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四川
【两会专题】省政协常委吴孟强建议:加强川渝清洁能源产业统筹 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促进川渝区域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川渝协同发展的核心任务,因此,加强产业要素(特别是能源)的统筹,提高川渝产业竞争力,是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抓手。

  

 

  为此,省政协常委、致公党成都市委会副主委吴孟强建议: 

  一、加强智慧能源体系建设,支撑川渝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发挥智慧能源的基础支撑作用,在成渝经济圈主要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打造西南地区的智慧城市群标杆。因地制宜采用多能互补系统、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被动式建筑等技术,建立低碳高效的区域能源供应体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用能需求;采用“大云物移智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智慧用能系统,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利用跨行业数据资源支撑城市智慧化治理。

  二、推动川渝地区氢能综合示范,打造“西部氢谷”。结合川渝地区“水丰气多”的资源禀赋和能源产业基础优势,推动氢能创新技术的示范应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电解水制氢耦合示范应用,促进西南地区富余水电消纳;构建以电网为基础、氢能为纽带的多元化能源服务体系,推动川渝区域电、冷、热、气、氢多能互补示范应用;基于川渝地区装备制造优势,突破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核心技术,共同推进氢气输送通道和供应网络建设,推动氢能在公交、物流、城际交通、航运及绿色化工等领域的示范运营。

  三、加快川渝地区储能产业发展,增强能源对产业的带动。基于川渝丰富的锂矿资源、完善的电池和汽车生产基地,发展以电化学储能为主体的储能技术,推动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示范,提高储能电池资源回收过程环保水平,打造储能行业循环经济模式,健全和壮大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的产业链条。结合川渝的地质特点和制造装备业优势,合理选址发展压缩空气储能和抽水储能项目,实现清洁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开放共享和灵活交易。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储能参与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政策,加快储能行业的发展,形成川渝地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能源领域的规模化增长点。

  四、统筹电动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促进川渝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合理统筹规划电动汽车产业链布局与招商引资,发挥成渝经济圈各城市既有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推动电动汽车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和配套发展。以成都、重庆主城区为中心,有序推动运营车辆全电气化替代,鼓励电动汽车运营企业在出行、物流等细分领域拓展市场。建设具备行业公信力的电动汽车运营安全监督平台,督促产业链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运营水平,减少安全事故。建设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服务平台,在成渝经济圈主要城市形成动力电池溯源监管和回收服务能力,实现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信息追踪、有效回收和资源再生利用。统筹规划成渝城市群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成渝经济圈各城市充换电平台和电动汽车运营平台互联互通,合理利用信息化与大数据技术提升政府规划效率,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在各城市核心城区建设有序充电、V2G、充储一体化等电动汽车与配电网协同发展的示范工程,缓解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对核心城区配电网的冲击。

  五、建立川渝一体化能源协同市场,推动区域能源共给侧改革。打破传统能源市场间壁垒,构造能源交易商业模式新业态,打造成渝区域市场一体化共享平台,以市场经济为原生力实现能源资源灵活优化配置。增进川渝跨省电力交易,丰富交易品种,优化川渝电网运行,合力开展川渝电网协同规划。推动川、渝省市级充电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共享数据,为用户服务、政府监管打通行政壁垒。开展成渝城市群新兴产业协同规划,强调产业协同贯通成渝能源产业链,实现多城联动共赢发展。

  六、设立川渝能源科技合作专项,夯实能源科技新高地。充分发挥成渝地区高校密集、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设立成渝合作科技合作专项。促进优势互补,资助成渝企业、科研机构面向能源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联合攻关,解决国家能源领域重大科技创新需求。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