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我去过很多古镇,却唯有镇江的西津渡让我恋恋不忘。
游西津渡,感受的是心境,感悟的是生活。她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喜欢热闹的人断然不宜来此,这儿的安静会令他们失望。此处只适合慢慢玩味,细细欣赏。
烟花三月,在博物馆参观了女画家郭晓燕的佳作后,我们一行沿着蜿蜒的麻石小径,沐浴着三月明媚的阳光,向山畔上的西津古渡行去。
这儿保留了古代的石板路,石板上还留有古人赶路时轧出的车辙。漫步在狭长的石板路上,抬头发现两边斑驳的墙面爬满了爬山虎,经过雨水的冲刷格外青翠葳蕤。微风吹动着路旁的酒旗沙沙作响,也吹动着我飘扬的思绪,抛开浮躁的心,凝望着错落有致的古街,青砖黛瓦,翘阁飞檐,雕花的窗棂,斑驳的柜台,杉木的十板门,恍若时空倒流。
这儿是活着的历史,超岸寺的层楼叠榭,待渡亭的飞檐反宇,昭关石塔的悠远沧桑,青石板路的娴静幽美。这些一眼望千年的别样景致,积淀了千年的文化风情,见证了千年的历史舒展,亦是西津渡文化气韵所在。难怪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置身西津渡古街时,也不由发自内心地连声赞叹说:“漫步在这条古朴典雅的古街道上,仿佛是在一座天然历史博物馆内散步。
深入古街的曲折小巷,耳畔交织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和笙箫管笛如泣如诉的旋律,更显宁静和安详。在这儿可以发现我们城市生活中已然消失的场景,古街的居民们晒着太阳,聊天,吹埙,唱戏,他们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沉浸在往事的回忆里,咀嚼着历史,如同咀嚼着回卤豆腐干和麦芽糖的滋味。悠闲自得地生活着,远离喧嚣世俗,这种心灵的安适与悠然让人向往。
路边老房子里,一位老人用勺子从锅里舀出些面糊来,倒在平底锅上,不一会儿一片薄薄脆脆的圆饼就出炉了。老人一边做一边笑眯眯地说:“吃了这个饼啊,长大了当状元!”买袋状元饼,咬一口上去,香脆可口。这么多年光阴,发明状元饼的书生早已不在,但饼的味道却随着这处古迹传承了下来。
在目睹西津渡自然风采的同时,我们也深深体味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她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古迹,质朴的生态,淳厚的民风,传统的商业,一切都散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我想,这就是西津渡,古朴典雅的西津渡,深沉厚重的西津渡,恬淡寡欲的西津渡。
烟花三月西津渡,来一次不过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