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2021专题 > 2021年两会 > 社会管理
关于加强冷链物流智能化管控的提案

随着货物储运的种类不断增多,有些货物在储运过程中易受到外界温度、湿度等条件影响而发生腐烂变质。为保持易腐货物的本来品质和使用价值,冷链物流应运而生。目前我国虽然已建立了全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但零星出现的冷链运输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事件说明我国距离冷链物流无死角管控还有一定差距。

首先,冷链物流信息整合有待加强。一是赋码追溯进展有待加快,扫码率激活企业量都有巨大提升空间,部分领域还处在监管视野之外;二是信息融合有待畅通,最早进入冷链物流领域的多为民营企业,其数据格式、标准规范操作规程各不相同,使得很多物流环节信息难以在企业主体之间、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有效流转、整合,跨区域监管也面临数据孤岛的困境;三是冷链信息存在延误和断链风险,尚未做到物流环节的全覆盖,一些节点信息采集还处于工方式或无监管的盲区状态,管理方式和监管手段亟待改进。

其次,冷链物流的标准和法规体系有待健全。目前我国涉及多达300多项冷链物流国家和行业标准,多为单品类和区域性标准,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冷链物流标准及操作程序,这为冷链管控带来隐患。譬如在冷链货物装卸搬运过程中是否需要配备封闭式装卸货月台、如何规范使用回收支撑物或衬垫、如何规范打开包装进行分拣再包装、能否让货物直接接触地面等都有待形成统一意见,以及冷链物流各流转主体中分别需要承担的防疫防控责任都需要通过标准体系予以明确。

为此,建议

一、完善物流信息链管理,推进精密智控

全面推进冷链物品首站赋码,明确各经营主体有赋码扫码的主体责任,将赋码率、扫码率纳入全国疫情精密智控体系,实行常态督查考核;建立和完善全国冷链物流追溯管理平台,统一数据格式和标准,向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数据共享交换服务,向公众提供权威的产品信息查询入口;强化闭环全程管控,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监测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应用区块链技术将冷链产品的生产、检测、存储、运输、配送、销售等信息上链,形成可靠的管控溯源信息链。

二、加强冷链物流标准研制和应用,推进运输模式创新

按照科学合理、便于防控操作的原则,系统梳理《冷藏、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易腐食品控温运输技术要求》等相关国家冷链物流标准,重视与国际冷链标准、运输要求的衔接,科学确定服务疫情防控的冷链运输指导意见和技术要求,对作业人员、运输流程、运输车辆、储存场地、终端销售等重要环节的温控要求设施设备条件、操作规范,制定统一的标准并尽快实施。进一步规范冷链物流包装使用、回收及处理;探索冷链物流技术和模式创新应用,推广标准化应用,推动线下交易+自有配送线上交易+专业配送转变,减少货物倒装,逐步实现物流、商流分离。

三、加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防控专业化水平

明确将口岸防控设施、中转查验仓、无害化处置设施作为重要资源投入领域,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统筹人员调配,组织专业培训。科学规划、建设冷库及附属设施,鼓励企业改造升级冷库,建设封闭装卸月台,应用高效的储运装卸设备,完善冷链监管系统,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组织开展冷链物流企业标准化示范工程,给予资金、技术支持,推进冷链物流全流程规范化操作。通过推行运输、仓储、装卸、配送等物流环节的标准化建设,推动冷链物流的智能化管控。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