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徒美堂先生(1868.4-1955.5)是著名的爱国侨领、中国致公党的创始人之一。司徒先生用一辈子的精力、体力和财力来爱侨护侨和爱国护国。他的思想经历了从混沌的“反清复明”、追随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到真正认识了共产党、坚定与共产党合作的不断升华的过程。他的一生从徒工到侨领,由洪门大佬到新中国的全国政协常委、人民政府委员,在他不断奋斗的一生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司徒美堂先生精神。
虽然,司徒先生离世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但司徒先生的精神仍不断地激励着广大海外的爱国华人华侨和国内的各界民众。司徒先生的精神非但没有过时,而且极具现实意义。
司徒先生的精神是一种真正的理性的爱国主义精神,具体而言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追求正义、身体力行。
一
绝大多数海外华人华侨的骨子里都是爱国爱乡的,他们都希望祖国强大、故乡富裕、家眷安逸。这首先是中国人的家国观念决定的。在传统儒家文化的长期熏陶下,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有着深深的独特的家国观念,无论是叶落归根、荣归故里,还是衣锦还乡、耀祖光宗,都与家国观念有关。早年的老一代华人华侨,这种观念更强,他们往往把自己个人命运与“家”、“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次是华侨们的海外居住环境决定的。对于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来说,祖国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他们在居住国国民眼中的地位,尤其是处于当地社会底层的华侨们太希望祖国强大了,以使他们可以抬头挺胸地生活,而不是寄人篱下。
所以,大多数华侨特别关注国内的情况,希望祖国强大、人民安康。当国内的关键时刻来临,如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汶川地震,华人华侨们会大规模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来支持国内。
司徒先生像其他华侨一样热爱祖国、自强不息。然而,司徒先生是与众不同的,他之所以成为侨领、被后人敬仰,是因为他不是一般地本能般地爱国护侨,而是深思熟虑、追求正义、竭尽全力、身体力行。
为了同胞不受洋人欺负,司徒先生挺身而出、不畏强暴,逐渐成为侨胞们拥戴的侨领。
为了祖国的强大,司徒先生时刻关注国内的局势,分析比较国内各种政治力量,谁能把中国带进富强民主,就全力支持谁。他支持和合作过的有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抗战初期的蒋介石到抗战中后期的共产党。特别是内战时期,目睹国内两大政治力量角力,经过周详的考察,他毅然决定站在自由和民主的这一边,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为了祖国的强大,司徒先生可以变卖财产、不顾年老体迈、亲力亲为。他为孙中山做过保镖、为抗战筹款捐款、为了解国内政治生态多次远渡重洋、长途跋涉。
在司徒先生爱国爱民、爱侨护侨的一生经历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司徒美堂精神,一种正义的理性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
今天我们纪念司徒美堂先生,就是要弘扬他的精神,因为先生的精神对于整个中华民族都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爱国和正义的结合。司徒先生的爱国是与爱人民、谋正义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狭隘的国粹主义。清朝末年,满清朝廷的腐败无能,对外卑躬屈膝、对内专制独裁,广大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全力支持孙中山的反清革命;抗战后期和内战期间,他看到国民党政权的专制腐败和老百姓的怨声载道,了解到在解放区则是另一番景象,因而共产党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支持时,坚决地选择了在当时并不合法,但却是代表公平正义的中国共产党。正如司徒美堂先生曾经说过,“谁能出国家于危难,救人民于水火,我就拥护他、支持他。”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爱国与爱民是结合在一起的。你所爱的这个国,一定是大多数老百姓生活安逸和心情满足的国度,而不是相反。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保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已成为共识。今天,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而且社会主义的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无论是国内民众的生活水平,还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都是有目共睹的。在当代中国,爱国首先应该尊重中国人民的选择,热爱中国人民所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否认了这个前提下的爱国,只能是一种虚幻的、乌托邦式的情感表达。因此,现在如果有人说:“我是爱国的,但不爱社会主义、不爱共产党”,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因为六十年来的沧桑巨变,无一不是在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努力实践的成果,否则,你爱的是什么呢?。
在这个方面,司徒先生是当今我们增强制度自信的表率。司徒先生热切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希望祖国强大、人民富裕。因司徒先生是美洲侨领,国内的各方政治力量都努力做他的工作,希望他能站在自己这一边。但司徒先生不轻信、不盲从,而是多次远渡重洋、亲自考察当时的政治生态,努力辨清到底是谁能让中国人民做到独立富强。一段时间后,他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的真正代表。先生一旦认定义无反顾,摆脱和撇清了与国民党的关系,坚决地和中国共产党合作。司徒先生不仅爱国爱乡,而且努力追求公平正义,这是真正的爱国主义的体现。
今天,我们弘扬司徒先生的精神,就应当把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努力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
其次,爱国和理性的结合。司徒先生全身心地爱侨护侨,但并不因此而简单地仇视洋人。例如,司徒先生的爱侨护侨之道也是很高明的。他以“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四海之内皆兄弟”为座右铭,要求华人华侨既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又要融入当地主流社会,认为这才是提高当地华人地位的光明大道。再者,美国总统罗斯福从政前,曾出任司徒美堂所创立的华侨社团安良堂法律顾问十多年,司徒先生与其有着深厚的情谊。司徒美堂用令人动容的恳切言词去信老友,望其提请国会废除不得人心的排华法案,后来,在罗斯福总统的影响下,1943年底,排华法案被正式废除,提高了华人华侨在美国的地位。
反观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内在某些场合、某些群体中出现了看似爱国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和以爱国为名的非理性的宣泄行为。它们与司徒先生的精神相差得太远了,特别是那些以爱国为名的聚众打砸,根本不是爱国行为,更谈不上爱国主义,反而是在误国误民和害国害民。
今天,我们弘扬司徒先生的精神,就应当把爱国与理性结合起来。我们要以司徒先生为榜样,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爱国,要从符合中国人民的长远的全局的根本利益角度出发,来正确处理本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特别要防止狭隘的国粹主义和激进的民族主义。
最后,爱国和行动的结合。司徒先生的爱国是全身心地投入的,不光是口头上的,而且是行动上的,不光是顺势而为,而是不顾身家性命地努力奔走。先生的这种精神不仅对海外侨胞,而且对国内同胞有着特别的楷模意义,为了爱国,身处海外的耄耋老人尚能如此地投入,我们如何呢?
在当今中国,没有哪个人敢说不爱国,因为那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所以,在口头上都是爱国的,然而,行动上则有着天壤之别。对普罗大众而言,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就是爱国了,当然这是顺势而为。也有些精英人士满怀对祖国的感情,放弃海外各种较好的条件,带着先进的技术、理念回国艰苦创业,这大概是现今较高境界的爱国行动了吧。
今天,我们弘扬司徒先生的精神,就应当把爱国热情与爱国行动结合起来。就国内普通民众而言,除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外,尽力再多做那些对国家对百姓有益的事,要像司徒先生那样追求正义、发挥正能量。
总之,司徒先生的爱国精神是一种我们所追求的爱国主义的体现。在21世纪的今天,它对于我们的爱国情感仍具有指导意义。司徒先生的精神不仅是我们致公党人、海外华人华侨要继承和发扬的财富,也是全体中华民族的学习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