意,在烽火连天的战斗岁月里,她们受的罪和吃的苦并不比越南男人少,现在好了,前人牺牲后人享福,劫后余生的越南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左拥右抱尽享齐人之福,而女人们却要继续忍辱负重无奈地接受命运的嘲弄,上苍有知,何以如此的不公平!况且,据我所知,越南女子是非常优秀的,她们勤劳朴实,是很传统或者说很东方的女子,她们只冀望能够找到一个喜欢自己的男人相伴到老,从一而终。
3. 车子倒着踩
在越南,满街飞跑的摩托车让我大开眼界。一个路口通常只见到二、三辆汽车,而摩托车却浩浩荡荡能够堆满一百多米。只要绿灯一亮,摩托车就会像箭一样冲出去,在街上如疯狂老鼠般穿梭。不过,风驰电掣的摩托车上,青春飞扬的漂亮的女孩和英俊的小伙倒是一道很引人眼球的风景线。河内人口350万,拥有摩托车300万辆,很多家庭都拥有二至三辆摩托车,是当地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有人说,美国与越南都是车轮上的国家,只是美国人是四个轮子,而越南人只有两个轮子。
越南城市的公交线路和车次都很少,即使在首都河内和胡志明这些大城市,公共汽车也很少见。出租车因为价格昂贵,是一般旅游者和市民难以承受的,所以也不多。对旅游者来说,最理想的交通工具当属一种前推式人力三轮车,也就是第三怪“人力车子倒着踩”。据说,这种“乘客前面坐,车夫后面踩”极具特色的三轮车,是根据当年法国殖民者的意图设计的。它的好处是,乘客视野不受车夫身体的妨碍,一览无遗。同时也可以避免闻到车夫身上吹过来的汗臭味。河内市区不大,景点比较集中,搭乘这种当地人称为“色努”的车子,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它轻松灵活自由方便,悠悠然游走在充满异国情调的高高的热带大树之下,穿大街走小巷,随兴所至,可以亲眼观察到很多当地人的真实生活。遗憾的是,我们这次旅游的食宿交通是全包的,时间又安排得非常紧凑,所以没有机会、也没有时间去享受这种名闻遐迩的越南人力车。据有过这个经历的朋友告诉我,车费是以小时计的,价格不贵,每小时才一块美金,而且三轮车夫还是理所当然的导游,他会告诉你很多当地实实在在的民俗风情。时间过去很多年了,现在的价格一定涨了,但再涨我想也不会贵的哪里去。
4. 花钱用麻袋
至于“花钱要用大麻袋”,我只是耳闻没有目睹。因为这次游览的足迹仅限于越南北部,人民币是畅行无阻而且广受欢迎。我在越南时,一元人民币可以兑换一千九百四十盾越币。也就是说,手里有十元人民币,就是越币”万元户”了!难怪在买汽车、摩托车时,“花钱要用大麻袋”了。在买房子的时候,越南是以黄金或者美元论价的,因为用纸币的话,不知道要装多少麻袋! 不过越南现在已经发行了大面额的10万盾越币的钞票,“花钱要用大麻袋”的怪现象,也许可以缓解或者成为历史了。
二.四 苗 条
越南还有四苗条:国土苗条、房子苗条、道路苗条、姑娘苗条。
1. 国土苗条
越南的版图呈拉长的S形,南北长1800公里,东西最窄处仅50公里。有人比喻为一副扁担挑着一南一北两个谷筐,即北面的红河三角洲和南边的湄公河三角洲两个谷仓,中部的山间田野则布满了成片的咖啡种植园。对于旅行者而言,游览狭长的国家最省事了,只要从这头走到那头,旅行计划都不用做。况且景色缤纷多元丰富多彩,令你目不暇接。
2. 房子苗条
走马看花游越南的五天中,印象最深刻的当属他们的房子了。越南的民居不像中国那样好多人家合住一幢大楼,而是一家一幢楼。由于政策规定每户人家只给4—6米宽、9-12米长的宅基地。老百姓只得向纵深和高处发展,一般房高从2-3层到7-8层不等,形成房屋建筑又瘦又高玲珑雅致的格局,确实够“苗条”。
越南房子讲究色彩,外墙或米黄、湖绿,或蔚蓝、粉红,给人色彩缤纷赏心悦目的感觉。下龙市的房子大都是近几年新盖的,面对海湾,波光入窗,多姿多彩,色彩鲜艳。再配上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海水,葱郁的树木,嫩绿的草地,使得整座城市五颜六色,格外漂亮。
越南普通人的月收入在人民币1500元左右,官员则多上3、4百元。收入不算高,但却人人都拥有自己的私房,而且都很新很漂亮,包括农村在内,一路上几乎见不到破烂的屋子。家里装修也很豪华,有的甚至还拥有5000多美元一辆的意大利进口摩托车。收入和生活水平如此的不相称,靠什么呢?导游说,靠灰色收入!来路不明的收入中,贪污和走私是最主要的。他说,在越南,你要办成一件事,非要送钱送东西不可。比如签证,如果送上一些钱就可以办得很快。1999年,胡志明市处理了一个叫邓明蓬(音译)的进出口总公司经理,涉及的金额达到5000亿越南盾(约合人民币3亿多),相当于几个省的年预算支出。其次是走私,很多商场里都设有法国香水和瑞士手表专柜,因为是走私进来的,所以绝对正宗价格也不贵。中越两国山水相连,走私就更猖狂了,我们旅游团中,不少人都购买了很多中国产的“中华牌”香烟带回去,因为才150元入民币一条,经“老枪”们鉴定,绝对正宗和便宜。
3.道路苗条
越南还是发展中的贫穷国家,车辆不多,所以她的公路都是细细的、窄窄的,很是“苗条”。不过主要的问题还在于路面不平,坑坑洼洼,再加多是山路,七高八低,弯来弯去,把人的五脏六腑都颠翻了。为此,中国和越南的导游都事先多次打招呼,幽默地把颠簸比喻作免费按摩,说是对健康有利,对恢复旅游中的疲劳有好处。我们的汽车从芒街到下龙市,180公里的路,蹦蹦跳跳颠颠簸簸走了整整九个小时。“越南越南,越走越难”,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揉揉屁股,相对苦笑而已。幸好产自韩国的大巴士质量不错,座位柔软舒适门窗紧闭密封,虽然车厢外尘土飞扬,把一路上的好山好水、花草树木都抹上了厚厚的一层灰,车厢内却没有丝毫影响。
4. 姑娘苗条
走在越南街头,常常会有穿着白色旗袍式服装的年轻姑娘,骑着自行车从你身旁轻轻飘过,洁白的衣摆被清凤吹起,露出雪白的肌肤,仿佛是一只只展翅飞翔的白仙鹤。这种被称为“奥黛”的学校校服,类似于中国的旗袍,是越南妇女的国服,由丝绸类质料和轻盈软薄的布料制成,胸袖剪裁非常合身,突显出女性玲珑有致的曲线。两侧开高叉至腰部,走路时前后两片裙摆随风飘逸,袅娜多姿,充分展现出越南姑娘的独特风韵。一般地说,妩媚秀丽,越南女孩比不上我国江南女子,但她们的身材确实一流,具有雕塑型的苗条和健美。如果说,苗条的道路给游客带来了很多的苦恼,那么苗条的姑娘却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