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山东
李韶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分三批在35个城市设立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持续推进对外开放、加速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发挥了巨大作用。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应用水平总体不高。作为跨境电商的主力军,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对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和竞争状况了解不充分。同时受资金、人才等制约,中小企业对跨境电商投入较低,总体传统营销模式下对跨境电商试水阶段,方式上局限在网上开店铺和产品展示环节,应用水平较低。 

  二是地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据《中国电商发展报告2017》统计,2017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排名前五位的广东、浙江、河南、上海和重庆占比之和超过全国的93%,其中仅广东省对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的贡献就达到72.21%。《2017年度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发展报告》也反映,广东、浙江、江苏三省跨境电商卖家贡献的收入占全国的52.9%另外从市场主体影响力来看,2017年跨境电商平台影响力排名前十的主要集中在浙江、北京、江苏、上海等省市,集群效应明显,而其它省市发展较弱。 

  三是综合服务体系不健全。跨境电商运营涉及法律法规较多、交易规则相对复杂、专业程度较高。目前,真正了解跨境电商运营模式,能够为企业提供平台营销推广、货源对接、企业孵化、报关清关、退税结算、融资保险、代运营等服务的综合服务商较少。部分地方相当一批企业有模式、有产品,由于服务体系欠缺,难以利用跨境电商实现企业发展。 

  四是自主品牌国际化定位缺失。我国跨境出口产品种类繁多、产品齐全,但多数企业品牌意识薄弱,往往片面追求短期销路及销量,不注重加强品牌建设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多数企业有牌子无品牌,消费者认知度和认可度低,影响企业发展及品牌国际化建设。 

  五是专业运营人才匮乏。跨境电商人才多为懂外语、懂外贸的复合型人才,素质要求高、培养难度大,目前专业运营人才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等地区,其它地方人才短缺问题突出。以山东为例,2017年山东跨境电商行业有效岗位数量为46392个,但是意向求职者仅18544人,岗位满足率只有40%,人才供给远远满足不了企业需求。 

  对此,提出建议如下: 

  一、注重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强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评估机制,推动政府部门间、电商企业间、区域间的信息共享,为实现协同监管、行业规范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强跨境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推进建立基于供应链的重要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引导跨境电商经营主体及商品主动备案,规范经营行为,明确主体义务,营造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发挥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作用,完善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和法规,规范跨境电商行业售后服务条款及行业监督,加强国际间解决消费纠纷的双边多边合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打击跨境电子商务中出现的各种违法侵权行为。 

  二、完善相关统计监测体系。探索建立跨境电商统计监测体系提升对跨境电商发展态势的总体感知和监测水平,及时全面了解跨境电商的发展情况,精准掌握区域发展差异,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根据不同的跨境电商运营模式,规范统计标准、明确统计主体、完善统计方式、确定统计范围,构建科学全面的跨境电商统计调查制度,逐步实现数据处理规范化和智能化。建议现阶段重点做好对跨境电商经营主体、交易量、商品信息、退税等相关信息的统计,并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 

  三、不断壮大人才队伍规模。构建“政府—学校—协会—企业”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发挥政府政策支持、协会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开展多层次、各行业跨境电商专项培训,加大校企联合培养力度,形成“学校学理论、企业搞实操”的中长期培训合作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快引进跨境电商高端人才,积极举办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打造跨境电商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加速提高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有效供给。 

  四、借势“一带一路”新机遇。通过举办展览会、建设商贸物流园、建设公共海外仓等方式,加大对“一带一路”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宣传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品牌及产品,构建新的外贸增长点。实施“品牌提升计划”,提高跨境电商企业产品服务的质量和层次,加快淘汰低质伪劣产品,通过高质量和品牌化产品吸引客户,提高市场占有率。进行全渠道部署,实现线上线下全产业链无缝连接,引领优质品牌走向世界。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