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致公说事儿
致公说事之三十四:李欣欣谈留学和中国留学生博物馆

 

【主持人的话】
  留学事业历来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钱学森、钱三强、李四光、邓稼先、华罗庚等许许多多的“海归”,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014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留学工作会议上指出,新形势下,留学工作要适应国家发展大势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谋划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努力开创留学工作新局面。那么广大留学人员如何跟上时代潮流,放眼观察世界,坚定理想,刻苦学习,掌握新知,增强本领,更好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们是不是能从老一辈革命家的经验中获得一点启示呢?
  2014年12月26日(周五)14:00-15:00,致公党中央优秀党员、致公党中央海外联络工作先进个人、致公党上海市委海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留学生博物馆执行馆长李欣欣将围绕“为留学生服务”这一主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与网友就留学生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留学生博物馆的基本服务功能、以及中国留学生博物馆创新的为留学生服务的“桐欣模式”等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视频回放


【嘉宾介绍】

  李欣欣,女,生于1968年3月,中国致公党员。现任中国留学生博物馆执行馆长、上海留学生企业协会秘书长、中国致公党上海市委海外联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华侨历史学会会员、徐汇区侨联青年委会会理事、致公党松江区支部委会。长期从事为留学生服务工作,是中国留学生博物馆“桐欣模式”的创建者和实践者。2014年被评为致公党中央优秀党员、致公党中央海外联络工作先进个人。

 

【访谈实录】 
   [主持人]:
  各位东方网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致公说事,我是主持人郝静芳。首先介绍一下做客今天节目当中的嘉宾,致公党中央优秀党员、致公党中央海外联络工作先进个人、致公党上海市委海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留学生博物馆执行馆长李欣欣。
  [嘉宾李欣欣]:
  大家好。
  [主持人]:
  能不能首先给我们介绍一下留学生博物馆呢?
  [嘉宾李欣欣]:
   中国留学生博物馆成立于2004年9月28日,是在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指导下,由部分归国留学生创建的公益性民办非企业单位(NGO)。我们博物馆跟一 般的博物馆有一个不同,我们博物馆不仅承担着收藏展示中国留学生的历史的功能,还承担着上海留学生之家的功能,经常组织留学生的活动,让留学生回国以后有 家的温暖。
  [主持人]:
  我们现在有很多人本身身份就是留学生,既然是一个博物馆一定会追溯到留学生的历史,留学生的历史有很多的说法,而且大家的认同也不一样,特别是对于中华民族第一位留学生究竟是谁,说法有很多,您是怎么看的呢?能不能介绍一下。
  [嘉宾李欣欣]:
   2000多年前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有很多高僧到印度学习佛学,就是我们中国留学生的先河,像玄奘。梁启超在《一千五百年前之中国留学生》一文中讲到, 玄奘是中国最早最优秀的留学生之一。所以,我们博物馆的第一展区就是玄奘。到了近代,1847年1月4日,容闳、黄胜和黄宽3人在美国传教士布朗牧师的带 领下赴美读书,成为中国近代最早的留学生。容闳于1850年考入耶鲁大学,1854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成为第一个在美国完成高等教育的中国人。
  [主持人]:
  我们知道容闳,能不能介绍一下他。
  [嘉宾李欣欣]:
   容闳是我们国家在美国完成高等教育的第一个人,当时耶鲁大学只有容闳一个留学生,他获得硕士学位以后就有一个梦想,希望回来为中国的青年做点事情,他说 我在大学最后一年就能够坚信中国的青年如果有机会接受国外的教育,对我们国家将会有很大的影响,使中国走向文明而强大。回来以后他就一直致力于想带中国的 年轻学生去美国留学,所以他被称之为中国近代留学生之父。1854年,在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派遣120名幼童去美国留学,第一批是30人,从 上海出发前往美国。这120名幼童中,至少有50名考入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等。清政府派这些孩子出国,一个是容闳的动员,另外也是想送这些孩 子去西方学习技术,但是他们到美国以后思想有所改变,剪掉了辫子,换上了西装,成立了东方人棒球队,唱歌、跳舞。清朝政府就说我送你们出来,是为了让你们 学习西方的技术的,不是让你们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1881年,本来是15年的留学计划就中断了。
  [主持人]:
  这些小留学生应该也是带回了很多的技术?
  [嘉宾李欣欣]:
  对,像詹天佑,后来成为铁路工程师,还有梁敦彦成为外交总长,唐绍仪担任民国总理,蔡绍基就任北洋大学校长等等,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主持人]:
  像孙中山也有过留学的背景,对于文人来说留学是知识分子特别热衷的事情,能不能介绍一下当时的留学背景呢?
  [嘉宾李欣欣]:
   20世纪初出现了留学的热潮,很多中国人都去日本留学,因为相对来说离日本比较近,去日本留学成了风潮,这批留日学生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当中起了重 要的作用。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从1905年到1907年,有资料可查的同盟会会员有379人,留学生和学生就占了 354人,其中大部分都是留日学生。第二次比较大规模的留学是留美,20世纪初的庚款留学热潮,第一批是47名,第二批是70人,第三批是63人,从 1909-1929年10年间直接或间接送出的留学生有1800多人。其中培养出了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大名鼎鼎的胡适、语言学家赵元任、气象学家竺可 桢、文学家闻一多、梁实秋、原北大校长胡适,经济学家马寅初等等,为我们国家的科学等领域的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
  [主持人]:
  我们知道对于新中国来说,领导人里也有留学的经历像周恩来、邓小平,对于新中国建立的过程当中留学生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嘉宾李欣欣]:
   我们国家的第一代领导人除了毛泽东,都是留过学的,当然他是非常支持留学生的,1919年3月15日,毛泽东生平第一次来到上海,欢送第一批赴法勤工俭 学留学生出国。吴玉章在欢送会的演说中说,希望留学生们能够“求得最新之学术归而整理本国国家”。1919~1920年间,先后共20批约1600多人到 法国勤工俭学。在这些赴法留学青年中,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等开始接触工人群众,以及研究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1922年6月,赵世炎、周恩来、 李维汉等在巴黎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团组织性质)。同年秋天,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旅欧支部,成为我们国家后来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留学生博物馆 前年做了一次专题展就是留法勤工俭学。到1920年毛泽东开始组织一批到当时的苏联留学,给周士钊的信中说:“俄国是世界第一个文明国。我想两三年后,我 们要组织一个游俄队。”当时的刘少奇、任弼时、彭述之、罗亦农、廖化平等都是第一批留学苏俄的学生。他们先被送往上海法租界霞飞路渔阳里六号的外国语学社 学习俄语,之后便被送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主持人]:
  通过您的介绍,我们想知道,对于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逐步快速前进当中的中国,留学生又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嘉宾李欣欣]:
  新中国刚成立,毛泽东就说要吸引留学生回国建设。当时有5000多留学生响应号召回国参与建设,其中就包括钱学森、华罗庚等等。
  [主持人]:
  我们社会上通常把留学生称之为海归,那么现在的留学生总体情况怎么样?
  [嘉宾李欣欣]:
   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留学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留学工作会议上指出,留学事业历来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 高度重视留学事业,36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78年12月26日,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批留美学生52名在中美建交前夕赴美留学,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一 步。从1978年到现在,36年来已经有300多万中国留学生出国留学,对中国和世界的交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主持人]:
  今天的日子真的非常特别,对于这样的一天,我们有这样的机会和平台与留学生网友做一个交流,谈一下您的感受。
  [嘉宾李欣欣]:
   现在留学生越来越多了,上海这里成为很多留学生回国以后比较看中的地方,现在很多留学生称自己为海鸥,就是飞出去又飞回来,出国留学,回国创业、工作, 为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作出很大的努力。现在我们的留学生在上海有创业、有自己工作,到2013年底已经有11万人在上海。上海也为吸引他们回来提供了很 多的政策,比如说保护侨眷的保护法,以及为千人计划专家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
  [主持人]:
  很多人从历史当中抽回到现 实,从改革开放初期大家一直努力向往着留学的生活,再到改革开放以后生活改善了,经济条件好了,有一部分人已经获得了各种各样的渠道去留学,这两年很多人 对于留学生有了更多的思考,甚至出现了一个词叫做“海带”,就是可能海归们回到国内不能及时找到工作,反而变成待业了,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和现象?
  [嘉宾李欣欣]:
   待业不是因为你出国留学才待业。现在留学的人多了,人们会觉得你留学回来还找不到工作,觉得很遗憾,称他们为海带,作为国家来说,除了党和政府对于留学 生关心以外,留学生自己服务自己的留学生组织也发展的很好,选择到上海发展,不仅有政府的支持,也有留学生社会组织,比如说中国留学生博物馆、上海留学生 协会以及欧美同学会等等,都是为他们做服务的机构。说到留学生自己服务自己,一百年多前,在1905年7月,有一个环球中国学生会是在上海成立,当时成立 环球中国留学会就是为当时的留学生出国留学、回来创业服务,一百年后的2004年9月28日,中国留学生博物馆在上海成立,把为留学生服务作为我们根本的 宗旨,给大家建立一个家的感觉,帮助他们回国、创业搭建平台。
  [主持人]: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很多留学生归国是属 于顶尖的人才,但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留学人群越来越大了,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是顶尖人才。对于普遍性的留学生,他们回国了,还是有自己的优 势,有他们的特长,也是大众人群当中人才的一部分。对于他们来说,我们有什么样的帮助和支持政策呢?
  [嘉宾李欣欣]:
   上海有千人计划,还有很多的活动,为回国留学生们建立沟通的机会,为他们工作创业提供一些帮助。中国留学生博物馆除了开办上海高层次人才沙龙以外,还开 办了海派文化沙龙、海归科学家沙龙、海归企业家沙龙。其中海归企业家沙龙都是很年轻的留学生创业者。到2013年底,上海由回国留学生创业的企业已经有 5000多家。如何给他们做服务方面的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就是通过留学生经常性的活动,跟各地沟通,跟各地的开发区沟通,帮助他们投资创业,包括把国外 的先进技术领回来,把我们国家先进的东西带出去,这就是企业家沙龙承担的任务。海派文化沙龙经常组织艺术家方面的沟通交流。还有一个海归科学家沙龙,包括 主办上海留学生论坛,为上海、中国的发展做贡献。上周末上海留学生论坛的第三届刚刚举办结束,上海市人大侨民宗委、上海市侨联是论坛的指导单位,新华社等 新闻媒体给予了报道。
  [主持人]:
  我们有哪些留学生可以参与您介绍的活动呢?
  [嘉宾李欣欣]:
  我们留学生博物馆对外是免费开放的,我们的活动也可以参与。
  [主持人]:
  我之前听介绍过在我们的博物馆里有桐欣模式,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桐欣模式究竟是什么?
  [嘉宾李欣欣]:
   “桐欣模式”是中国留学生博物馆的品牌。桐欣,一是同心的谐音,二是我们成立的时候在华山路,那里有很多的梧桐树,希望“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一 大批有奉献精神的骨干成为我们桐欣模式的核心要素,怀着奉献留学生事业的心来做这个事情。现在这支队伍在上海已经小有名气了,留学生一说到这个团队,有什 么事情找留学生博物馆。
  [嘉宾李欣欣]:
  我们这个团队搭建了四个活动的沙龙,还有内部刊物《桐欣里》,是在读的留学 生做的杂志,包括宣传留学生在外的学习情况,包括中国留学历史,包括现在的留学生活动。另外就是和党的统一战线这一块,因为留学生里面民主党派尤其是致公 党党员比较多,我们希望把留学生组织起来,同心同德为统一战线工作做一点贡献。还有我们正在组织上海留学生创新基地,在留学生回国、创业、就业以及出去留 学指导方面做一些服务工作。
  [主持人]:
  对于今后您还有什么设想吗?
  [嘉宾李欣欣]:
   前一段时间致公党上海市委组织留学生企业的调研我们也参与了,包括参与公益活动,包括汶川大地震组织留学生进行捐款,并且到当地进行专业救援。我们经常 组织一些关于留学生专题的展览,向社会更多的人介绍中国留学生的历史,今后我们想针对一些小留学生,就是现在出去的留学生,你出去之前就要考虑我出去的目 的是什么,我将来要在国外还是在国内,我们进行一些培训,等等一系列的活动。
  [主持人]:
  已经把服务的面不仅仅是停 留在留学生的历史,还要为留学生的服务,对于将来的留学生也要为他们的留学铺好路。有很多网友比较关心一个问题,在上海这座城市当中有很多的同学包括他们 自己都有留学生的身份,有很多民间组织,有没有机会在今后利用留学生博物馆的平台能够让上海市或者说更多的留学生们汇聚到一起。
  [嘉宾李欣欣]:
   我们是非常欢迎,我们有一个桐欣工作室。前几年有一帮在美国留学的小留学生跟我们博物馆写信说,他们有一个小留学生群体,希望为社会做一点服务,包括为 准备出去留学的孩子做一些服务,能不能在博物馆下面有一个机构,我们就组成了桐欣工作室,一是出版《桐欣里》这本杂志,二是有一个团队就是帮助准备出国的 留学生做一些指导服务。
  [主持人]:
  通过您的介绍我们对中国留学生博物馆有了了解,您最后为现在的留学生提一些建议,为祖国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究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留学?
  [嘉宾李欣欣]:
   留学是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是承担了对本国和其他国家文化、经济方面的交流,这种学习的经历促使你了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其 实一个人有一段在国外学习的经历也是蛮好的一件事,非常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深刻认识,有很多留学生就说我出去以后我才会知道我更爱国,在我们博物馆里 面第一个展品就是一面国旗,我们博物馆从华山路搬到松江,这面国旗永远是我们第一个展品,这面国旗是一位留学生出国时候带出去,回国又带回来的,捐给我们 博物馆的。当时我说这个图片说明怎么写,他说:“不要写,留学生博物馆就是我们的家,我把我的爱国情怀放在博物馆里,不用写说明。大家肯定都知道这是我们 留学生一份爱国的情怀”。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我们在博物馆里又展示一面巨幅国旗,并开展了“国旗代表我的心”活动,很多留学生从国外回来都到博物 馆里和这面国旗合影。
  建议谈不上,希望留学生们能在国外好好读书,学成回国报效国家。留学可以增长阅历,增长见识,增强独立性,增加对各国文化的了解,但也不要认为你留学了,回来就一定能轻轻松松地找到好工作。对自己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中国留学生博物馆会为他们提供服务。
  [主持人]:
  通过您的描绘,他们对于祖国的热爱让我们更加理解“留学”两个字背后不仅仅是一种经历,更多的是对于祖国情怀的历练过程。今天非常感谢您来到我们节目当中做客,还要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和参与,本期节目到这里,下期节目再见。
  [嘉宾李欣欣]:
  谢谢!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