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致公党大连市委员会 大连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
湾区(Bay Area)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当今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的显著标志,同时也是目前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从全球来看,湾区经济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是成熟的经济形态,旧金山、纽约、东京三大湾区都早已成为所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引领地区,成为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前沿地带。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制度现代化的新尝试,承担了跨区域协调发展和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任。大连在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可以充分借鉴湾区经济模式,进而推动区域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发挥领头羊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连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厚实的发展基础,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发挥着龙头作用,是环渤海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是东北地区与日韩、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的中心城市。大连要继续巩固和发展这种引领和带动作用,就要抢占先机,围绕开放合作与功能定位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与空间结构,全方位深化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把大连打造成重要极点城市,加快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两先区”建设。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成立“大连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合作工作机构”。研究湾区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形成以大连为重要极点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指导协调大连与粤港澳大湾区交流合作,促进学习借鉴与对接合作走深做实。近年来,东北亚区域合作、环渤海经济圈、辽宁沿海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并在实践中有一定的共识和发展基础。这些区域发展无疑会极大提升大连的发展空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在这一国家战略形成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做足了功课,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准备。正如深圳和广州等城市近年来始终致力于深化粤港澳合作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处于东北亚区域合作、环渤海经济圈、辽宁沿海经济带等重要极点的大连,有能力、有责任,在东北振兴中,更好地发挥领头羊作用,推动环渤海大湾区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加强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之间的深度合作。辽宁沿海经济带已经纳入国家战略达十年之久,作为环渤海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资源禀赋优良、交通体系发达,而且有着较强的工业基础和实力,其发展事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律看,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城市间应在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协同分工、产业领域等领域不断推进,逐步构建开放包容、高度协同的湾区经济体系。大连作为“领头羊”,要加强与沿海经济带兄弟城市的规划协同、产业协同、创新协同、政策协同、环境协同,促进沿海六市协调发展。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加快腾笼换鸟,促进沿海六市产业互补。发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辽宁港口资源整合,提升港口能量,扩大开放优势。发挥国家自主示范区和科技创新资源雄厚的优势,辐射带动整个沿海经济带创新发展。
三、以大连为核心,加快推进辽宁沿海北部湾区一体化发展。大连作为环渤海北部湾区核心城市,在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因此,更把大连建设成国家中心城市和东北振兴的经济特区,真正发挥其应有潜力。要以渤海跨海通道为牵引,加快湾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同时,支持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建成东北地区的航空运输核心枢纽,提升辽宁和湾区在东北亚的门户地位。要打破原有空间格局,以国家级金普新区为中心,形成大连都市圈新框架。利用环渤海北部海域纬度相对较高,港口冬季封冻期相对较长的特点,强化北部湾区沿岸生态环境防治与修复一体化,建设国家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四、优化行政区域设置,做好市级层面的协同。严格按照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继续完善“一轴两翼,一核一极七节点”为主的组团城市网络,不断优化总体布局。建议优化行政区设置,以功能为主导,让“区长当局长”,在市级层面建立协调机构,统筹调度,实现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围绕功能发挥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制定个性化考核指标。目前,我市已明确对园区规划布局进行重设,对园区体制机制进行重塑,发挥开发区(园区)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经济增长动力。这已经对重构产业布局走出了坚实一步。今后,还要大力推动园区转型升级,科学规划布局园区产业,加大向粤港澳的推介和招商力度,引领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重点新兴产业到园区落户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