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们致公党拱墅总支三支部资历最老,入党时间最长的党员——民新,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相当有才华,不仅是造纸专业的高级工程师,还精通三国语言(国语、英语、缅甸语),如今,他已81岁高龄,尽管身体大不如前,记忆力有所减退,思维也逐渐迟缓,但他仍旧保持着每天上网,浏览新闻的习惯。近几年,虽然民工的身体不如当年,也很少参加党派的活动,但每次我们上门慰问他时,他总是那么幽默风趣。当然,能有这样的能力,和民老的海外生活背景有关。而作为一个老归侨,民工也用他的所学所能,回报着自己的祖国。
在致公党杭州组织成立35周年之际,我走进致公党员、老归侨——民新家中,了解他当年入党之事,体会到了别样的爱国深情。
民新出生在缅甸,20岁前都在缅甸学习生活,虽然身在异国,但其全家都心系祖国。当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际,他父亲在缅甸第一个挂起了五星红旗。在民老13岁那年的7月1日,他在缅甸的南洋中学(当地一所华人学校)里,挂上了红领巾,成为了缅甸的首批少先队员。
1958年,22岁的民新回国参加广交会,就此落叶归根。从北京轻工业学院造纸系学成毕业后,他拒绝了母亲移民至新加坡的恳求,没有回到新加坡和家人团聚,而是独自留在中国发展,娶妻生子,扎根杭州。我开玩笑地说:“民老真是有壮士断腕的气魄呀!”民老说:“没你讲得那么伟大,虽然我出生、成长在缅甸,但我从小上的是华文学校,说的是国语,学的是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所以特别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就一心想着为祖国做些什么。”
来到杭州,民老就职于杭州华丰造纸厂,负责从打浆到出纸的一整条流水线生产。凭借着过硬的业务水平和扎实肯干的工作态度,民老成为了厂里的技术骨干,被评为高级工程师。而在繁忙工作的同时,民老先生还承担着许多侨海联络的工作。由于民老独特的海外背景,再加上他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所以当年常常被邀请参与一些外商的接待事务,欢迎他们来投资,来建设祖国。
1990年,民新加入了中国致公党。当时有许多民主党向民老伸出了橄榄枝,但民老最终还是选择了致公党。被问及为何做此选择,民老说:“因为致公党的宗旨是致力为公,我就是被这样的精神打动,才决定加入的。”
入党伊始,民老加入的是科技一支部,民老经常以致公党的名义技术下乡,下基层指导。一次,临安有一个村子有多余的秸秆产出,而村里领导想变废为宝,用秸杆制造纸张。科技一支部就派民老下基层指导。民老就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到了村里,在那里住了整整一年,直到把村里的造纸流水线建设完毕。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哪里有需要了,他就会去,平湖造纸厂的厂报还以《厂里来了个纸博士》为题,报道了民老的事迹。
后来拱墅支部成立,民老作为支部里老党员,尽心尽力,忙前忙后。拱墅支部的第一张集体照就是民老用他自己的数码相机拍摄的。此外,民老先生还非常关心其他年轻的党员们。在支部成立的第一个教师节,支部成员在柳浪闻莺搞活动,民老当时亲自给支部里的三位老师订了鲜花,让人十分动容。虽然民老话不多,他总是默默地做着很多令人感动的事儿。
谈了1个多小时,民老始终把“致力为公”挂在嘴边,他拿出了许许多多的会议出入证件给我看,并说道:“我现在记性不好了,有很多事都回想不起来,只是记得开了很多会。”我听着这话,有点难过,但更多的是感动,因为民老有很多的同学、亲人在国外发展得很好,而他却是一心回国建设,没有大富大贵,但却过得平淡从容。我仿佛看到了民老先生年轻时骑着机车风风火火的帅气背影,也感受到了一片浓烈的爱国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