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履行职责 > 社会服务 > 社会公益
先天下之忧 后天下之乐
 1.jpg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能和什么人同行;一个人能有多优秀,看他能得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能与什么人相伴。

与俊杰同行

2016年的金秋,在我“致力为公”的征途上,或许已注定难忘。作为江苏社会服务专委会委员,我十分荣幸的被选派赴京,第一次与来自全国各地20个省委会的89位党员,共同参加了9月10日至14日,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为期五天的“致公党中央第二期社会服务公益慈善培训班”。

为了帮助党内企业界人士和慈善公益工作者学习当前社会服务、公益慈善的新政策、新形势,学习交流好的项目、做法,对广大致公党员开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指导和支持,两年一次的社会服务公益慈善培训班已成为致公中央社会服务的重要常规工作。2014年的第一届公益慈善培训班,万主席更是亲临出席,与学员们亲切交流,这足以说明了中央对社会服务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此培训的热切关心与期待。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不仅感到万分荣幸,更觉责任重大。

本次培训参加人员以党内各省市社会服务专委会成员为主,既有传统制造业的巨擘,亦有新兴产业的新秀。既有文化教育领域的专家,又有公益组织负责人。既有青年才俊,亦有资深英杰。而唯一所共有的就是我们相同的身份——致公党人!能与党内俊杰同行,怎能不万分欢欣。

得灯塔指点

看似五日课,实为一扇门,古有《孙子兵法》以“道、天、地、将、法”言致胜之兵者五事,此次培训班则是特邀国务院、民政部、商务部以及致公中央的专家、领导等“国之股肱、党之灯塔”为大家亲授社会服务工作之“道、天、地、将、法”,引领大家推开社会服务事业之门。

社会服务事业之“道”

“社会服务是我们致公党的重要工作和基本职能之一,慈善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国致公党的血脉之中,‘致力为公’是中国致公党人兼济天下的精神追求。”从第一课始,致公中央闫小培副主席就高屋建瓴的对社会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进行了概括,明宗旨即可明视野,明视野即能明国情,明国情方可明世界,明世界则能明时代,明时代方能明担当!课堂之上,闫主席分别从定点扶贫、侨海服务、教育帮扶、医卫帮扶、抗灾救灾、致福慈善基金会等社会服务六大板块为我们进行了生动而又详细的阐释,不仅为行社会服务之道提出了指导与要求,更是帮助我们以全新的格局真正开启了社会服务事业之门。

社会服务事业之“天”

君子谋事当顺势而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部主任刘华芹通过“关于新形势下‘一带一路’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专题课程,为我们精彩解读了当下国际国内政经格局的新棋局,让我们洞悉大势而顺应天时,为我们确立了社会服务事业之“天”。

社会服务事业之“地”

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司长王春燕老师讲授的《坚持精准扶贫基本方略》则通过“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解决“四个问题”,最终实现2030年全面消除贫困和饥饿的目标,帮助我们绘制社会服务工作的落地路线图,为我们展现了社会服务事业之“地”。

社会服务事业之“将”

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致公中央社会服务部李万通部长通过近年来一个个令我们感动不已的生动案例,分享了社会服务工作的许多成功经验,以及相关工作的组织、运筹、决胜之法。致公党湖南省委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北冰所做的题为“扶贫——是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的一道风景线”的主题讲座,通过众多案例给予了同学们许多启发。其实,这些成功案例背后最为重要的就是——一颗拥有使命感、责任感、乐于助人的仁爱之心和拥有此心的“致公”之人。而这,正是彰显了社会服务事业中“将”之重要。

社会服务事业之“法”

法律法规不仅是一切事业的规范,也是成功经验的集成,更是一种制度创新。法律的保障就是社会服务事业之“法”。民政部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刘忠祥老师,十分及时的为我们详细解读了9月1日刚刚正式颁布使用的《慈善法》,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相关的规范,更让我们掌握了开启社会服务事业大门的正确方法。

经此社会服务之“道、天、地、将、法”五要点拨,方觉真正走进了社会服务之门,而在学员论坛暨结业式上,致公中央常务副主席蒋作君在听取完六位学员学习感受汇报后,在鼓舞大家的同时,更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期望:脱贫扶贫是目前"两个一百年"工程的重中之重。是我们企业家献爱心、做公益的大好时机。我们致公党人应当积极响应中央号召,自觉投身到社会服务、公益慈善的工作当中,创新参与方式,体现我党特色,实现个人价值、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赢!此时的我不由心生感慨:得灯塔指点,闻建瓴之言,先天下之忧,致为公之业!

 与同仁相伴

所谓同窗为朋,同志为友。本次培训,不仅收获新知,更结识了名符其实的朋友。大家因致力为公而相识,因社会服务而相知。学习期间,我们或利用课堂休息间、或相约茶余饭后时,或借助分组讨论中,分享着所学、所思与所悟。同时,也互相交流着各地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经验与心得:

来自海南的80后党员黄振福,把自己的知识和特长传播给家乡村民,通过建立村民合作社,开创"互联网+粽子"模式,带动全村增收致富,跳出传统单一捐款捐物的慈善扶贫模式,探索出了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授之以渔"的新模式;

还有热心公益、关注乡村教育的企业家,福建致公的党员薛晖董事长,为当地乡村学校捐建班级图书角,并命名为“致公爱心图书角”,不仅将关爱带到乡村,更为孩子们埋下希望的种子。

又如来自四川省委的杨同学分享了他们通过帮助边远山区农民学习、发展花卉种植,并设立精准扶贫花卉产业发展基金,采用“参与式”扶贫方式帮助农民脱贫脱困的成功经验。以及致公党湖南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静创立“精神助学”基地,针对留守儿童开展公益教育助学活动等等的经验分享,都令我印象深刻,获得了很多启发。

当然,作为经验交流,我也向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讲述、分享了我们江苏“致福工程”、“引凤工程”和裴圩精准扶贫微公益项目的所知、所感。拜微信群之便利所赐,培训伊始,培训班的专属微信讨论群就已热闹非凡。另一个不再有下课铃声的课堂,将从此常驻在我的手机当中。

 与自己对话

 与人为善,其实人人都可得到胜利。我们宁可在赛场上失败,在财产上失败,我们都不要在这一点上失败——在善良、同情及助人的态度上失败。五天的学习,不觉之间,稍纵即逝,由于公司还有很多事务需要处理,结业仪式结束的当晚,我便踏上了最晚一班的返程高铁,卧铺车厢里,数日来的学习场景与所思所悟不断呈现在我的脑海当中,在“致力为公”大业的征途上,既要有服务社会的慈悲,亦要有知行合一的智慧,还要有担负使命的力量。事业无毕,行善为节。致力为公,我们永远在路上!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