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充分认识青少年的身心现状。我们应该深入研究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道德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对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形成以学校为核心、家庭为依托、社会为桥梁的协调网,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挖掘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准确地找出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让传统美德充分发挥培养健康、积极的道德质量的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使青少年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中华两千多年前就以“国而忘家,分而记忘私”强调对国家尽忠的精神。“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则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锲而不舍、百折不饶的自强不息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集中体现了我们岳阳人忧患情怀。必须从小就要引导和培养青少年“为国分忧,为民解难”,“以天下为已任”的爱国者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讲解传统文化的鲜活内容,使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领悟民族精神;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重要作用,利用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在清明节举行入队、入团主题教育活动等,感怀先烈,珍惜当下,提高学生吃苦耐劳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人才。
三、倡导“仁爱”,崇尚和谐,注重“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诚实守信”。要从幼儿开始、小学到高中,学校要大力倡导这种思想理念,从细小的心灵开展培养,要推广学习弟子规、孝经、道德经、了凡四训等,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中华传统美德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倡导“仁爱、慈善”思想,特别是当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时,应当从自己的欲望、感情、意志、追求等方面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我国古人主张“和为贵”,“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意思就是强调社会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注重诚信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部分,最基本的思想是“以诚为本,取信于人”,把说话算数、言而有信看作是人的立身处世的最基本的要求。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少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的育人作用,广泛开展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并提高社会交往、组织管理、分析思考、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传统文化,学会诚信做人、团结友爱、和谐相处、互助合作等等。通过活动,使学生领悟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达到知而行、行必果的目的。
五、充分发挥社区优势,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社区要充分发挥社区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等人才优势,定期开设国学讲堂,宣传传统文化,提高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围绕“仁、义、礼、智、信”等内容,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主题演讲和书画展览等伦理道德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促进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六、通过媒体教育,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拓展传统文化的舆论空间,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校园网、墙壁、橱窗、板报等良好载体,大力宣传中华优秀文化,积极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书香校园氛围;在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适当悬挂和张贴孔子、孟子等思想教育家画像,制作体现民族精神的灯箱、语录牌等;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通过开设专栏、专题讲座,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广大青少年感受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总之,要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怀和正确的人生观就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把中华优秀文化品牌寓于现代德育中,让中华传统美德的十大精深内涵成为青少年自觉的习惯,继承和发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精神,为把岳阳建设成“一极三宜”江湖名城而接力奋进,为建设幸福美丽岳阳,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