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山东
李现新:关于加快我省乡村博物馆建设的建议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在人们的乡愁中,不仅有乡村的青山绿水,更有乡土社会中邻里互助的社会关系、祖先崇拜的仪式和庙会、乡村戏剧的热门,从这一意义上讲,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我省于2014年启动“乡村记忆工程”,通过民俗生态博物馆、乡村(社区)博物馆建设,在文化的原生地有效地保护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整体展示、宣传、保护和传承当地优秀文化遗产。2016年数据显示,我省共普查到乡村保护单位689个,其中第一批300个单位列入“乡村记忆工程”,重点推进的有56个乡村(社区)博物馆建设。虽然我省各级政府对广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越来越大,文化惠民举措越来越丰富,农家书屋、庄户剧团、文化下乡等精彩不断,但我省乡村博物馆建设和南方发达省份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建设广泛的、各具特色的乡村博物馆不仅能够保护民俗、传承历史,而且还能长久保存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我省地形丰富,历史悠久,特色村落林林总总,各种物态的和非物质的遗存极为丰富。这为建设乡村博物馆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加之农村城镇化越来越迅速,一些村级文化挖掘不及就濒于消亡,憾事连连。我省乡村博物馆建设发展大有空间,前景大有可为。但在乡村博物馆的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建设随意性强,多是个人基于兴趣爱好的收藏展示,缺少政府部门的指导与规范;二是展示专业性不强,解说词随意,宣传不实,有很多夸大其词、名不副实的成份,误导观众;三是藏品良莠不齐,有些物品真假不辨。收藏者热情很高,研究却很少;个别馆存在变相收费和欺诈行为。 

  为规范我省乡村博物馆建设,力争让我省乡村博物馆既百花齐放,又楚楚动人。建议: 

  一、统筹规划,有序推进 

  乡村博物馆建设的意义重在收藏、展示和传播。建议从市级层面统筹规划建设村级馆、行业馆和专题馆,深入调研和科学确定场馆题材和选址,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实施次第建设。对于部分个人馆加强指导和引导,一部分进行合并,一部分引导纳入专题馆和村级馆。场馆建设过程中要做到有标准、有验收、有督导。 

  二、建设特色村史馆,把“根”留住 

  近几年乡村基础建设加快,各地市拆迁任务不断,安置村民,处理善后,让群众安居乐业之后,部分拆迁村庄的历史文化、传统习惯的保护与挖掘应引起足够重视。建议在新建小区旁边,专门建设与村庄相关的村史馆或博物馆,以存续乡史乡愁,把根留住。要将乡村博物馆建设列入规划,像学校、超市一样,成为标配。 

  三、念好“名”字决,建设专题乡村博物馆 

  各地乡村都存在一些有名的人、物、故事传说等,有些还闻名全国,要注重深入挖掘,做好“名”字文章,建立乡村专题博物馆。如济南长清广里村是齐长城源头所在地,在该村可建“齐长城源头”博物馆;长清长城村是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的原发地,可建“孟姜女传说”纪念馆。 

  四、加大政府支持和规范监督力度 

  对于一些古村落,国家在不同条块上都有专项扶持资金,如新农村建设、千年古村、美丽乡村、乡村记忆、非物质文化等,要在政府指导下统筹管理使用好这些资金,避免各唱各调、今建明拆情况的发生。对于一些个人建馆,政府可协调空闲场地,如闲置学校、场部等,盘活资源,各取其便。同时,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在展馆场地安全、开展展览活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规范指导,并强化监管。 

  五、实行馆藏精品流动制,惠及更多群众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相关政府部门及专业人员指导下,集合各乡村博物馆的精品馆藏,设立流动乡村博物馆,以互通有无,惠及更大范围更多的基层群众,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