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身建设 > 思想教育
学习十九大精神的人民观

  2017年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通过多次学习十九大精神,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这次党代会始终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谋事为民,增进民生福祉,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坚持以人民的美好生活为治国理政的奋斗目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大会主题,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人民”两字在报告全文中多次出现,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特别是对弱势群体,困难群众而言,感触颇深。展望新征程,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提出了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新举措。 

  ——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等等。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等等。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等等。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坚持预防为主,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等等。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引人注目的是,在改善民生举措中增加了“幼有所育”和“弱有所扶”,为幼儿提供保育和关爱,给身体残疾虚弱、低收入等群体给予扶持。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三农”工作。报告全方位、多层次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都是围绕民生福祉作文章。“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体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第一阶段补齐民生短板,关注相对贫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第二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人民更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人民更加享有幸福安康的生活。 

  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十九大一系列惠及民生新举措的提出,正是新时代“为人民服务”价值观、发展观的体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这一关键词不仅温暖人心,更激励奋进;不仅凝聚民心,更汇聚民力。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将人民日益增长的多种需要作为基础性考量,当前我国已基本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单一趋向多元、从数量追求质量,从当下更重视未来。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各个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更加凸显。因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就要求我们的执政党在各项工作中必须切实回应人民的需求。 

  通过学习十九大精神,作为一名民主党派骨干,也需要认真领会,学懂弄通做实,向群众学习,树立人民观。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通过调研报告、提案议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给执政党和政府提出高质量、可操作乃至有预见性的意见和建议。当前全国人民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不是局外人,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肩负着新时代赋予民主党派的新使命,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积极作为,体现参政党存在的价值。 

 

     (作者系致公党常德市委副主委黄明军)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