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一日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是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夜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降央卓玛的歌,听过好多,然而却在听这首《那一日》里,所有浮躁的感情与情绪,都沉寂了·····旋律很慢,平稳,却透出一股执着与虔诚,娓娓而谈的叙述,在眼前展现出一副佛堂里才应有的庄严,肃穆,虔诚,执着。烟气缭绕的佛堂前,佛音层层,有节奏的呢喃求颂,在一起一顿的木鱼声里一唱一和,如一曲颂歌,在天堂回旋······摇动的经筒,真诚的目光,匍匐前行的虔诚信仰,是西藏佛教的魅力,更是人性中爱的求索与辗转人生的渴求与回望······
闽南也是信佛的。从小生活在佛音缭绕的闽南家庭,早已习惯了母亲早晚上香晚敬茶的虔诚与信仰。家里供奉着三尊神像,“周爷公”“关平公”以及“土地公”,用闽南道佛两教的眼光来看,根本是“文不对题”的一种混搭,然而这份虔诚,却是母亲一辈子的心血。据说,文化大革命除“三害”“破四旧”期间,家乡的路边小庙也被列为“四旧”之一,本着“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思想,小庙也将被铲为平地。母亲得知这一消息后,趁夜把一直供奉在庙里的神像请回家收藏,供奉·····时间一转眼已经过了50几个年头,当年冒着被“游街”危险收藏神像的母亲已经满头白发,然而在她脑中风住院不能自理期间,母亲念念不忘的,依然是她每日早晚上香奉茶的事儿·····
被医生断定可能会“偏瘫”的母亲,在出院后却神一般地康复了,她依旧每日早晚请香奉茶,而懂佛的人却说,这是母亲一辈子诚心向佛得到的“福报”······
第一次见到“磕长头匍匐在山路”的虔诚,是在去普陀山礼佛的路上。普陀山,传说中“南海观音菩萨”的故居,众多信徒每年会去普陀山礼佛一次。那一年,我也跟着诚心向佛的亲戚们去普陀山。一路走来云淡风轻,毕竟佛教胜地,风是虔诚的,雨也是洗礼的。突然看到行色匆匆的信徒中突然有了规矩般的肃静,只见一行几个信徒,三步一叩首,慢慢地在我们前面行礼,前进。我们屏着气慢慢地跟在他们后面,不由自主地双手合掌,口念“阿弥佗佛”一路慢行······导游说,这样的场面在普陀山是常见的,不足为奇。果然在后来几天的行程中,随时都可以看到信徒三步一叩首的虔诚,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有。然而每见一处,我们都不由地肃穆虔诚起来,为这些信徒的虔诚所感动。直到听到这首歌唱时,“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心,不由得一阵温暖,原来每一份虔诚里,都带着一份深深的感情,一份浓浓的眷念·····
而事实上,如此温暖而震撼的歌,却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写的情诗。仓央嘉措是西藏摄政王第巴·桑杰嘉措认定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20多岁时,作为上层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牺牲品的仓央嘉措,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生活极为艰苦。由于接触过广大的人民群众,有丰富的生活实践,于是写出了优美动人的《仓央嘉措情歌》。除了《那一日》外,还有许多耳熟能详的情诗令人动容。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又如: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在看得见你的地方
我的眼睛和你在一起
在看不见你的地方
我的心和你在一起
或者说,每一份虔诚,每一份信仰,都源于一颗执着的心,但每一颗执着的心的后面,真有一份深深的情与爱。情之所困,爱这所累,或源于美好,或毁于伤害。然而于佛面前的肃穆与庄严,却都怀着敬畏与期盼之心。许多皈依佛门的朋友常说的一句话是“放下”,可如若真能放下,这佛教轮回,是不是真少了许多“转山转水转佛塔”的虔诚与期盼呢?
不为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不为来世只为有你,喜乐平安
单曲循环的旋律中感受拳拳的爱与眷念,于人,于世,于佛,这些充满缠绵隽永情感和佛教意味的优美诗歌,却一扫凡尘的浮燥,在喧嚣中留得片刻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