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四川
罗霞建议以“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方针 发展西部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推进教育扶贫

  罗霞(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市委主委、成都市政协副主席、西南交通大学教授)说:

  脱贫攻坚是“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近日,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等两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教发〔20181号),提出诸多有效措施以保证教育脱贫任务的完成,“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就是其中之一。

  针对职业教育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曾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以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中“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延续与传承。可以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为近年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方针。

  与东部乃至中部相比,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历史、文化、地理区位、国家政策、产业结构等一系列因素导致总体实力落后,贫困现象较为突出,教育扶贫是推动西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方式。然而,由于西部贫困地区总体实力落后,发展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出现了若干问题。主要有:西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落后,难于以“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思路发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只停留在表层,学校很难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办学机制不够灵活,学校、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活力较低等。

  为此,建议:

  1.因地制宜,根据地区特色发展产业及对应职业教育。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蕴藏着数量巨大且各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传统工艺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各地应充分利用各方面特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特色产业,激活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动能。再以特色产业带动职业教育发展,避免过去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上常常犯“大而全”的错误,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行业、岗位,按目标就业岗位的胜任模型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善结构性就业矛盾。在推动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贫困地区居民就业、创业,继而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2.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并使企业享有相应权利。现阶段校企合作只停留在表层,未能深入到教学各环节,学校很难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各级政府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落实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支持政策。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允许企业等以土地、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股、入股,与职业院校共建产业学院(二级学院)、实训基地等,并享有相应权利。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对接,推进校企“专业共建、基地共享、教材共编、课程共担、师资共训”,大力推行订单培养、厂中校、校中厂等人才培养模式。

  3.聚焦办学机制改革,提高办学活力。西部地区总体经济水平较为落后,仅靠地方财政投入难以支撑职业教育的协调、充分发展。而改革是增强活力、加快发展的重要手段。由此,要继续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办学体制改革。深化财政供给模式改革,建立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经费核拨机制。激发西部贫困地区以“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思路办学的活力,提其职业教育水平。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