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精神食粮的主力军,面对新时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不足已成为制约主力军作用发挥的最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专业人才缺乏,专业高层次人才断层严重,如作曲、舞美等专业人才几乎为零,编剧人才青黄不接,有影响力的群众文化理论学术带头人后继乏人。二是人才年龄结构老化,新生力量薄弱,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随着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求大幅提高,老化的人才队伍在意识、能力上都难以融入现代化文化传播格局,很难服务好基层文化需求。为此,建议:
一、加强对现有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一是根据基层人员情况,每年组织开展高水平集中专业培训,或按照专业专攻原则,以名师名家收徒授业方式开展培训学习。二是有计划组织安排一批基层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到文化名城或上级文化单位挂职培训,开拓思路视野,学习先进经验。
二、着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一是出台激励政策,引导具有高级职称或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以及编剧、导演、作曲、舞台美术设计、图书馆研究、群众文化等方面的紧缺专业技术人才进入基层文化单位工作。二是改革事业单位人才招考评价标准,摒弃一律按照文化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的录取方法,以特定专业需求为导向,吸引学有所长、基层急需的艺术类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进入基层文化馆或美术馆等工作。
三、加强对体制外文艺骨干的培养。在体制内文化人才严重不足且编制不可能解决的情况下,加大体制外人才的培养是解决体制内人才不足的有效手段,建议大力培养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群众文化组织等农村和社区文艺骨干,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
四、善于使用社会人才。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观念,运用单位聘用制、项目聘用制、签约制、兼职制、志愿者等更灵活的用人机制,吸纳社会优秀人才为基层文化事业服务。另外,建议成立文艺人才库,对于一些有声望的老艺术家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鼓励他们发挥余热,为基层文化事业发展搞好传帮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