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天地
加强高校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建设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突然发生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高校突发事件一般具有诱因不易察觉、现场行为容易偏激、社会传播速度惊人、不良影响持续良久等特点。

我国关于高校突发事件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几年,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高校的突发事件增多,对它的研究逐步重视。由于高校突发事件的产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必须提升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大局观念,紧紧把握“依法”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前提,扎实抓好依法治校的各项基础工作,积极构建政府、家庭、学生与学校“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全面做好防范工作和教育培训,提高对突发事件共同的认知度,积累并灵活掌控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切实维护好高校的校园环境。

当前,高校依法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

(一)高校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认识不够到位。一是部分高校在管理理念上滞后于时代发展,对突发事件关注不够、研究不深,不能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导致高校处置突发事件处于被动局面,从而影响处置效果;二是对突发事件的认识片面,把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置看成是学校安全保卫部门的职责,尚未认识到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是一个学校内外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互动网络。学校对日常安全防范工作的落实没有真正到位,对广大学生突发事件防范的教育、培训缺失,广大教职员工、学生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容易出现群体性恐慌。

(二)高校处置突发事件的组织机构建设不够健全。一是高校应急突发事件缺乏常设性的管理综合协调机构,没有固定的突发事件处理工作小组,不能迅速获取突发事件消息;二是突发事件队伍体系不完善。高校在组建突发事件应急队伍时,从党委领导,到各职能部门配合,还有基层师生的参与,政府部门的联动机制不完善。一些高校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等同于应急处理,忽略了预防制度建设。

(三)高校处置突发事件的直接法律依据不够充分。当前,高校在处置突发事件工作中普遍感觉关于突发事件法律立法涉及高校的内容针对性不强,细化不够,关于执行突发事件法律的司法解释也偏少。受此影响,高校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往往处于困惑状态、被动局面。

为此,对依法处置高校突发事件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健全各级突发事件安全防范小组、治安保卫组织、突发事件信息沟通组织、学生突发事件社团等组织;二是组织辅导员、学生会、保安队员参与学校要害部位、部门的值班、巡查,建立值班信息报告、通报制度,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三是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部门特别是公安、安全部门的联系沟通,严格突发事件安全防范;四是大力开展法制安全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将防治突发事件的工作开进课堂,让高校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形成强有力的工作保障。 

二、强化信息沟通和预案实施

一是加强对高校突发事件预案的关注和研究,建立完善的信息控制机制,做到对涉及影响突发事件发生的各类信息能够及时掌握、客观分析、采取措施、控制局面,将事件发生不良苗头控制在萌芽状态。

二是制定《突发事件紧急处置预案》,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处置原则、处置程序、各项措施和责任追究等内容。各成员单位要抓好相关内容的落实,高校各部门单位也要同时制定相应的工作预案、工作措施。重点关注高校特殊敏感期的学生动态,在重大节假日、重大历史纪念节日期间、重大国际国内事件方面学生的思想关注点,特别是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对学生的影响。

三、多措并举,确保实效

1、妥善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重点突出和熟练掌握“三个关键节点”。一是保证事件涉及人员得到第一时间的救治和帮扶,确保处置突发事件的真正效果;二是有针对性地防止事态扩大,对于火灾、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等群体突发事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作出相应的专项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定期开展安全逃生演练,经常采取防范突发事件专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在高校营造学法、用法、开展依法工作的浓厚氛围,养成守法习惯,对于应对突发事件,保证处置突发事件效果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做好善后工作,提高处置事件的整体质量。

2.稳妥处置社会安全事件。对待发生在高校的社会安全事件,特别是政治事件、敏感事件引发的突发事件,重点应放在舆论的引导上。要及时判断事件的具体性质,迅速作出相应的对策。

3.慎重处置高校非正常死亡事件。鉴于发生在高校的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复杂性和处置工作的难度,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树立分类处置的原则。此类突发事件在处置过程中涉及到法律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事件本身就是刑事案件,需要公安机关按照刑法程序介入;有的事件属于民事案件,需要有关司法机关按照民法程序处置,但是不管什么性质的事件,初期处置要在高校内接触、先期进行,进入法律程序之前的大量工作要由学校来负责,这也成了各高校处置突发事件的约定俗成的规则和习惯做法。在这个特殊时期和关键阶段,就是在学校参与的处置工作向司法机关移交的过程中,能否把握好用法律的理念、程序、手段去过渡,通过高校独特的教育、引导、疏导和思想政治方式、方法,积极、主动、稳妥参与处置,确保不出任何纰漏地与司法机关衔接,这会显示出高校在日常管理、依法治校、驾驭处置复杂问题的综合水平。当然,属于高校自身管理责任的事件,则可以通过双方协商、沟通,达成和解,签订协议书等方式来解决。

4.将解决高校处置突发事件的直接法律依据问题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在立法时要充分征求高校和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其他层面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在适当的环境下将高校突发事件纳入法律视野,以具体的法律条款给予体现。在现有法律条款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必要的司法解释,给高校在处置突发事件时提供较为明确的法律依据。如果国家层面出台法律、条例尚有一定难度,也可以考虑先在相关地方职能部门、行业领域出台有关的规定或试行草案,为高校提供相对比较接近的参考,缓解一定的工作压力。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