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08年起,前列腺癌成为我国男性泌尿系统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到2014年发病率达到9.8/10万,在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第6位;死亡率达到4.22/10万,排在所有男性恶性肿瘤的第9位。前列腺癌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男性健康的重大疾病,防控形势严峻、任务艰巨。目前我国前列腺癌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发病率被低估。在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在男性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在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肺癌,成为第一位危害男性健康的肿瘤。在我国,由于未开展大规模的前列腺癌筛查,人群中应当有相当数量的高侵袭性或晚期前列腺癌病例未被确诊,疫情被低估,从而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二是大多数患者在初诊时就已经出现转移。前列腺癌被称为男性健康的“沉默杀手”,疾病早期不易被发现,大量患者确诊时病情往往已发展至晚期,总体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据统计,2015年我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例有60300例,死亡病例约26600例,大多数患者在初诊时就已经出现转移。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开展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国内新诊断的前列腺癌患者中,54%的患者在诊断时已发生远处转移。对于初诊的未发生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通过进行局部治疗,完全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但初诊时就已经出现转移的前列腺癌,诊断后已经失去治愈机会。
三是患者五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我国70%的前列腺癌新发病例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病灶是局部晚期或广泛转移,无法接受局部的根治性治疗,五年生存率仅为53.5%。在欧美发达国家,如美国,实施了严格的前列腺癌筛查政策,患者五年生存率已经达到了99%。四是适宜的前列腺癌筛查技术尚未被纳入高危人群的常规体检项目。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癌最重要的标志物,具有器官特异性,用于前列腺癌筛查具备成本效益。2017年中国抗癌协会发布 《前列腺癌筛查专家共识》,其中专门指出“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年龄>50岁的男性等)定期进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及公众对前列腺癌疫情的严重程度、危害和早期筛查的收益等问题缺乏相应的认识,目前还未能出台前列腺癌筛查的相关政策和经费支持,PSA筛查未被纳入中老年男性的常规体检项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癌症防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癌症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今年2月1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对加强癌症早诊早治等工作作出部署。2018年5月,国务院孙春兰副总理考察国家癌症中心时指出,癌症防治要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强化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推广适宜有效的防治技术,提高基层防治能力。
就前列腺癌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实施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降低患者显然是一条重要策略,不仅有助于前列腺癌的及早发现,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和降低患者死亡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还有利于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推进。目前,血清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是进行前列腺癌早期筛查的有效手段,具有经济、微创(仅需少量抽血)、精准(几乎只由前列腺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生成)等优势,检测方法简单可靠。为此,建议:
一、对前列腺癌高危人群要尽早开展血清PSA检测。前列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年龄>50岁的男性;年龄>45岁且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年龄>40岁且基线PSA>1ng/mL的男性。
二、指导专业体检机构和用人单位将前列腺癌PSA筛查纳入中老年男性职业人群体检服务包。城市职业人群中大于50岁的男性是前列腺癌的高发人群,在单位付费的职工年度体检中纳入PSA筛查,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有助于减少劳动力损失和减轻社会经济负担,因此建议国家卫健委发文,指导专业体检机构纳入PSA筛查项目。
三、倡导高危人群进行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宣传前列腺癌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和有效成熟筛查技术手段,提高高危人群参与早期筛查的意识,降低癌症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