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0月,我们将迎来中国致公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特别想写写我崇敬的两位老党员——原主委叶荫叔先生、老党员洪华英大姐……他们所做的点点滴滴都是我要赞颂和学习的。
原主委叶荫叔先生前年刚过世,但他的高风亮节光辉形象永驻我们党派每位同志心中,特别对我。他和我爸曾是同事,按辈份我要称他为“叶叔”。解放初他已是宁波面粉厂的主要负责人,主持厂里的全面工作。退休后他为筹建致公党宁波地方组织呕心沥血。一方面与致公党中央取得联系,另一方面在宁波与各归侨频繁接触,诚恳求征意见。1984年7月,已发展党员5名,致公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司徒擎来宁波,批准成立致公党中央宁波直属小组,任命叶老为组长。筹备期间,叶老一手抓大事,广泛开展海内外联谊活动,积极发展组织,另一手抓基础工作,简陋的办公室内布线装电灯、挂窗帘他都身体力行,还要自掏腰包买茶叶招待客人。1989年9月16日,中国致公党宁波市工作委员会成立,叶荫叔任主任委员。1991年9月24日,致公党宁波市委员会正式成立,叶荫叔被推举为名誉主委。不管担任什么职务,叶老始终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牢记中共“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积极发挥参政议政作用。他不管年事已高,不管身患疾病,总是一丝不苟,认真参加中共宁波市委、市政府举行的座谈会、协商会、谈心会、通报会,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坦诚建言,提出建议。为联络感情,广交朋友,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海外联络工作,他接待过海外侨胞、台湾同胞和海外洪门团,共叙中华是一家,畅谈统一是潮流。他鼓励本党派成员利用探亲、接待、出访等机会,不忘招商引资、促进我市对外贸易。他还邀请自己在美居住的哥哥来家乡考察访问。致公党市委会有今天这样的规模,离不开叶老二十几年来孜孜不倦的努力;致公党市委会有现在那样的成绩,离不开叶老这么多年来发奋图强的工作。
记得有一次他一人在家,不慎跌倒在地失去知觉,十多小时后才被人发现送入医院抢救。出院不久,我以小辈的身份去看望他。我关切地问:“叶叔,人好点了吗?”他坦然地说:“没什么,不是好了吗?”我担心说:“你这次病得不轻,在家多休养休息一段时间,党派事情可少操点心。”他马上纠正我的说法说:“病没这么严重,阎王还没要我呢。致公党宁波地方组织,我是看着她成长的,我还活着,不能不管呀。”那年七月二十二日,致公党宁波市委会召开换届大会,这天高温闷热,很多党员都惦记着叶老,认为他近九十高龄,前不久又刚大病一场,估计不能来参加会议了。不料等到开大会前一刻,我们又看到他熟悉的身影。叶老身着干净的衬衫,头发一丝不乱,弓着背,在别人的搀扶下来到会场,走向主席台,会场上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他拖着病躯坚持坐在台上倾听领导和同志们的全部发言,还和大家一起合影。
叶老九十岁那年,已身患重疾。党派老党员衷心希望他能抵抗住病魔的侵蚀,健康地和大家多相处几年,于是自发为叶老祝寿。那天叶老满面春风来到饭店,先和老同志们合影留念,后到包厢内参加寿宴。当叶老在大家的搀扶下,慢慢地吹灭了生日蛋糕上点燃的九支小蜡烛时,大家深情地为叶老唱起了“祝您生日快乐”,叶老激动地频频对大家说:“谢谢,谢谢!”。
叶老一生清亷,两袖清风,一辈子没积累什么家产。在他走向生命的终点时,他特地嘱咐至亲侄女,等他过世后把他仅有的一套房产变卖兑现,将其中的三十万人民币捐献给致公党宁波市委会,建立慈善基金,帮助党派内有困难的老同志。叶老人生最后一个义举,反映了他对党派的深厚感情和对同志的无限眷恋,表达了一位老致公党人的高尚风范。
党派内另有一位普通的老党员洪华英大姐,今年已八十岁,是一位退休的医护工作者。她理着短发,戴一副老式的眼镜,常常穿着干净朴素的旧衣服,脸上始终洋溢着慈祥的笑容。
她为人低调,做好事从不对外宣扬。我还是从当年《宁波晚报》登载的“江东节俭老人拿出十万元给贵州孩子买电脑”的事迹报道中才了解到她的高尚品德。2009年12月,洪医师夫妇俩风尘仆仆专程去贵州兴义市捧乍镇考察,受其先生在美国的哥哥委托,为该镇捐资八十万元修建新校舍,并把原小学改名为“信严小学”。翌年学校虽已建成,但缺少图书资料和设备。她协助先生家族主动凑钱一万三千元,帮助该校充实学生课外读物。又看到小学空荡荡的教室里没有一台电脑,想到当今信息时代,小学生不能缺乏电脑知识和技能,于是她又和先生商量,想帮助他们建一个电脑室。洪医师夫妇来到电脑市场打探,得知要配三十台电脑外加一台服务器,大概要十万元钱。那年四月底,家里正好有一张五万元存单到期,洪华英就把钱汇入了市扶贫办专项资金账户。5月25日她俩又从银行汇入五万元到贵州省黔西南州扶贫办的账户。
洪医师节俭捐资十万为贵州孩子买电脑的动人事迹一时在宁波传为佳话。事实上,她从1990年起就开始走上助学之路。开始资助一个女孩,长达八年之久,从中学直到大学毕业。后又各资助一名四川籍、义乌籍家境贫困学生完成大学本科四年学业;之后又开始资助一名刚考入贵州民族学院的女生。而平时,洪医师是有名的节俭老人。结婚时买的一台缝纫机已经47年了,她现在还在用。儿女的衣服,她拿来修改一下自己穿。七十岁前在身体许可情况下,为省一元钱,宁愿多等一班也要上非空调车。她是工薪阶层,收入可想而知,这十万元对一位靠退休金过日子的老同志来说,不知要积多少年呀!但她不管这些,当她认为所做的是件有意义的事时,就会毫不犹豫,竭尽全力。
叶老、洪大姐,他们崇高的品行和义举,令人尊敬,令人赞颂。他们是我学习的楷模,我愿像他们一样,多一点爱心,多一份奉献,让人们更友爱,让党派更和谐,让社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