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四川
点亮灯塔 用爱引领
       

  充满河谷风情的红宝苗族彝族乡坐落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境内,这里溪流潺潺,山峦起伏,海拔高度变化大,自然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然而,风光秀丽的红宝乡却是盐边县最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乡之一。为助力红宝乡脱贫攻坚,2014年至今,致公党攀枝花市委积极参与攀枝花市统一战线定点帮扶红宝乡工作。

  

  2015年,致公党攀枝花市委为红宝乡中心校争取到价值2万元的全套鼓号器材,帮助该校建立“致公爱心鼓号队”。然而,捐赠后,器材却迟迟没能使用起来。在了解原因时,当地乡政府一位同志介绍说:“帮扶单位热心帮扶,但过于偏重物质帮扶,造成一些建设和物资浪费。”就拿中心校的音乐教室来说,俨然是一个音乐工作室,电子琴、电钢琴、钢琴、月琴、电吉他、手风琴、全套的鼓号队乐器、服装应有尽有,学校缺的不再是硬件设施,而是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了解该情况后,致公党攀枝花市委及时优化帮扶措施,突出“淡化硬件扶贫,加大软件扶贫”的工作思路。

     

  于是,红宝乡中心校邂逅了侯学森老师。侯学森,天津市和平区图书馆馆长,中国致公党员。2017年11月15日,经致公党攀枝花市委大力争取,致公党天津市委选派侯学森同志到红宝乡中心校支教一个月。经过2500公里的长途跋涉,侯学森来到了红宝乡,没来得及欣赏红宝的秀丽山水,侯老师立即投入工作。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查看学校现有的体育、音乐教具,了解当地风俗民情……

     

  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侯老师坚持教学中把对学生的爱放在首位,坚持对学生的爱要让学生感知到,精心设计、用心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教学中有时用情景教学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动作技能,锻炼身体;有时运用自己创编并发表的游戏给学生上课,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客串英语教师,教孩子们用英语计数、用英语打招呼,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有时邀请学校老师来到课堂,将课堂转化为传授教学技能的公开课。由于课堂教学精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征,侯老师的课成了孩子们每天的期待。

  孩子们天真纯朴,他们深深地喜爱这位来自大城市的老师,每当有他的课,孩子们总是前簇后拥,小一些的孩子还经常黏在老师身边亲密地抱一抱,一幅幅画面温馨感人。

  一个月的时间太短,即使发烧,侯老师也舍不得落下一节课,有时他恨不得有三头六臂,多为孩子们上几堂课。看到音乐教室闲置的乐器,侯老师心痛急了,主动要求为孩子们加开钢琴课。

   

   11月的一个早上,致公党攀枝花市委主委何群、副主委兼秘书长邓永玲带上调音师赶到红宝乡中心校,调音师忙碌一上午,钢琴终于能演奏出标准而清脆的音符。侯老师迫不及待地向孩子们宣布:“钢琴课开课啦,想学的同学放学后到音乐教室。”

    没想到,钢琴课吸引了很多孩子,宽敞的音乐教室瞬间变得局促。

    客串的钢琴课,侯老师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见识少、掌握慢的因素,把培养艺术兴趣放在首位,选择弹完了右手再弹左手的曲子来教学生。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喜欢上钢琴,几天过后,全校有5名学生掌握并弹奏《致爱丽斯》。

   

  苏克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柔美的钢琴曲点燃了边远山区孩子们心中的灯塔,激发了他们对美的向往,让他们的生活从此不止有对面包的依恋,还有对水仙花的向往。

  一个月,短暂的邂逅。山依旧、水悠悠,侯老师借用徐志摩的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表达对红宝乡中心校的依依不舍。熙熙攘攘、过客匆匆,侯老师选择做一个不浮夸、不作秀的支教人,竭尽所能,用平凡的工作实践“致力为公”的庄严承诺。

  一个月,短暂的邂逅。我们深深感受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对精神脱贫的向往。侯学森老师的支教工作得到红宝乡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红宝乡群众的热烈欢迎。孩子们听说侯老师要回天津,忍不住流下泪水。侯老师回天津了,但孩子们心里永远回响着动人的《致爱丽斯》。

  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把精准扶贫工作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作为民主党派,能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让我们倍感骄傲,我们不仅需要更多参与,还需要更多聆听。只有当我们的努力精准对接了贫困群众的需求,才能在这场伟大战役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