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天地
关于进一步加强留学归国人员作用的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性、关键性问题。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作为一个优秀的人才群体,是各行各业的精英。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海外归国人员的规模不断壮大。据统计1978-2011年,中国共输出了224.51万留学生,成为全球最大留学生输出国。而同期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81.84万人,回归率为36.5%。海外归国人员作为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规模越来越大,发挥的社会影响也越来越显著,早在2000年,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就把“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列入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发挥这一群体的作用,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留学归国人员已经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留学归国人员作为我国掌握着现代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的重要的人力资源,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除了能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外,大部分归国留学人员既保留了东方传统,又大都受过西方现代教育,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多元性,能有效地促成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对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城市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留学归国高层次人才大多从事的是高科技前沿或商务咨询这些新兴领域,“海归派”在科研院所、高新技术行业越来越充当起主力的角色。此外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我国已经有万钢、陈竺两位海归部长。

山东省已经成为一个留学人员大省,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0年,全省以各种方式出国留学的人员已达6万人,已有2万多位海外留学人员学成后回国工作,每年以不同形式来鲁开展短期服务的海外人才也有上千人的规模。这一群体具有较高的层次,规模也越来越大,是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省留学归国人员规模越来越大,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对这一群体的详细情况,目前没有专门机构做过调研和研究。

一是,近年来海外归国人员增加较快。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联系的增多,出国留学已经由“奢侈品”成为一般商品,留学归国人员的规模越来越大,掌握这一人群的信息

二是,缺乏专门机构对这一人群进行服务和管理。由于海外归国人员的增多,基数不断增加,原来的管理机构已经无法适应管理的要求,相关的对口部门也大多是服务专业人才,针对这一群体的管理和服务越来越薄弱。

三是,很多海归人员游离与统计范围之外。由于很多海归人员选择了自主创业或者在民营企业工作,造成了对海外归国人员的统计、服务、统战工作的一定难度。

掌握这一人群的动态变化,全面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加强对海外归国人员的统战工作,全力助推蓝黄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此,致公党山东省委于今年联合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开展了“山东省海外留学人员现状调研”,对全省海外留学归国的人员做了较大范围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 份,共回收有效问卷300份。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对留学人员的范围有着具体的规定,留学人员主要是指或自费或公派在国外(境外)正规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学习获得学士学位(含学士学位)以上的人员;或者在国内获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在国外大学科研机构进行学术访问连续在国外(境外)居住六个月以上的访问学者、进修人员和研究人员;在国外(境外)留学学成后,己经在国外(境外)工作或者取得国外长期居留权或者已取得外国国籍的再入境人员。这其中不包括自费在国外语言学校或者大学预科班或者国外举办的各类其他非正规培训学校学习进修的人员。从以上留学人员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留学人员普遍具有学历层次高,专业技术水平高的特点。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的成分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生代的留学生占据了海归留学人员的大部分,这些留学生多是70-80年代出生,在海外取得硕士及其以上学历,留学领域一般以经济管理类为主,大多是自费出国留学,出国是实现自我增值的一种手段。

新生代的归国留学生并不将移民作为主要的留学目的,大多会选择回国发展,从近几年的情况看,留学两年到三年,取得硕士学位的比例较高。回国后,留学生的就业范围较广,既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也有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同时自主创业的人员也越来越多。

在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留学生的调查中发现,生活待遇低和科研经费紧张是困扰他们科研工作的主要问题,他们希望在单位在用人机制、办事效率方面能有所改善。

自主创业的海归留学人员越来越多,大部分也属于回乡创业,但是对山东省的自主创业政策不甚了解,同时希望山东自主创业的政策更加完善,尤其是在金融支持、土地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帮助。

留学生选择来山东发展,主要是考虑到个人发展和个人对山东的感情,与国外和国内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山东的在优惠政策、环境等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

海外留学生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政治参与方面,海外归国人员普遍反映参政平台和渠道缺乏,也很少参与到统战部门的交流和联谊,他们大部分都是爱国人士,对我国的政治改革进程感到满意。

 

三、我省的主要做法

目前山东省吸引海外留学人员的主要做法:“优化政策、完善机制、打造平台、产学结合”。

所谓“优化政策”,即我省为海外归国人员回国创业、就业所制定的一些列优惠政策。1992年以来,我省先后制定出台了《山东省引进海外人才智力和国外留学人员的政策规定》、《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通知》、《山东省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若干规定》、《山东省人才柔性流动若干规定》、《关于促进留学人员创业园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实施意见》、《山东省十一五留学人员回国工作规划》、《山东省引进海外创新创业人才万人计划实施方案》等政策规定,为广大海外人才来鲁工作或创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山东省人才柔性流动若干规定》,打破国界、地域、户籍、身份等限制,让来鲁的海外人才与当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建立起了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和人才社会化、国际化发展要求的政府引导、市场调节、来去自由的人才流动方式,为海外归国人员的创业择业、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保险、职称评聘、薪酬待遇和表彰奖励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海外人才来工作和创业建立了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

所谓“完善机制”,即2004年初,省政府建立的“留学人员回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人社厅、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公安厅等10个部门组成了留学人员回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协调配合,互通信息,共同推进,有效避免了多头管理的问题,调动了省直各有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做好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的合力。

所谓“打造平台”,即打造“海洽会”这一会议平台。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际外国专家局、山东省政府联合定期举办的“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暨技术项目洽谈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在全面推进我省与世界各地的人才交流和技术合作方面打造了良好的平台。根据统计数据,自2001年以来,我省举办的前五届“海洽会”,共引进2500多位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的高新技术项目超过1500个,引进留学生创办企业200多家,每年以各种方式来山东开展经贸或技术服务的留学人员超过千人。

所谓“产学结合”,即加强留学人员创业载体建设,支持留学人员创业园发展。省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留学人员创业园加快发展的意见》以来,全省各地积极推进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发展,通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出台引进留学人才与高新技术项目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到园区创业。目前,全省已建成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260个,留学人员创业园18个,入园企业超过2600家,留学人员创业孵化基地38个,其中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与市政府共建创业园4家。在创业园区“一站式”服务支持下,全省各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孵化基地成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来鲁创业的主阵地。根据人社厅的数据,来鲁创业的高层次留学人才中,已有27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有57位入选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

   四、我省面临的挑战

我省吸引留学人员来鲁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从全省的整体情况看,还面临这较大的挑战:

一是留学工作的管理部门较多,尽管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做到充分沟通,“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在调查中还发现,海归人员希望有些办事机构的能够改进办事效率等问题。

二是新生代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多是经管类的金融管理人才,相对于吸引科技人才创业,这方面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小。我省是经济大省,更是金融大省,金融高端人才缺乏一直是困扰我省金融业做强的难题,拥有海外背景,受过专业训练的海外留学人才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一环;同时,政策制定者应牢固树立管理也是生产力的观念,现代管理科学在企业经营、机构运转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管理学科也是海归留学人员重要留学领域。我省在吸引金融、管理类高端人才方面政策方面仍需完善。

三是吸引留学人员来鲁服务或创业的政策还不完备,特别是一些政策还处于树立导向的层面上,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够强;留学人员的创业政策集中反映在投融资体制不顺畅、税收、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不如兄弟省份等。

四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用人体制落后,拘泥于政策,所获职称和报酬难以体现留学人员做出的成绩,普遍反映生活待遇较国外相比较低;在科研方面,科研基金的倾斜力度也不大,面临科研经费短缺的局面。

五是缺乏对海外归国人员的政治引导。在归国留学人员的统战问题上,统战部门并没有具体的业务处室指导工作,造成了这一块工作的缺失。从调查的情况看,海归人员在政治参与度方面普遍较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海外归国人员的逐渐增多,作用也逐渐重要,如何做好海外归国人员的统战工作也是统战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

目前涉及留学人员工作的有组织、人事、教育、科技、统战等部门,各人才中心、民主党派、侨办、侨联等部门也在做,但力量分散,工作重复,效率不高,各管一块在宏观管理上没有协调好,相互之间职责不够明确,也缺乏足够的人力来开展这项工作,造成统战工作的力量整合不到位,总体效能发挥不出来。同时,今年海外留学人员大量归国,而工作人员较少,造成了对其基本情况不掌握。目前开展留学人员统战工作,以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为主,涉及民营企业、非公有制单位的极少,一些地方对留学归国人员的总体情况也不甚了解,特别是对在海外的留学人员以及回国自主创业人员的掌握处于空白状态。

五、加强留学归国人员工作的建议

留学人员这一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作为我国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火的历史贡献。海外留学人员经过多年的留学生涯后具有中西结合的双重阅历,熟悉国外科技前沿动态,了解西方社会与文化,具有知识层次高、爱国感情深、学术学平高、科研能力强、海外联系广的特征。他们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力军,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项战略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加强对海外归国人员的支持,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作用是我们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第一、 解放思想,高度重视,认真做好留学回国人员工作。海外留学人员特别是其中的优秀拔尖人员是科学高峰的攀登者,是技术创新的实践者,也是扩大与海外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做好他们的工作,可以进一步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省人才队伍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从战略高度认识到做好归国留学人员来鲁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方针政策,把吸引留学人员来鲁参加建设和以多种形式来鲁工作作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吸引留学人员来鲁工作,要紧紧围绕为打造山东半岛“蓝、黄”经济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持的目标,继续推进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工作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政策,整合资源,落实措施,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第二、搭建海外归国人员投资创业的平台。

鼓励支持各级、各部门(单位)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研孵化基地,建设高标准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或创业基地;进一步加大对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引进工作的投入,支持留学人员来鲁创新创业;积极推进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建设,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留学人员创业或转化高新技术所需的政策措施,营造留学人员创业的优良载体;开展留学人员创业园综合评估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与市政府共建创业园工作,积极打造留学人员来鲁创业的“精品基地”,推动全省留学人员创业园快速健康发展;继续发挥“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暨技术项目洽谈会”的品牌优势,积极搭建海内外人才交流平台,广泛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来鲁服务或创业。

第三、搭建留学归国人员参政议政的平台。

留学人员是一个高学历、国际化的群体,我国在全球化时代推进市场经济和民主法制建设,需要这样的群体建言献

策。但绝大部分归国留学人员都分散在体制之外,缺乏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渠道。归国留学人员需要一个固定、稳定的渠道来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

应将留学归国人员纳入到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体制之内,建立归国留学人员联谊组织和座谈制度,成立各种联谊会,或发展部分成员作为新侨加入党派组织,通过联谊组织和座谈制度,建立关系,了解动态,倾听呼声,为他们排忧解难,使其意愿、思想能反映到党委和政府,充分调动他们为国家改革发展出谋献策、贡献力量的积极性。

要重视发挥国内留学归国人员与海外联系广泛的优势,加强与海外留学人员和留学生团体的联系,努力拓宽他们同祖国的联系,弥补政府力所不及的工作。注意发挥联系海内外侨胞、有海外特色的致公党在关注留学生群体成长中的作用。致公党早年成立于海外,与海外侨胞有天然、深厚的联系,现在与差不多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团和侨界建立友好联系,应该很好地依托致公党的这些优势,在加强联络海外留学生,团结、吸引和帮助他们归国创业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做好归国留学人员的政治安排。除根据单位和本人的情况统筹安排外,在政协中专门安排一至数名联谊会代表名额;对那些自主创业的企业家,以及有外国永久居留权的回国创业、为国服务的卓有成就的留学归国人员,安排一定比例名额推荐参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额有限的可特别推荐列席政协会议;对合适的人选,还可推荐给民主党派组织和科协班子等。有了政治安排,自然在参政议政方面也更加方便和主动。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