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央要闻
严以新副主席率“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国际化问题”调研组赴沪闽调研

  923日至27日,由全国人大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致公党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严以新带队,致公党中央教育委员会和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组成联合调研组,赴上海、福建开展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国际化问题的调研。

(严以新副主席在调研中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增进国家软实力,有助于服务和推进公共外交大局)

  在上海、厦门、泉州等地,调研组先后实地考察了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几所高校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听取了几所高校对各自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情况的总体介绍以及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和有关建议。调研组详细了解了高校接收留学生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不同层次高校留学生发展现状,高校在提升留学生教育国际化水平方面的主要措施,如教材和课程体系、教师队伍状况、社会环境等,高校在教育国际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国家相关政策以及发展规划的建议。此外,调研组还组织召开了留学生代表座谈会,面对面了解他们对高校教育方式、教学水平、生活管理和相关政策的反应。

(调研组在复旦大学调研)

  严以新副主席在调研过程中强调,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实现“中国梦”的目标,都对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不仅直接关系到高端人才的培养以及尖端技术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知识界的民族认同感及其与世界交流的能力。高校留学生教育是中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方面,也是体现这种国际化水平最直接的高层次平台。因此,高校留学生教育的状况不仅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而且这种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增进国家软实力,并有助于服务和推进相应的公共外交。他表示,致公党中央教育委员会一直高度关注我国的教育发展问题,也曾以调研报告、建议、信息等形式积极就我国的民办教育、职业教育、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等问题向中共中央、国务院等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并得到了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此次调研结束后,调研组将结合此次调研情况,以调研报告的形式总结几个地方发展高等院校留学生教育的经验和反映出的主要问题,从战略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角度,向国家提出促进高校留学生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调研组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调研)

  调研结束前,严以新副主席组织调研组对此次调研活动进行了认真总结,梳理此次调研的主要成果,就准备撰写的调研报告的主体建议部分以及成稿时间进行了充分讨论并达成共识。

  调研期间,致公党上海市委会主委张恩迪以及几个省、市的有关领导会见了调研组。致公党福建省委会主委、致公党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薛卫民,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致公党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孙津,致公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范承玲,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来华处处长田露露,致公党浙江省委会副主委、致公党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杜时贵,致公党厦门市委会副主委、致公党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郑幸红等参与了此次调研。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