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里古街
以长度命名的老街,何止五里。
一条巷穿过一条巷,串起了一段繁华的往事。纵横的肌理里,那些骑楼、店铺,曾经布满了日夜的营生。境与柱,在这里不是物件,而是每一间店铺的注脚。
停下时间的脚步倾听,依然有熙熙攘攘的热闹,在每一扇门、窗的后面回响。如一场盛世的梦演绎着高潮的精彩,不绝于耳。
伸手触摸,长满绿苔的瓦片和留有染坊印色的染石,便轻松地打开了一段桃溪行舟的历史。
起点,原点,更是圆点。那处立于桃溪、乳名叫许港的溪边。从十三竭的石阶走下,逆流而上,沿水源的尽头可以到达最远的内陆。
农人的生活就在那里集结,是陶瓷,是瓦罐;是茶叶,是笋干,是一朵朵暗红的红菇……借力脚夫,奔赴桃溪,做一场价值的交换,换回乡邻要的鱼虾盐糖。而它们,只能漂洋过海盛开在遥远的异域。
船从海上来,行走在长长的桃溪。看肌骨如岩石的纤夫,每一声号子都能喊出两岸的春暖、喊涨每一寸溪水——那是春江潮水、溪舟点点、港口繁忙的清明上河图。
于是,有了无永不开市。那里写进的是古街这段商贸的传奇。善贾的基因植入的是大山耐苦的血液,并沿许港的桃溪踏浪而下,翻开南洋的一段永春。
千年古街,青石板依旧叩响着千年的蛩音。在每一条街巷,由近而远,由远而近……(施由森)
作者简介:施由森,笔名施林,报纸编辑,泉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至今已在省市各类媒体发表各类作品20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