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天地
我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试点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随着社会进步和农村的不断发展,农村生活污染、面源污染、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基本的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是根据国家环保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精神,切实有效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改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条件、村容村貌的重要举措,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

一、我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状况

2010年福建省被列入全国首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试点的八省之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制定《福建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方案》,共投入近15亿资金,围绕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沟渠清淤污道疏污等四个方面开展整治工作。三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大量专项资金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前不久,我们前往作为全省试点的龙岩市新罗区调研,全区共有龙门小池、白沙、苏坂、适中、东肖、江山等7个乡镇83个村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共投资11405万元,惠及14.2万农村人口,建立4个饮用水源保护区,采用厌氧好氧工艺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和人工湿地法建设污水处理站点227个,建设垃圾中转站2座,收集池140个,保洁车103部,密闭车29辆,购买配置垃圾箱,垃圾桶2万多个,整治村全面开展水沟清淤,垃圾清理和河道疏通工作,有效改善了新罗区农村治污设施和农村环境卫生,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群众普遍反映是个顺民意、惠民生的好项目。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我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成效是显著的,许多项目村的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由于是试点推广,摸索中前进,在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再加上农民受陋习影响深,随手丢弃垃圾的习惯一时难以改正,目前,我省一些农村环境的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

1部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项目存在做表面文章现象,整治工作没有完全到位。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面,示范项目实施区面上的生活垃圾进行了收集处理,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而背街小巷的生活垃圾依然如故;乡镇大街、国道两旁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示范项目实施区计划中明确应覆盖的纵深大村庄,生活垃圾一些还没有进行收集处理,环境卫生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整治。

2、项目实施区生活污水处理率低,有些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作用不明显,整治点多、面散不利于运行管理。一污水管网的建设仅限于项目所在行政村,未覆盖周边村庄,导致污水收集面窄量小,远达不到设计处理能力,形成实际上的损失浪费。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方面,有些乡镇街道污水处理场生活污水处理率低,未达到项目实施计划要求。造成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项目村多由数个较为分散、规模较小的的自然村组成,要将毗邻村庄污水管网连接起来,需要增加不少投入,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不愿将有限的资金用于“看不见的”工程建设。另一方面,污水处理设施是以村或片为单位,由于靠近河边、渠边,地属亚热带气候的山区常发生洪水,污水处理的引水沟渠、管道常受洪水影响,造成淤泥堵塞,影响设施正常运行,设施需经常维护,每个点的年运行管护费用要1020万元左右,还需专人负责管理,由于管理人员和运行资金未落实,因而造成后续维护运行困难,面临“建而不管,建而失管”的不良局面,直接影响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持续效果。

3、基层环保队伍配置不能适应当前环保发展的需求。目前,乡镇基层环保站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普遍仅配1-2名专兼职环保员。又缺乏环保专业技术培训,还要承担乡镇的各项中心工作,很难有效发挥指导,监管设施运行维护及日常管理等工作。

4、资金使用不规范,超范围使用专项资金。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而地方财力有限,一些环保专项资金被用于规定用途之外的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等,项目村“一条龙”建设全部由环保专项资金“包揽”。仅仅依靠环保专项资金开展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很难出效果。

5、建管责权不清,存在建管“两张皮”现象。项目由环保部门负责建设,完工后交由当地镇村管理,由于产权、责任、利益不明晰,缺乏管护,部分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建成后即遭到破坏或拆除,配备的垃圾设备亦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有些项目村被人为拆除的牛栏、猪圈、厕所、垃圾池等环境整治项目,部分项目村配备的垃圾箱、拖拉机等垃圾收集、清运设备处于闲置、无人维护状态,损失浪费较为严重。

三、对策及建议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综合性工作。为深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建议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主导者是政府,主体是农民。我们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媒体、报刊及宣传栏、宣传单,结合“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百姓富生态美”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推进环境保护知识进村入户。发动民众对直接受益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对已建设好的设施监督监管、共同巩固和维护好已取得的成果。建议设立全市环境卫生月,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营造出村村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2、明确建设和管理责任,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建设管理和监督考核长效机制,确保整治工作的长期稳定运行。

目前基层环保力量薄弱,与农村环保形势不适应,基层机构设置也不够健全。一要完善充实基层环保机构,建立以条为主、条块管理结合的乡镇环保工作站,完善工作制度。二要加强对基层环保工作者的业务技术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对基层环保工作者加强政策、业务技能培训,提升环保业务工作水平。三要通过制定村环境保护村规民约,组织村民参与项目运行和管理,探索村民自治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四要明确建设和管理责任,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列入乡镇目标考核,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才有内生动力,才有保障。五要改善整治模式,以集镇集中治理为中心,个别村经初级处理,逐步完善农村污水管网。

3、整合资金,统筹布局,切实落实运行管理经费。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项目建设所需的资金都能到位,但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环保专项资金“包打天下”的状况,必须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尽其力,各计其功”的原则,有计划地对新农村建设各项资金进行整合,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统筹规划,争取资金效益最大化。整治后的后续运行管理所需资金缺口较大,还需进一步想办法筹措。由于后续运行费用是一项长期的费用,因而应出台一套保障长期运行费用的办法。建议由群众自筹一部分(如收取一定的卫生保洁费和生活污水处理费),各级政府财政按一定比例配套设立专项资金,建立整治运行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统筹使用,探讨公司运作模式,确保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能长期稳定运行管理经费,足额用到实处。同时,积极推行农村环境整治“以奖促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形成政府投入与群众筹资共建的良好局面。

4采取措施治理各种生活塑料袋污染问题。在农村环境污染源中,各种生活塑料袋、包装袋污染十分严重,这些丢弃遍地的塑料袋不仅影响美观,影响环境卫生,更重要的是它难以降解,污染了空气、污染了水源,破坏了生态,直接影响了人民身体健康。应采取积极措施,鼓励让菜篮子、布袋子重新回到菜市场,以达到减少使用各类不必要的塑料包装袋,减少污染,减少资源浪费的目的。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