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我国殡葬改革的深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施,农村移风易俗和殡葬管理成效不断凸显。但是目前,根据调研中基层反映的情况来看,农村殡葬出现的两点问题亟需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妥善引导、规范解决。
一是骨灰二次装棺土葬现象比较严重。国家殡葬管理条例及相关节约用地法规,明确死亡人口一律实行火化的规定,并要求安葬骨灰的独立墓位占地面积不得超过0.5平方米,合葬墓位的占地面积不得超过0.8平方米。但是据了解,目前一些农村地方的情况是:群众虽然对火化的理念已经能够基本接受,但火化被衍生翻新出“全烧”和“半烧”两种情形,价格费用也随之不同;殡仪馆骨灰盒明确分为三六九等,明码标价、价差极大;部分地方丧主买到骨灰盒后依然流行买棺材,骨灰盒要放进棺材里入土下葬,棺材与不进行火化的一样大。
二是墓地占用耕地情况严重。农民亡故后,亡者的亲人往往在自留地或者随意购买一块地作为他们的安身之处。部分农村地方积累陈规陋习甚深,坟地造的越大家人越感觉有面子,墓地占地面积可达7-10平方米,加重了死人和活人抢地的问题,并且日后的土地划转时经常会产生纠纷,影响和谐稳定。
为此,建议:
一是鼓励建设农村公墓。本着保护生态、节约土地、方便群众、总量控制、相对集中的原则,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地区规划建设以利用荒山或滩涂涝洼地为主的公益性公墓。可以按照农村人口聚居和分散程度合理布局,在中心镇建设规模相对较大、功能相对齐全的公益性墓地,人口较少的村庄可以乡镇为单位或由若干相邻行政村进行联建,确保公墓服务范围。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标准控制墓穴大小,本着公益性原则确定收费标准,确保大小不超标,鼓励村民就近安排亡者入葬事宜。
二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格对殡仪馆、火葬场等服务机构的管理,加大对违规收费、变换花样“半烧”问题的处罚力度,对相关人员的违规行为从严处理。建立严格的督察机制,开展重点地方治理和专项整治,对骨灰二次装棺土葬、违规占用耕地等问题要重点查处,确保殡葬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有效落实。畅通群众投诉、网络和电话举报等反映渠道,发挥群众的监督主体作用。
三是实行农村火化免费。建议通过增加投入和政府补贴,设立殡葬改革专项资金,纳入涉农专项资金统一管理,在农村地区广泛推行火化免费,同时将遗体接运、存放、骨灰寄存也一并纳入免费范畴,走政府投入、民政管理、群众受益的路子。
四是加大力度移风易俗。高度重视对农村的风俗更新和观念革新,继续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发动破除积弊甚深的陈规陋习,旗帜鲜明的抵制各类殡葬活动中因“讲排场”“好面子”导致明改暗不改、化火葬为土葬的不良行为。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倡导和落实殡葬改革。通过传统文化进村、农村道德大讲堂等文化活动,普及现代文明丧葬知识,实现价值观念上的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