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辽宁
关于以“甲骨”营造大连文化“软实力”新格局的提案

  大连市甲骨文学会  李毅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是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二是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这一指示虽然只是针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实际上对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都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今年11月,在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体系,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肯定了甲骨文的文化地位之后,又进一步指出了作为“文化的根脉”的甲骨文,需要“珍视”、“传承”与“发展”。习总书记对于甲骨文的批示,为甲骨文的研究、传播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随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因为刻骨,所以铭心”为题,再一次对于“甲骨”的文化意义与文化地位进行肯定。与此同时,各地主流新闻媒体节目纷纷以访谈形式,邀请专家学者就甲骨文的历史与今天进行研讨。总书记的批示与新闻媒体的造势宣传,不难让我们感觉到,甲骨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及典型性表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成为文化热点,而与此相关的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新也必然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我市独特的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在甲骨文研究方面,大连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旅顺博物馆作为国内大宗收藏甲骨文的单位之一,不仅所藏数量可观,而且陆续发现甲骨新字及新字形三十多个,馆藏甲骨的资料、辞例都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与学术研究价值。二是罗振玉在寓居旅顺期间,对于甲骨文所作出的搜集、整理、著录和考释工作,成为甲骨文研究筚路蓝缕的开创者。三是大连市甲骨文学会,多年来一直组织开展甲骨文文字学研究以及有关甲骨文的历史、政治、经济等综合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与甲骨文有关的书法绘画创作及鉴赏活动。四是大连各高等院校与研究所的甲骨文学者为我市甲骨文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及人才保障。特别是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市甲骨文学会的洪飏教授,她与长江学者、复旦大学刘钊教授合编“新甲骨文编”大字典,2019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百年来甲骨文考释实践研究”,其所主持的项目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五是在我市由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组成的甲骨文爱好者,形成了大连甲骨文化传承的广泛的群众基础。 

  然而,虽然我市在甲骨文的保存与研究方面有一定优势,但目前就甲骨文的传播与推广方面、就甲骨文化与大连文化精神的关联方面以及以甲骨文化来推动大连文化产业方面,还出现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首先,主管部门对于甲骨文化重视不够。一方面是由于主管部门对于甲骨文化之于传统文化的源头意义认识不足,进而只把它当成“冷门”或“偏门”的学问,并未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热点,从而将甲骨文化与大连未来发展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甲骨文化作为“软实力”,很难在短期内产生相当规模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未能引起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正是因为相关部门在领导上的“缺位”,导致我市的甲骨文化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次,甲骨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及引导力明显不足。虽然在我市围绕甲骨文化举办过各式讲座以及文化讲堂进社区的活动,也开展过甲骨书画巡展,甚至与全国一流学术机构举办高层论坛,但由于活动方式偏“学术化”,活动开展的受众定位狭窄,所以大连市的甲骨文化只是高居于“象牙塔”中,并未在广大的社会群众中形成较高的认知度、深厚的文化认同度以及昂扬的文化自豪感。甲骨文化的这种感召力不足,反过来使得大连的甲骨文化一直在吃老本,很难实现结合时代语境的创新性发展。最后,甲骨文化并未对大连的城市文化精神或文化产业产生切实影响。由于长期以来无视甲骨文化所形成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在构建我市文化形象时缺乏文化个性与魅力特色,在营造我市特色品牌形象时文化后劲不足,在培育我市文化精神时缺乏文化沉淀与底蕴,致使我市与其他沿海城市区分度不高。而由甲骨文化推动的文化产业创新在我市,更是少而又少。 

  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建议及对策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为了更好发挥我市甲骨文化优势,以甲骨文化推动我市文化精神的培育、助力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我市文化“软实力”新格局,特提出以下几项建议与对策: 

  其一,针对我市城市文化形象模糊的现状,建议相关领导将“甲骨文化”提升到“城市文脉”的高度,整合人力资源讲好甲骨传承的“大连故事”,以此提升大连的特色文化形象,构筑大连特色文化品牌。发生在旅顺地区的“甲骨故事”,不仅是一个国学大师与爱国民众珍藏与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爱国故事,还是一个铭刻着中华民族现代转型历史阵痛的忧伤故事,更是一个人民重新认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构现代民族身份与民族自豪感的自强故事。这个故事以旅顺大连为核心,辐射了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现在与未来。我市应当充分重视甲骨故事所涵盖的深长的文化意义,结合旅顺大连的历史与现状,搜集、汇编整理好属于大连的“甲骨”故事,并以此作为大连城市文化精神的核心点与生长点,努力概括出符合大连城市品格的价值观念与精神理念,不仅让人们重新认识大连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深茂,而且也能以鲜明生动的故事形象推广大连这一城市的文化品牌与文化形象,为大连的日后发展创造一个具有“历史感”的文化舞台。 

  其二,针对我市甲骨文化影响薄弱的现状,政府应有意识加大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创设“请进来”、“走出去”的甲骨文化新格局,借助现代媒体的宣传,提升大连以“传承甲骨文化”为特色的城市知名度,让世界范围内的人们由“甲骨”而认知“历史大连”与“现代大连”,积极扩大大连城市的文化影响。所谓“请进来”,就是依托大连旅顺博物馆藏甲骨文3600多片的优势、借助罗振玉作为一代国学大师所具有的文化名人效应,结合我市热爱与研究甲骨文化的人才优势,可以将国内外与“甲骨文化”、“甲骨文化产业”相关的科研文化机构、创新性的文化企业请到大连来,通过开展讲座、讲坛的方式,为大连引入甲骨文化继承与创新的活水源头,并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人士对于大连与大连甲骨文化的形象认知,并以此为契机引导这些有识之士为大连的未来发展献策献力。所谓“走出去”,就是由大连甲骨文专业学会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甲骨文拓片、金文、瓦当等历史文献与艺术品为依托,走到国内外与大连缔结友好和合作的各个城市,宣传“大连甲骨故事”,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扩大大连国内外的文化影响力。 

  其三,针对我市文化产业原创力不足的现状,积极从甲骨文化的应用创新入手,顺应时代潮流,力争将丰富多彩的甲骨文元素从典籍中释放出来,融入不断变化的现代生活,做好甲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充分借助具有甲骨文化因素的文化设计,来传达大连城市文化精神的观念价值与视觉因素,改进完善产品的外观、包装、品牌,使得甲骨文化因素真正能够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增添有效并长效的文化附加值。宏观来看,针对消费者丰富多元的现代需求,我市的文化产业可以从甲骨文化旅游产品设计、甲骨文化景点布局入手,以甲骨文化因素融入并推动具有特色的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并最终形成以甲骨文化为核心的“创意设计文化产业基地”,以此引领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市经济文化的全面振兴。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