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山东
王唯佳:进一步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建议

  为解决临床药品短缺问题国家有关部委先后制定了《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国卫药政发〔201737号)、《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价格行为指南》等文件,陆续采取了定点生产、价格及药品集采等扶持政策,支持部分重点类别药品生产供应。但从目前实际来看,政策扶持效果并未得到充分展现,定点生产药品、急救用药、妇儿用药、临床用量小的常用药品仍存在中、重度短缺问题,像盐酸小檗碱片、甲硝唑片、维生素B1片、利巴韦林注射液、硝酸甘油注射液等常用药低价药品短缺还比较普遍 

  分析显示,目前临床药品短缺主要价格、原料、用量货源等4因素影响,累计占到市场短缺问题的87%一是价格倒挂。除独家品种外药品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价格问题,其中妇儿药品短缺有44.44%影响来自价格因素。从生产环节看,对比2015年行业平均毛利率6.90%,短缺药品的平均毛利率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企业生产短缺品种往往是微利、无利甚至亏损加之有些短缺药品临床用量较少,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从经营环节看,批发企业难以长期微利或亏损经营,即使坚持经营,也会因采购困难而难以为继。从招标采购环节看,唯低价中标造成市场价格过低,成本过高,企业缺乏生产、经营积极性。二是原料采购困难主要表现在原料药价格上涨快、环保要求造成产能不足原料药生产企业停产等,导致厂家控货,原料药被垄断不能足量供应。三是临床需求少用量少四是货源不足。主要原因是不能满足两票制要求、进口量不足、进口药因厂家更换国内分包装生产申请新的注册证时间较长等,同时还受到国家生产标准提高,生产企业达不到、厂家停售、中标厂家少等的影响。 

  为此,建议 

  一是健全短缺药品发现和评估机制。构建由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医疗机构和生产经营企业共同参与报告、沟通、评估和管理平台。加强信息沟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及时掌握短缺品种及短缺区域、短缺程度等,合理安排和组织生产,畅通区域间的药品调拨与供应主管部门及时掌握和预测药品短缺的现状与潜在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解决或缓解短缺药品供应面临的困难,保障临床用药的可及性。 

  二是放宽或调整药品注册政策。对生产厂家较少的短缺或独家品种在注册上市和生产许可政策上给予分类支持,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消除造成药品短缺的潜在风险。 

  三是改进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破除“唯低价是取”的招标降价思维定式,调整和放宽药品集采和价格限制措施,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使药品集采成为药品合理价格的发现机制和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保证机制,将药品的选用权交给医院和医生,保障不同医疗机构和患者的药品消费需求,畅通短缺药品的购销渠道。 

  四是加强药品市场监管,营造良好市场秩序。充分发挥政府调控作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打击囤积居奇、垄断原料、恶意或限制竞争、分割市场等不法行为及时调整政府定价或药品采购价格水平,保证生产经营企业的合理盈利空间。 

  五是建立企业诚信体系,完善考核与奖惩制度。形成全社会诚信风气,建立诚信纪录,由行业协会推荐并向社会公布信誉良好的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促进医院与企业、政府与企业间在药品供应采购或定点生产中的双向选择。由行业协会和药品集采机构共同建立考核制度,对生产和流通企业进行评估,并将考核结果上报政府部门,健全和完善考核奖惩制度。 

  六是完善药品定点生产和储备政策,有效管控药品短缺风险。对定点生产和储备药品的选择兼顾战备、重大灾害、突发事件及日常用药的需求,进一步调查包括定点生产在内的各重点类别药品的短缺情况,研究和分析短缺原因,有针对性采取解决措施,特别对用量少、价格低的临床必需或急救用药,可考虑采取政府补贴、减税或定量采购方式,鼓励企业及时、按需生产和配送。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