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致公风采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访致公党党员原朋晖老人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临近春节的鞭炮声中,我拜访了我们通州区致公党老党员——尊敬的原朋晖阿姨。

  按响门铃,原阿姨很快开了门。原阿姨身材瘦小,文文弱弱,别看是85岁的老人,依然是精神矍铄,行动敏捷,任谁也想不到的是原阿姨还是NBA的铁杆球迷呢。寒暄落座,原阿姨向我讲述了自己捐献遗体的原因:

  “我是朝鲜归侨,1957年4月14日回到祖国。当时在北京举目无亲,生活与工作都没有着落,北京市侨办得知情况后很快帮我安排了工作,让我到新街口工商银行上班。我共有3名子女,而当时我是带着大女儿和小儿子回来的,二女儿独自一人留在国外(一年后才回国)。我当时去侨办拿介绍信,走在中南海和北海公园之间的大桥时我掉泪了,我终于有了工作生活的保障,不再担心养活不了自己和两个孩子了。就因为这点让我特别感恩,我们这个社会给我的很多,而我却一直无以回报。”

  “工作后领导及同事们都对我很照顾。作为一名单身母亲,我独自拉扯三个孩子生活,大家都非常体谅我帮助我,那些往事多得几天几夜也说不完,我很感激,这个社会好人多呀,我只能以更勤恳更仔细的工作来回报大家。1979年我退休后,又去北京歌舞团做了15年会计工作,1983年我加入中国致公党,并兼职致公党北京市委的7年财务工作。加入致公党使我在政治思想上找到了‘家’,每次参加组织生活,党员间的亲密无间热情相助,让我感到无比温暖, 我更加热爱我们这个政党,热爱我们这个社会。”

  “多年前我就感念社会给我的太多,我想要做贡献但自身能力有限。思来想去最终我决定将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我看到国外医学院学生上解剖课,基本上两三名学生就可以使用一个供体,而我们中国学生,二三十个学生才能够用上一个供体,中国用于医学研究的供体太少太少了。我既然做不了大的贡献,就用我的身体为医学做一点贡献吧。我不信鬼神,人死了就死了,什么也不知道了,与其送到火葬场烧掉,不如为别人提供学习上的便利。”

  “我经多方打听,最后打听到协和医科大学可以办理遗体捐献。2005年1月我去了协和医科大学,在那里填了四张表格,但被告知还需要儿女签字同意才能办理。孩子们都孝顺,说什么也不同意,最后我做了好长时间的思想工作才办成,我的申请编号是4463号。”

  “现在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我去世后孩子们一定要听我的话,完成我的遗愿,不买墓地,将遗体捐献。孩子们对我实在是太好了。女儿的好我就不必说了,我就说说和我长年生活在一起的儿媳妇,对我真的像对亲妈一样尽心尽力,生活上的照顾无微不至,别看我85岁了,我会用手机发短信、会上网玩游戏,都是儿媳妇教的,我学点东西很慢很慢,儿媳妇可有耐心了。每年给我过生日,儿媳妇也是操不少心。去年儿媳妇送给我一本大相册,把我年轻时候的照片从新组合排列,而且还做成了非常漂亮的精美纪念册,我真的很幸福很欣慰。所以我还是不放心将来,我去世后孩子们舍不得捐献,我希望嘱托你帮我做这件事。”

  “我也预备好了留给孩子们的礼物——就是我的一缕头发。三个孩子每人一份,另外还有一份留给工作在北京的弟弟。那天我特意叫儿子留在家里,我要洗澡,然后让儿子帮我剪下四绺头发。我用红色丝线把它们系好,放在透明的小塑料袋里。我又到商场买了金元宝和金色的纪念币,很漂亮。为了找到适合包装的礼物盒,我可费了不少劲。可巧的是在鑫隆市场找到了小巧的盒子和小袋子,非常好看。”

  “儿女们都大了,各有各的事情,但都会时常的来看我。我在家里也没有什么事情,只要少给儿女添麻烦,我就心安了。现在的我就是颐养天年,万事不操心 ,只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就好了。”

  辞别老人,已是夕阳时分。爆竹声中,行人匆匆,高楼间的窗口陆陆续续亮起了灯光。生活中的温暖总让人感慨。原阿姨经历坎坷,却始终怀着一颗感恩图报的心。耄耋之年,还不忘回报社会,这是何等的善良!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我想就连上天也会祝福原阿姨长寿百岁,健康永远的!

  (作者为致公党北京市委通州区工委党员)

本网站由TRS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致公党版权所有京ICP备10012841号