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要闻 > 山东
甘露:关于完善我国城市支路体系建设的建议

  20181月,高德地图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阿里云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全国81%的城市在通勤高峰期处于拥堵状态或缓行状态。我国城市交通普遍拥堵,既是各地机动车数量急剧增长城市道路负荷显著加的结果城市路网结构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厦门市路网结构完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交通流分配均匀,尽管该市机动车人均保有量远高于济南、北京、哈尔滨等城市,但其2017年拥堵排名仅列第50位,城市交通整体上保持相对畅通。同样,杭州、武汉也呈现类似于厦门的状态。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普遍重视快速路、干路建设,对支路规划建设未给予同等重视,支路不足成为路网结构的短板。一方面城市支路网不成体系、分布稀疏、断头路及错位路过多另一方面新建大型住宅区或园区内均为内部道路,对城市交通出行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一是由于支路太少或不通达,起不到承载近距离出行和慢行交通的目的,人员和非机动车辆不得不与机动车一起进入干道,导致交通效率下降二是从出行路线来看,所有车辆均通过住宅区或园区的少量出口向干道汇集,既容易引起拥堵,在干路拥堵后又缺乏分流和疏散的方向三是从道路商业功能的角度,由于支路较少,住宅区或园区内部道路又形不成商业氛围,沿街商业只能分布在主干路或次干路两侧,必然导致干路通行效率下降。 

  为此,建议: 

  一、重视城市支路规划建设及改造新建城区在规划建设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的同时,同步规划建设合理支路网,逐步建设形成完备的城市支路体系。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新建住宅小区内部建设适当密度的支路,与周围城市干路连通成网,减少因对干路形成切割而出现通行能力下降。对于老城区,建议立足于实施路网优化改造,重点采取打通断头路、修正错位路、整修拓宽小胡同、新建支路指示标识等措施,形成更加便捷的支路网,促使人车分流、机动车非机动车分流,使老城区支路网成为承载慢行交通的主力。 

  、结合区域交通发展需求和内部道路现状,逐步实行已有大型住宅区或园区内部道路公共化。在路网结构改造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住宅区或园区道路资源,有序推进住宅区或园区内部道路公共化,在开放住宅区或园区内部道路的同时,其安防体系实施升级改造以适应新的交通布局下安全管理需求。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