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山东
王广吉: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要关注三个方面

  营商环境优劣直接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我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在2019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总体排名比2018年跃升了32位,位列全球第46名。新年伊始,各地也争先把如何创造更佳的营商环境作为开年的“新篇章”,当前,通过优化有利于集聚更多先进生产力、生产要素的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将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头戏”。  

  为加快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政企沟通,打通壁垒 

  一是推进政商交往制度化政府联合行业代表企业定期、常态化举办专题协调会,企业列出“问题清单”,政府拿出“服务清单”,对接数据共享,加强跨部门、一体化协同作战,精准发力,精准施策,为企业打造更好更优的营商环境。  

  二是全面推行审批服务“一网覆盖、一次办好”。着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加快统一身份认证、证照数据和政务信息共享服务,实现线上线下融通办理,进一步加快时效。 

  三是健全服务企业制度,加强对乱收费、吃拿卡要以及随意摊派、故意刁难、漠视企业利益等行为的查处,增强企业投资信心。   

  二、强化担当意识,狠抓落实 

  一是加强对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有关政策深入解读,根据自身实际出台个性化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细化落实,形成自上而下、内涵统一的政策体系,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管家”,避免政策成为“摆设”。  

  二是杜绝等、靠、要政策行为,勇于担当,积极作为,针对政务工作中、企业座谈中发现的营商类问题及时联动各部门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缩短政策出具周期,实实在在将问题解决并落到实处,提升企业对政府的信赖感。  

  三、坚持精准对标,查找差距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一直面临着东部与西部的差距、内陆与沿海的差距、同一省份区域发展不均衡等各方面的问题,如何缩小差距,赢得城市发展主动权,打造符合现阶段各地发展现状的营商环境尤为重要。  

  一是对于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在对外开放、服务型政府、改善营商环境上已取得很多成功经验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建议将“对标国外”同等规模城市作为常态化工作,从各个角度进行全方位对比学习,取其精华,在更层次、更优发展上寻找突破,制定更长远的发展规划。  

  二是对于内陆城市沿海城市坐标,在如下方面做优做强。首先要及时发布重大生产力布局、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投资项目计划、国有产权交易、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等信息合理引导投资方向;其次要完善社会服务和人才服务体系,在引进人人才、高端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就学、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完善相关措施,提高企业投资兴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对于一省内兄弟城市具有地理位置、交通物流、文化底蕴相融合的背景,加强资源共享、信息畅通、政策学习等方面的交流,缩小差距,推动区域共同发展。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