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山东
卢林:建议加强医院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建设

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因其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高经济负担等特点,严重危害大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国家非常重视脑卒中的防治,为做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国家卫生健康委专门成立了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但是,脑卒中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我国第三次国民死因调查结果表明,脑卒中已经上升为中国第一位死因。我国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使其呈年轻化趋势,从2011-2014年的脑卒中筛查项目数据显示,4年间,脑卒中平均首发年龄从63.6岁提至59.6岁。

“时间就是大脑”,特别是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一定时间内实施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或者机械开通等,及时恢复脑血管的灌注,就能恢复脑功能的正常。脑卒中救治可以分为3个阶段:院前、急诊、住院治疗。脑卒中绿色通道,通过完善诊室设置,优化临床医护人员与化验室、CT室、手术室等科室的有机衔接,内、外、护、检一体化运转,使卒中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必需的全部检查,最终使患者获益。但目前我国病人整体溶栓率仅为2%-3%,这与院前病人送诊时间过长、院内急诊绿色通道建设不畅有密切相关。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继续加强卒中中心网络建设,包括初级卒中中心和高级卒中中心建设。针对我国卒中流行分布区域广,医疗体系复杂,卒中诊疗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建议建立卒中中心网络规范卒中救治医疗机构的准入标准,改进医疗质量,合理分配资源,降低医疗成本。由高级卒中中心牵头,成立卒中急救联盟,将该地区所有的医疗机构组成网络。对每个医疗机构都进行培训,让任何一个卒中病人到达任何一家医院,都不耽误。

2.建议各地的卒中中心由院长牵头完成多学科融合建设。目前,据调研观察,各地卒中中心的建设素质参差不齐,不同质现象明显。建议成立院长带领下完全独立跨学科的“脑血管病中心”,混编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影像科、血管外科、介入科、麻醉科、检验科等进行科学重组。医生接诊界面与护士分诊界面信息互通,设立绿色通道启动键,启动后疑似卒中患者的化验单及处方都会有绿色通道标志。患者到院后不需分流,多学科融合、兼备静脉溶栓和介入取栓能力的脑卒中专家接诊;进入脑卒中绿色通道的患者先检查、后付费,设专门的医护人员全程陪同检查、转运,中心导管室、麻醉24小时住院值班,加强院内信息系统相互支持。

3.注重与院前急救紧密衔接一是专门成立院前急救学组120急救中心主任担任组长,医院卒中中心的医生担任副组长二是加强院前院内信息互联互通运用互联网技术传递患者病史、发病时间、现场评估、相关检查等关键信息,做到院前和医院急诊科实时沟通交换意见,院内卒中专业医师与家属电话或视频及时沟通实现区域急救、院前-院内的高效信息衔接避免院内时间延误。三是进一步提高120急救人员的临床病情评估、判断、鉴别脑卒中能力和水平,推动检验设备上急救车,使相关检查、检验时间大大提前。

4.加强脑卒中现场识别的科普知识教育,及时送患者到适宜的医院救治。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和平台进行科普知识宣传,使公众熟悉和掌握中国脑卒中学会的脑卒中的现场识别“120”原则,减少发病后由于缺乏认识或症状轻微未能及时就诊,造成院前延误。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