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四川
陈胡兰:建议医学高校开办医务社会工作专业
  医务社会工作是指把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协助患者及其家属解决与疾病相关的社会、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问题,配合医生进行疾病防治和伤残康复等服务,提高医疗效果,使其适应和重新生活的一种专业社会工作。它起源于欧美地区,在西方很多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已经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助人制度,被称为“医生的伙伴,患者的朋友”。

  省政协委员、致公党成都市委委员、致公党成都中医药大学支部主委的陈胡兰说,2009年新医改到2015年健康中国概念首次提出以来,医务社会工作在科学服务患者、促进医患沟通和链接资源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已被广泛证实。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医务社会工作对于健康中国战略更好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据陈胡兰了解,目前我国专职医务社会工作从业者人数较少,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人所占比例更少,不少医疗机构中的医务社会工作者都由医务工作人员兼任。兼职医务社会工作者很难有太多精力集中于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由于缺乏社会工作专业知识, 服务质量也难以保证,更遑论对服务进行创新和发展;并且开展医务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极少,当前我国虽有200多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 但只有极少数学校, 如山西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泰山医学院等院校涉及医务社会工作方向。大部分高校医务社会工作教育只是附属于社会工作专业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部分,并未形成自身独立的专业学科。基本上都为通才教育”, 学生主修课程极多, 内容较广泛,医务社会工作的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已开办医务社工专业的学校,学生实习周期较短,只有极少学生有过医务社会工作实习经历。医务课程教学比较肤浅, 医务专业实习培训相对欠缺, 医务社会工作实习体系以及医务实习督导制度都不完善,并不能达到培养全面的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的要求。

  为此,陈胡兰建议:

  一是在医学高校开办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可先以成都中医药大学和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为试点,然后逐步推进),将医务社会工作独立为一个学科,充分发挥其医学背景优势,设立医务社会工作特色专业,实行专才教育

  二是利用医学高校的专业教学资源和附属医院,建立和完善医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搭建学校和医疗机构联合培养医务社工的平台,培养兼备医学知识和社会工作技能的医务社工专业化人才。

  三是在已经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的院校,设置医学以及疾病心理学等相关专业课程,让学生真正胜任医务社会工作,并在一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供相应的医疗基础知识,让学生熟悉相关福利政策和流程,从而为服务对象提供最恰当的服务。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