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辽宁省委副主委,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荣伟东反映: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和驾驶员人数呈飞速上升趋势。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11月27日,我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突破3亿大关,其中汽车驾驶人2.44亿人;全国民用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驾驶人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汽车数量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
然而,近年来,我国交通事故频发,伤亡人数相对偏多,每年全国大约有6万人死于交通事故,20多万人在事故中受伤。在频发的交通事故中,常常较轻微的冲撞,就造成驾驶员及乘客的严重伤亡,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据调查,这样的交通事故,主要集中在售价10万元及以下车辆,缺乏汽车防撞钢梁保护是造成“轻冲撞、重伤亡”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汽车防撞钢梁是用冷轧钢板冲压而成的U形槽,与车架纵梁连接,作为汽车被动安全的第一道屏障,是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重要安全装置。每辆汽车都应该有防撞钢梁,汽车在撞击的过程中,通过防撞钢梁能将撞击的能量逐级地进行削减,这是汽车的第一道防线。如果这一道防线没有的话,汽车的驾驶舱框架在撞击时的撞击力就会非常大。
汽车生产企业不安装汽车防撞钢梁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缺乏相应的行业国家标准。我国关于车辆的强制性标准,并不要求车辆要有后防撞钢梁。我国执行汽车碰撞测试标准相对较低,只有正面和侧面的碰撞标准,而追尾的碰撞标准几乎“无法可依”,前后汽车防撞钢梁存在和使用的材质,仅仅靠的是汽车厂商的道德约束。
二是部分汽车厂商为应对竞争,节约成本而选择不安装防撞钢梁。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有关行业组织在针对价格10万元左右的日系、德系、美系、欧系、韩系车等18个车型的车尾防撞钢梁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一汽大众某个车型,车尾省掉了防撞钢梁,使用泡沫来代替,而北京现代和东风汽车等多款车型的车尾防撞钢梁是工程塑料材质。被调查的几款日系车普遍没有安装防撞钢梁。
三是保险公司未保护消费者知情权,没有完全尽责。据权威媒体报道,在发达国家,保险协会有一个保险杠碰撞测试,评估低速碰撞后车子的受损程度和维修成本,以此告诫消费者不要买那些维修成本高的车。我国尚未有这样的碰撞测试,国家的准入测试标准相对较低,消费者无从知晓各款车低速碰撞维修成本的差别;保险公司也没有去区分这些差别的动力,基本购买后保险公司都承担维修、赔偿责任。厂商缺乏针对低速碰撞维修成本来配置、优化前后防撞梁的动力。
为此,建议如下:
1.尽快建立健全汽车防撞钢梁的国家标准。有关汽车行业指导部门、汽车行业协会应及时查找问题来源、共同协商、积极推进、建立健全相关行业标准,为汽车驾驶者和乘坐者的汽车安全保驾护航。
2.提高汽车厂商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引导,依据汽车行业惯例,虽然许多车辆都装有后防撞钢梁。在我国目前没有必须加装后防撞钢梁的国家强制标准之前,作为汽车生产商、销售商有义务在最大的限度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行业协会应及时通报不同车型汽车防撞钢梁的安装情况,提高消费者的认可度,让真正安全的车辆脱颖而出,销量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