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山东
李海波:关于建设“山东人才·未来科学城”引领支撑我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建议

  在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刘家义书记指出:“在科技革命面前‘无问西东’,谁抢占了科技高地,谁就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强调要“着力在强化科技供给上实现新突破”。当前,我省迫切需要打造新型创新平台,形成科技供给新高地,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力支撑。

  一、建设“山东人才·未来科学城”的紧迫性、必要性 

  一是创新平台对新动能的引领布局滞后。我省科创平台多是面向传统产业,在新学科、新产业方面布局不足,至今没有一家聚焦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未来技术的国家级重大创新载体。 

  二是国家科研载体与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总体布局不协调。中科院、北大、浙大等一流高校院所在我省建设的科研载体集中在青岛等地,新旧动能转换三大核心区之一的济南至今没有大院大所落地重大载体。 

  三是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旗舰性载体建设与创新需求不符。我省千人计划专家数量仅为江苏的1/4、浙江1/3,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储备不足,没有一个重大人才载体,极大影响了高层次人才的培育与引进。 

  四是新型创新综合体建设滞后。创新综合体是我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探索出的新模式,主要是各省市大力建设的科技城,具有代表性的有:浙江的青山湖科技城、杭州未来科学城和紫金港科技城,江苏的苏州科技城和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的武汉未来科技城,以及北京昌平未来科技城、上海张江科学城等。先进省市人才虹吸效应特别明显、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重大成果产业化成效显著,均得益于通过创新综合体实现了科学到技术、技术到产业的无缝衔接。我省急需借鉴先进经验,全力、全速、全新打造创新综合体,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更强科技源动力。 

  二、打造“山东人才·未来科学城”的条件与优势 

  一是我省正处于重大发展战略机遇期。国家同意我省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赋予了更有力的创新政策、更灵活的体制机制,为我省全面发展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 

  二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需求。我省已经获批建设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济青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创新型省份,具备了创新驱动发展由“点面结合”到“引领支撑”的基础。 

  三是科技创新力量集聚叠加。我省科技创新工作不断突破,国家自创区、农高区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一批国家级区域战略落地实施,夯实了未来科技城的建设基础。 

  四是已有成功案例可资借鉴。临沂于2014年底正式启用的应用科学城,主要包括联合成长大厦、科技企业加速器、学术交流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等功能区域,建设成效显著。 

  三、打造“山东人才·未来科学城”的举措建议 

  (一)明确战略定位 

  一是以打造创新创业人才之城作为战略基点。未来科学城要借鉴先进地方经验,把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作为首要工作,突出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的重要定位。 

  二是以发展面向未来产业的科学技术作为核心主线。我省“四新经济”发展较先进省份有一定差距,深层次原因在于面向未来的科技供给不足。因此,聚焦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未来必争技术,是未来科学城建设的应有之义。 

  三是以实现科学、技术、产业的无缝衔接作为着力重点。众多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新区和经开区,构成了我省科技创新载体集群。建设未来科学城,目标在于形成高峰引领群山的新格局,引领各类载体之间实现科学、技术、产业全链条式的衔接互动。 

  (二)明确发展定位 

  “山东人才·未来科学城”的主要功能是“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地、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培育全新业态涌现地、形成高端产业策源地”。一方面,将科学城建设成为全省引才育才、引技引资的大载体,支撑未来科技发展和汇聚高端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将科学城作为全省高端产业的策源中心,纳入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范畴,使之成为示范区的重要战略支点。 

  (三)明确建设定位 

  首先,建议由省委组织部牵头,济南市委市政府和省发改委、人社厅、科技厅、经信委、财政厅、教育厅共同成立建设领导小组,协调重大事宜,规划建设集成科学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产业育成中心、国际化学术交流中心等若干功能区的“山东人才·未来科学城”。 

  其次,目前济南东部有国家级高新区,西部有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和齐鲁医科大学重大工程,中部有中央商务区(CBD),以天桥区为枢纽的黄河北部尚无重大工程支撑,影响核心区作用发挥和省会全面发展,建议以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为落地区域,规划建设“山东人才·未来科学城”。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