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0周年>纪念文章
如烟往事萦胸臆
添加时间:2015-07-20作者:郁丽华文章来源:

  2014年是致公党宁波地方组织成立三十周年,因我在机关工作多年,又近退休,市委会领导多次鼓励我写点东西,回顾一下致公党宁波地方组织早期发展进程中的人和事。虽然我知道这是义不容辞的,但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有些缺乏信心,因而迟迟没有动笔。今年清明节,我再度赴上海颛桥寝园祭扫叶老(叶荫叔),面对叶老的遗像,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顿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同时,以叶老为代表的几代致公党人,为创建和壮大致公党组织尽心尽力的奋斗过程也清晰再现。胸中有真情,有激情,下笔自然就顺畅了。

  我于1986年11月进入党派机关,工作之余,常爱听叶老讲述致公党宁波地方组织的初创经过。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统一战线工作和各行各业一样,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民主党派陆续恢复了组织活动。1984年,致公党中央为发展地方组织,派组织部司徒擎副部长等前来宁波。当时叶老任市侨联副主席和省人大代表等职,经市委统战部推荐介绍,与司徒副部长见面,司徒副部长对叶老十分满意,希望他能加入致公党,并负责组建致公党宁波地方组织。叶老当即表示愿意加入致公党组织,但在“负责”一事上,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一是自己已经退休,担任负责人不合适;二是自己是民建成员,并担任民建市委委员,跨党派负责是否可行;三是他只是侨眷,不是归侨,认为由归侨担任负责人更有利于组织发展。但致公党中央经过慎重考虑,最后还是选择了叶老。从中我们不难看到,叶老事事从大局着眼,把官本位意识抛在一边,显示了他可贵的高风亮节。

  1984年7月30日,中国致公党宁波中央直属小组在华侨饭店正式成立,成员有叶荫叔(侨眷)、黄文炯(马来西亚归侨)、谢卫生(印尼归侨)、黄赐发(新加坡归侨)、蔡儒英(柬埔寨归侨)等五位。叶荫叔、黄文炯俩同志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参加成立会议的有致公党中央组织部司徒擎副部长、中共宁波市委统战部陈文昌副部长等。8月23日,致公党宁波小组举行第一次会议,对小组成员作了分工,叶荫叔负责组织,谢卫生负责财务,黄赐发负责联络,蔡儒英负责宣传,黄文炯协助做好宣传工作。

  小组成立后的重点工作就是积极发展党员。经统战部、政协、侨联、教育局和卫生局等部门推荐介绍,叶老走访了许多归侨侨眷。叶老当时已年逾花甲,还有点老年疾病,每次一个人挤公交车去镇海、慈城等地联系工作很不方便,途中若要如厕就更加麻烦,所以上车之前他都不敢喝水。而且组织发展工作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经过“文革”浩劫,许多归侨侨眷对“海外关系”这个词心有余悸,都不敢轻易加入民主党派。致公党中央宁波直属小组成立半年后才发展一个党员,他是马来西亚归侨吴德福。吴德福出生于马来西亚沙捞越州,1954年归国,时任宁波市第一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组织发展工作取得了进展。1986年6月初,致公党中央宁波直属小组举行第二十次会议,把成立工委会的要求提上了议事日程。10月初,我们向致公党中央呈报了关于成立致公党宁波市工作委员会的报告。10月中旬,致公党中央批复,认为根据宁波情况,以成立工委会筹委会为宜,要求我们与中共宁波市委统战部商量,提出工委会筹委会组成人选名单并报致公党中央。致公党宁波中央直属小组向中共宁波市委统战部汇报后,及时上报了人选名单。11月17日,致公党中央办公厅发文,同意宁波小组提出的八位人选名单,不设主任、副主任,指定叶荫叔、黄文炯、邱登清、吕志鸿四位同志担任致公党宁波市工委会筹委会召集人。

  我就是在那个时候调到了党派机关。那时的机关还在苍水街150号大院内,除六个党派外(当时民建与工商联在另一处办公),市青少年宫也在院内办公,真可谓“挤挤”一堂。看看我的新工作环境:一间小小的办公室,一部老式电话机,几把陈旧的桌椅,致公党机关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这么简陋。然而,就在这简陋的外表下,它正孕育着一件大事的诞生。

  11月28日,致公党中央组织部司徒擎代部长再次来到宁波。叶老向侨办借了一辆轿车,我们匆匆前往火车站迎候。司徒代部长一行到了招待所,就和叶老以及市委统战部郑文昌副部长等商量工作。晚饭后,满心喜悦的叶老告诉我,筹委会马上就要成立了,咱们赶紧准备会务吧。叶老的兴奋也感染了我,但我初入机关,不知道怎么搞会务,有些紧张。其实叶老早有安排,他请民建工商联的副秘书长秦联康来负责会务,并安排本党的蔡儒英和林明东俩同志一起协助。与此同时,叶老自己开始起草工作报告。中共宁波市委统战部党派科则协助邀请宁波市四套班子领导及兄弟党派的负责人参加会议。那时电话还没有普及到每家每户,通知党员参加会议也让大家费了不少劲。经过两天紧张工作,大会筹备工作就绪。

  11月30日下午尽管天气突然转冷,但位于解放北路的市政协礼堂内气氛却分外热烈,司徒擎代部长在热烈的掌声中宣布致公党宁波市工委会筹备会成立。中共宁波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叶承垣、钱念文、孔宪旦、毛翼虎应邀出席大会,各民主党派主委或副主委袁云龙、李庆坤、王云生、常敏毅、葛青、唐正仙,工商联副主席陈春芳以及市侨办、市侨联、市台办、甬港联谊会等单位领导也莅会祝贺,致公党成员除出差外,个个兴高采烈参加了大会。筹委会八位委员为叶荫叔、黄文炯、邱登清、吕志鸿、谢卫生、黄赐发、马亢柏、蔡儒英,其中叶荫叔、黄文炯、邱登清、吕志鸿担任召集人。12月1日的《宁波日报》报道了这个喜庆的消息。

  从1986年12月起,致公党宁波市工委会筹委会在叶老的主持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有几项工作令人至今记忆犹新。

  一是紧紧团结和依靠党员,做好组织发展工作。1987年年初,叶老赴镇海区侨联考察侨情,在镇海区发展了侨属乐亚美同志。在乐亚美的带动下,镇海区政协委员傅积泰、盛树本、李明华等三人也被中央批准为致公党成员。与此同时,镇海炼化高级工程师吕志鸿在镇海石化三公司、石化职工医院等单位物色到4名侨眷加入了致公党组织。慈城保黎医院内科医生嵇书成1986年加入组织后,发展了该院2名药剂师、1名护士长以及农业职业技术学校1名老师。至1989年,全市党员人数已达48名,分布于全市各区、各界别,其中担任省、市、区政协委员的14名,省、市人大代表5名。1989年3月筹委会召开会议,决定建立教育、医卫、机关、侨务、镇海、慈城、石化7个临时支部。

  二是积极开展组织活动,增强组织凝聚力。1987年,各党派机关办公用房重新进行了调整,我们有了专用的会议室和接待室,筹委会开始每月组织一次全体党员会议。在会上,大家认真学习各级文件,细心领会统战政策,广泛交流工作经验。每逢节日,还举办党员联谊活动,增强党员之间感情。那时候,党派经费十分有限,机关没有食堂,为解决远道而来参加活动的党员们的中餐,机关就自设灶台,自买自烧,有时候叶老还亲自下厨,当他把最拿手的水果色拉端上桌时,大伙儿不由得发出阵阵赞叹,老人的脸上也露出了稚子般的笑容,每个人的心中都感受到了致公大家庭的温暖。

  1987、1988年我们连续两年举办了学习班。1987年在横溪度假村举办的是第一期,统战部郑文昌副部长作了《统战理论、政策知识》的讲话,叶老作了中国致公党党史的报告。1988年在镇海区政府招待所举办的是第二期,叶老传达了致公党中央主席董寅初在致公党九大所作的《热爱祖国,致力为公,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子下开拓前进》工作报告,镇海区委副书记、政协副主席、区委统战部部长专程到学习班看望大家。为节约开支,每次办班我们都安排党员乘坐公交车,食宿标准也很低,记得横溪那一次是5元标准的双人房,叶老还要跟人家讨价还价。

  现在回想起来,党派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成效非常明显,不仅增强了组织凝聚力,而且提高了党员对统战理论知识和大政方针的认识。

  三是发挥党派特色,开展海外联谊。1987年至1989年,我们接待了来自菲律宾、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来宾。1987年7月,菲律宾进步党永远名誉理事长李俊峰率19人抵宁波。那是我首次参加接待工作,当李俊峰抱拳称呼叶老为“大哥”时,我暗暗感到惊讶和好奇,叶老却应对自如,可见统战工作、党派工作处处都有学问。当晚筹委会和市侨办在华侨饭店设宴招待,出席宴会的有市侨办主任祯祥、副主任范高佩、市侨联秘书长戴有旺,宁波致公出席的有叶老、邱登清、吕志鸿。

  同年8月,以王奕荣为团长的菲律宾洪门致公党一行21人抵宁波。晚上,叶老、邱登清代表宁波致公在宁波大酒店设宴欢迎,出席宴会的有市委统战部刘汉儒部长、市侨办范高佩副主任、市中旅社张德才社长以及宁波致公负责对外联络的黄赐发同志。8月23日上午菲律宾客人乘船前往普陀,他们本来没有安排溪口的行程,后经叶老推荐介绍,他们提前一天返回宁波,8月25日上午,菲律宾客人们兴致勃勃地游览了溪口蒋氏故居,蒋母墓地等景点。尽管暴雨把客人们淋成了落汤鸡,但他们都认为不虚此行。这一年,筹委会还接待了前来我市探亲的菲律宾洪门致公党杨仁尧先生。叶老接待这些客人时,多次自掏腰包以宁波致公的名义赠送礼物。

  1988年8月,致公党中央主席董寅初会见了致公党浙江省各地方组织的负责人。叶老、邱登清向董主席反映了宁波致公迄今仍是筹委会的状况,董主席听完汇报后,指示叶老与统战部商量去掉“筹”字,先成立工委会。回到宁波后,叶老立即向统战部作了汇报,并开始物色工委会秘书长人选。1989年8月钱振华作为秘书长人选调入了致公党机关。1989年9月致公党浙江省工委会召开第三次全委会,会议决定同意由叶老等九名委员组成致公党宁波市工作委员会。同年9月16日,致公党宁波市工作委员会在市政协礼堂举行了成立大会,叶荫叔任主任委员,钱振华任秘书长。致公党省工委会副主委叶立扬专程到会。中共宁波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王永杰,市人大副主任钱念文,副市长张启楣,市政协副主席陈阿翠,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宁波市委会主委杨国栋,市政协副主席、中共宁波市委统战部长徐涨厚以及宁波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侨联、甬港联谊会等单位领导莅会祝贺。会议由黄文炯副主委主持,叶老致开幕词并作筹委会工作报告。此时,宁波致公党已有党员48名。

  工委会成立后,根据致公党中央《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决定》提出的“今后两三年内,全党切实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巩固、健全组织上来……,抓紧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本党目前是工委会或筹委会的组织,需要积极争取当地中共党委的支持和帮助充实领导力量,创造条件建立省市委会……”的要求,工委会加强了组织建设,首先成立了妇女工作委员会,而后又调整了镇海和教育支部主任人选,并积极探索基层支部工作,组织开展了支部活动示范、先进支部评选和致公党党章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

  1990年,由乐亚美担任主任的镇海支部开展了首次示范活动,市工委会组织各支部负责人前去观摩。大家参观了港胞翁伟年先生捐资建造的骆驼中学“伟年实验楼”和港胞李明昌先生捐资建造的贵驷小学“瑞云教学楼”。港胞爱国爱乡、关心下一代、造福桑梓的义举,激发起党员积极开展海外联谊工作的热情,大家还就两个学校利用侨资项目、推动教育和教改工作进行了研讨。这个活动得到了镇海区侨办大力支持。不久,以周书明为主任的教育支部在已故爱国侨胞王宽诚先生捐资兴建的东恩中学也开展了一次颇具特色的示范活动。那一年,镇海支部被致公党省委会评为全省先进支部。

  工委会时期,我们在人力、经费都相当不足的情况下,还承办了致公党全省海外联谊工作会议。为此,我由衷地怀念已故党员盛树本,他虽没有在党内担任任何职务,却积极担当了致公党员的一份责任,除了多次完成工委会交办的调研任务外,在那次会议上,他承担了大量会务工作,为会议的圆满成功作出了一份奉献。

  1991年初,致公党宁波市委会拟将成立,叶老也因年龄关系将要卸任。为完成领导班子新老交替,中共宁波市委统战部和致公党省工委开始考虑即将成立的市委会领导班子人选问题。经过多方听取意见,由工委会领导提名,经组织部门考察,于8月份增补傅积泰为工委会副主任委员,并随后将其调入机关。经致公党浙江省工委会批准,9月24日,致公党宁波市委员会在冶金宾馆举行了成立大会,叶老被推举为名誉主委,傅积泰出任主委,致公党宁波地方组织顺利完成了政治交接。至此,我市7个民主党派全部成立了市委会,这是我市多党合作事业的一个里程碑。

  致公党宁波市委会成立以后,傅积泰和后任的范谊,两位主委带领大家继续致力为公,努力做好本党的各项工作。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们把参政议政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由市委会组织调研成稿的《加强我市消防工作的几点建议》,在2000年宁波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作了大会发言,并转化为提案,引起广泛关注,有关部门作了答复并采取了相应措施。范谊主委撰写的《教育兴农一本万利——关于宁波市在全国率先分步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作为宁波致公党2002年宁波市政协十一届五次大会上的提案,更是引起市委、市府的高度重视,市政府当年发文,开始在16个乡和4个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实施“两免一补”政策。

  三十年时光一闪而过,长江后浪推前浪,相信致公党宁波地方组织必将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中共宁波市委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