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很偶然的机会,我与彝家的酒歌不期而遇。或者更确切地说,除了那首广为流传的《管你喜欢不喜欢都要喝》之外,因为来到双柏,我得以见识到更多美妙的彝家酒歌。
据说在《八项规定》出来前,彝州大地上,遇席必得酒歌助兴。
我对中央英明的决策当然是支持,只是自己心底里因着与酒歌们的一再擦肩不免有些遗憾。
不必非得去查看什么资料也能知道,所谓酒歌仅只是浩如烟海的山歌家庭中的一员尔,而且往往古今中外之各民族皆有各自的酒歌,它并不是彝人的专利,也不足以代表甚至诠释彝文化的某些方面。但它却仍旧相当独特,不可或缺,甚至无法取代。在我的心里甚至私以为,再没有比酒歌本身更好的情感载体了。酒歌,往往更能酣畅淋漓地体现一个民族的特征。这样的说法完全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吧,无非吃货逻辑--除了吃饭外,还有什么情况下人更能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自己最自然而真实的一面呢?
在双柏的方言习惯中,民歌俗称"调子",主要是在田间地头、山间野外、红白喜事、节日活动等跳笙场上弹唱、对唱的一种山歌。已经成为双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的调子,融诗歌、音乐、舞蹈于一体,陈情载意,随处可见。"调子不消出钱买,小嘴一张就出来,调子不消苗子栽,弦子一响唱起来。"而对于"会走路就会跳舞,会吃奶就会喝酒" 彝家儿女而言,酒歌俨然已是他们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
因为这样的存在,没有人可以统计出酒歌的数量--因为也许就在此刻,不经意间,又一道脍炙人口的佳作又在歌者的唇齿间诞生了。又因为口耳相传着,也没有人能够严格地勘分出哪一首酒歌到底属于哪一块彝州热土。
和所有的彝家调子一样,酒歌,就这样存在了,理所当然地。
"客人远方来,远方来,
先喝一碗彝家呢酒!
糯米酒包谷酒,
都是自家的酒,自家的酒。
端起碗,喝起呢来,
喝起来。喝起来喝个够。
客人你莫走,你莫走,
再喝一碗彝家呢酒!
手艺不高心意在,
真心实意把你留。
端起碗,喝起呢来,
喝起来。喝起来喝个够。"
歌曲的名字就叫《请喝一碗彝家酒》,简单,痛快,所有淋漓尽致的热情,一目了然。
然而,彝家酒杯里除了有待客的盛情亦从来不缺少真挚直白的爱意,那首曲调温婉的《话在酒中不敢说》正是最恰当的说明。
"端起酒杯心就慌来嘛哎,
我的小表妹,
我话在酒中不敢说,
哎呀我的小表妹。
话在酒中不敢说,
哎呀我的小表妹。
话在酒中不敢说,
哎呀我的小表妹。
小小酒杯传真情来嘛哎,
我的小表妹,
我话在酒中不敢说,
哎呀我的小表妹。
话在酒中不敢说,
哎呀我的小表妹。
话在酒中不敢说,
哎呀我的小表妹......"
余味,悠长。
听得不甚过瘾?还是那句话,请亲自到双柏来吧,用你的耳朵,用你的心去品味双柏调子们,特别是酒歌们独特的韵致。
欢迎,到双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