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履行职责 > 社会服务 > 支边扶贫
"致泸合作"谱和谐新篇
  民主党派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暨"致泸合作"工作会10月底在泸州召开。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吴明熹,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四川省委主委陈杰等出席会议。在此次会议上,致公党中央、致公党江苏省委、四川省侨办、四川省台办、四川行健基金会等向泸州提供了价值约200万元的无偿捐赠,支持泸州市古蔺、叙永等贫困地区的发展。
  从1998年到2006年,"致泸合作"已走过了八个年头,这一路上,有洒下的滴滴汗水,也有丰硕飘香的果实……
  致泸携手 扶贫济困
  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民主党派将其社会服务工作着眼于促进边远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也多次要求:"致公党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弱势群体,关注"三农"问题和贫困地区的改革和发展问题,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切实帮助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
  其实早在1998年,以为贫困地区引智、引资、引技术为重点,致公党四川省委就与中共泸州市委、市政府签订了"致泸合作"协议,拉开了"致泸合作"的序幕。
  2000年6月,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吴明熹会同民进中央副主席张怀西、民革中央副主席胡敏率中央智力支边扶贫协调小组对泸州的古蔺、叙永两县进行了深入考察,并将泸州列为中央智力支边扶贫协调小组的正式联系点,"致泸合作"在广度、深度上有了新的突破,从而也确立了"一党为主,多党参与"的民主党派支边扶贫工作新模式。
  2004年9月,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亲临泸州检查指导"致泸合作"工作。其间,几位领导也先后会同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李蒙等到劳动部、科技部、农业部、国家经贸委、国家林业局为泸州"赶黄草"基地建设、蚕桑基地建设、石漠化改造项目、丹山水泥有限公司项目立项、货款等争取支持。
  八年来,"致泸合作"在以致公党等民主党派中央和中共四川省委的关心下,在四川省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在中共泸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古蔺、叙永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及"致泸合作"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开展了包括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救灾、扶贫等方面的支边扶贫项目20余项,引进和落实资金近3000万元,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凝聚力量 献计献策
  "'致泸合作'为我们拓宽了参政议政的领域和渠道,丰富了参政议政的形式和内容。"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致公党泸州市委主委梁伟华说:"我们积极组织致公党内专家、学者深入调研,撰写了一系列有较高水平的调研报告,为'致泸合作'提供了智力支撑。"
  据了解,近年来,致公党省委、泸州市委通过全国人大、全国政协、致公党中央等平台,为泸州交通建设、工业发展积极呼吁,先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滚动开发赤水河流域水能资源是促进全流域经济发展、造血扶贫的治本之策》、《关于建立川南煤系硫铁矿综合开发示范工程并将其列入中西部经济发展规划的建议》等提案、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促进了隆黄铁路的修建、川黔高速公路的立项、长江上游航道的整治、泸州"煤电化路港"建设等。
  同时,泸州市的各民主党派在中共泸州市委的领导下,分别与纳溪区白节镇、天仙镇等签订合作协议,牵线搭桥,引进资金和技术,为泸州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为"致泸合作"的成功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
  发挥优势 致力支边
  "扶山区特困致富,解边陲百姓之忧",这面叙永县黄坪村苗族同胞送上的锦旗表达了他们对"致泸合作"支边扶贫工作的深深谢意。
  黄坪村是叙永的一个特困村,21户苗族同胞居住在海拔1400米的构皮山坡上,自然条件恶劣,灾害严重。"要让他们脱贫致富,必须要先搬出这条件恶劣的山坡。"意识到"实施整体移民搬迁是解决其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问题后,致公党充分发挥社会联系广泛的优势,通过多方努力和反复协调,于2003年帮助村民实现整村搬迁。在乔迁新居之时,致公党还联系省侨办为每户村民送去了彩电、日用品等。
  "致公党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当致公党帮助高寒山区古蔺县马嘶苗族乡争取到20万元资金,解决该场镇3000多人的饮水难问题时,当地群众结束了多年来翻山越岭肩挑背驮喝水难的历史,他们笑逐颜开,对致公党的帮助充满了感激。
  而这些只是"致泸合作"扶贫支边活动的一个"点"。近年来,致公党将泸州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牢牢放在心上,联系政府部门及国内外非政府组织在泸州等地落实了一系列支边扶贫项目。项目的实施为泸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有力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群众教育、医疗、生活条件:举办医卫学术讲座60多个;引进短期外教,培训500余名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引进侨资,在龙马潭区、纳溪区、叙永县等县区修建学校20余个……
  继续推动 共建和谐
  "致泸合作"的开展与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各界的肯定。2002年,致公党四川省委荣获致公党中央"社会服务工作先进集体",为在全省营造重视支边扶贫工作良好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2005年,在中国致公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致公党泸州市委也因为"致泸合作"的开展被致公党中央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6年9月,在中央统战部对全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的表彰大会上,致公党泸州市委荣获"先进集体"称号,据悉,这是致公党四川省唯一受表彰的组织。
  八年的努力付出,不仅让泸州市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还促进了致公党的自身建设,提高了履职能力。"我们将支边扶贫工作与参政议政相结合,加深了对我省基本省情的了解,开拓了视野,为我们的参政议政工作积累了素材;我们将支边扶贫工作与自身建设相结合,展现了致公党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了致公党在基层的影响,提高了广大成员和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了致公党组织的凝聚力,对组织发展与组织建设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我们将支边扶贫工作与联谊工作相结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扩大与海外华人华侨及社会各界的联系与交往,充实联谊工作的内容。"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省委主委陈杰如是说。
  四川作为西部的农业大省,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农村面貌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善,但一些边远山区、民族地区的贫困现状仍然十分严峻,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不和谐因素依然比较突出,建设和谐四川任重而道远。
  陈杰表示,今后,致公党四川省委将继续坚持'致力为公'的宗旨,尽力而为,与各民主党派同志一道,协助党委、政府将包括'致泸合作'在内的支边扶贫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为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进和谐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将继续关注贫困农村的生产发展,关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社会事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四川而不懈奋斗。(来源:四川政协报)
本网站由北京凯行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