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固体废弃物的总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工业固体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垃圾等废弃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弃物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处理不当,会对土壤、水体、大气环境造成不可逆影响。做好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省在推进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产量和堆积量大,但处理服务供给不足,管理体制不够灵活,服务供给主体单一;对违规排放遏制不足,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导向使得固体废物产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回收利用难度加大。二是技术层面,固废处理方法、综合利用的加工设备、生产工艺等比较落后,且处理部门覆盖率不高,制约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发展。一些城市垃圾处理系统不完善,其环保要求、技术操作规范等达不到国家标准;一些小城镇无垃圾处理系统。三是法律层面,我省出台了《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各级环保机构也建立了相关管理制度,但在固废处理和资源化方面,仍缺乏具体细则,还需要强有力的、长期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措施。为此,建议:
一、推动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在工业领域,落实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设置阶梯计价模式,通过价格手段引导企业实现固体废弃物减量,体现“超量加价、减量奖励”的管理方式,倒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降低固废污染总量。在民生领域,倡导绿色消费理念,限制一次性用品用量,探索实行“按量计价”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参与分类减量工作。
二、加快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一是探索固体废物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市场化新途径,实行市场竞争机制下的特许经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投资方面可采取国家、地方、个人三者一体,也可采取个人投资等多种形式;在体制上可以是集体或个人;在经营管理上可以是集中经营或个人经营、政府兼营等。二是针对固体废物种类繁多、处置利用方式多样的特点,引导建立多元化管理、高效利用的资源再利用体系,在省域内建立资源处理调节机制,实现跨区域处理设施共享利用,避免重复建设,实现产能有效利用。三是通过政策优惠、税费减免等措施,促进垃圾再生利用产业发展,推动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等手段,拓宽可利用废弃物种类,提高可循环利用产品使用率,增强产品科技含量,减少废弃物产生。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学习先进经验,细化更新《关于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明确固废资源排放、利用的法律责任,将固废治理纳入污染物排放标准,完善环保部门对违法企业的监管处罚依据。同时,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在固废管理中的应用,掌握全链条信息,摸清固体废弃物“家底”,强化监管,加大执法力度,推动我省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